王 姝,宋丽敏
(1.辽宁大学 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110136;2.辽宁大学 人口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36)
以体制创新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背景
王 姝1,宋丽敏2
(1.辽宁大学 转型国家经济政治研究中心,辽宁 沈阳110136;2.辽宁大学 人口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36)
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辽宁在经济振兴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人口生育水平偏低,人口总量减少与结构老化并存,经济下滑趋势加剧;第二产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刚性,三次产业拉动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养老压力日趋沉重,养老金收支堪忧,医疗保障与社会救助能力亦显不足。面对重重人口与经济发展难题,辽宁省应立足于经济现实情况,尊重经济发展规律,着力推动人口发展战略、产业转型机制与社会福利机制创新,实现人口、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
供给侧改革;体制创新;产业转型;养老金收支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典型代表,曾经拥有过辉煌的历史,近几年由于体制转型、结构调整、人口老化及人才外流,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甚至出现断崖式下跌。在供给侧改革的理论背景下,进行彻底的体制创新,谋求辽宁经济发展之路势在必行。
在2015年11月10日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长期增长的宏观经济政策选择[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要靠创新。当前,我国经济亟须在供给侧的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方面下足力气,尤其是体制方面。因为体制机制的创新将带来制度红利以促进持续增长,尤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后,制度创新方面形成的贡献会更大[2]。
辽宁老工业基地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代表,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参加两会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辽宁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方向。辽宁经济发展中的供给侧矛盾十分突出,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辽宁老工业基地的主要矛盾在供给侧,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辽宁经济[3]。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辽宁省经济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口总量减少与结构老化加剧了经济下行趋势
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能动要素,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与质量。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由于经济水平、生育观念及体制特征等原因,人口生育水平偏低,人口总量出现下降趋势,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结构失衡问题比较突出。
目前,辽宁省人口生育水平极低,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六普”数据资料显示,2010年辽宁省总和生育率仅为0.7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26。近几年,辽宁人口总量出现下降趋势,2014年为4 274万人,与2010年相比减少了近100万人。即便现在已经实行全面二孩政策,预计到2050年,辽宁人口总量也会下降到3600万人左右,减少近700万人。2050年,60岁以上和65岁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将分别达到1 823万人和1 477万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41%,高于全国(见图1)。
图1 2015—2050年辽宁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及比重
人口老龄化导致人口结构失衡也表现在劳动力人口不断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未来辽宁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与比重将处于不断下降趋势。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从2015年的3 346万人下降为2050年的1 782万人,总量减少1 56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从76.5%下降为49.4%。联合国预测,2050年中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为58.94%,比辽宁省高9.5个百分点。劳动力相对和绝对数量减少导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促进人口结构均衡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源泉(见表1)。
表1 2015—2050年辽宁省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与比重
(二)产业发展具有刚性且拉动经济能力不足
辽宁省产业结构是在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指导下长期形成的,由于经济沉淀成本与社会沉淀成本的共同影响,表现出高度刚性化特征[4]见图2)。1990年以前,东北三省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同时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下降。1990年以后,三次产业结构变动的幅度非常小,尤其是第二产业,比重一直徘徊在50%左右。1990年,辽宁省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0.6%、49.28%和30.12%;2000年略有变动,分别为13.5%、49.58%和37.27%;2014年分别为11.17%、47.36%和41.47%。可见,辽宁省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一种刚性结构“,二、三、一”的格局基本没有变化。
图2 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
此外,辽宁省三次产业拉动经济能力较低,尤其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第二产业。2014年,辽宁省第二产业拉动率仅为2.8%,第三产业拉动率与第二产业拉动率持平,均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此外,重庆、天津的第二产业拉动率均在5%以上,第三产业拉动率均在4.5%以上,尤其是重庆,第二产业拉动率高达6%,第三产业拉动率为4.6%。北京市的第二产业拉动率虽然仅有1.6%,但是其第三产业拉动率却高达5.7%,属于第三产业拉动型地区。辽宁省无论是第二产业拉动率,还是第三产业拉动率,都处于落后地位,仅领先于黑龙江省。其中,第二产业拉动率甚至低于同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吉林省。可见,辽宁省二、三产业的经济增长活力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辽宁省主要资源型城市处于转型期,原有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而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见图3)。
图3 辽宁省三次产业拉动率与国内其他地区比较
(三)社会福利保障负担较重且有失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居民生活的“安全网”与“保障线”,有利于维护社会公正、化解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然而,我省在养老、医疗和低保三大基本保障中均存在难点和问题。
首先,社会养老负担沉重,养老金收支压力较大。养老保险有助于降低老年人和成年子女间的依赖关系,改变家庭结构和隔代抚养的模式。辽宁省由于人口老龄化水平快速增长,社会养老压力日趋沉重。预计2015—2050年辽宁省人口抚养比处于持续上升趋势,人口总抚养比将由2015年的30.7%上升到2050年的102.3%,其中老年抚养比从17.1%上升到82.9%,提高了65.8个百分点(见图4)。2016年辽宁省养老金缺口为337亿,其中12个市都存在养老金发放入不敷出的情况,“十三五”期间全省养老金缺口将达到2 500亿左右。
其次,医疗保险公平性有待提升。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辽宁这样的东北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化和高速城市化齐头并进,导致工矿企业的医疗风险逐年增大,农民工已经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忽略的就业力量和风险承担者。因此,确立医疗保障关注民生的基本理念、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和公共财政的主要资金供给责任,是构建覆盖全民医疗保险体系的关键所在。
图4 2015—2050年辽宁省人口抚养比
最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较低。面对制度变迁、经济转轨的巨大成本,财政更是困难。而且,由于国有、集体企业普遍不景气,市区级财政所依赖的财源也较难保证。这样就容易造成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量布裁衣”,而不是“量体裁衣”,根据财政保障资金来确定保障人数和标准,与实际消费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贫困线依然采用以收定支的核算模式,未能充分考虑整个家庭的收支状况,有失社会公平。
(一)稳总量优结构,实现人口发展战略创新
首先,鼓励家庭生育理性决策,提升人口生育水平。目前,家庭生育意愿较低,辽宁省“六普”的总和生育率仅为0.74,这种极低的生育水平不利于人口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更不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政府应适时建立生育补贴机制和服务机制。一方面,对于积极响应二胎政策的家庭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发展儿童照护产业,解决二胎家庭照护儿童的后顾之忧。
其次,加大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劳动力供给结构。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辽宁省人口结构失衡,劳动力比重不断下降,人力资本数量优势逐渐丧失。因此,对于高级技术和专业人才,应加大引进力度,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与奖励措施,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劳动力基础,以“人口质量红利”替代“人口数量红利”,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同时,注重人口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升全民教育水平与技术能力。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机制创新
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目标是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辽宁省应利用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振兴的有利契机,充分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转型与结构优化。制定产业政策,推动产业机制创新应充分考虑辽宁经济特色与区位优势,注重产业发展与其他领域的互动互补。秉承“传统、低入服务业特色扶植,新兴、高端服务业重点扶植”的发展理念,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前景、产业转型需要及就业吸纳能力,结合区位比较优势,重点扶植旅游、养老和物流三大服务行业。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福利机制创新
首先,扩大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养老基金保值增值。辽宁省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国有、集体企业职工越来越少,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劳动者和灵活就业人员大量增加,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相对较低。因此,辽宁省应以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不断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我省养老金收支压力不断增加,基金收益水平较低,今后应当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一些风险较低、收益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如金融债券、定向国债等。
其次,增加政府投入,构建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系。加大政府对公立医院和公共卫生计划项目、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经费、医疗救助经费等方面的投入。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推进中,各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和补助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一定要消除仅仅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内部的收支平衡为依据来满足农民对医疗保险需求的误区,不断强化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供给作用。
最后,科学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施就业援助。应定期组织开展家庭入户调查,摸清低收入家庭的具体收入情况,结合辽宁省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状况以及物价水平,制定符合本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性标准,在公布最低生活保障指导性标准的同时也公布制定该标准的相关依据,以便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有充分的说服力和公信度。同时,实施就业援助,建立“渐进机制”。把促进低保对象就业作为推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重点,积极依托街道社区开展再就业援助,努力构筑对低保对象的就业援助体系,并出台相应的政策对救助对象再就业实行“救助减退”机制。政府可为低保对象提供免费就业培训,以提高他们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2]贾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领[J].中国金融,2016(1):25-28.
[3]谢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振兴辽宁经济[N].人民日报,2017-3-11(7).
[4]王君,周振.从供给侧改革看我国产业政策转型[J].宏观经济研究,2016(11):114-121.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Liaoning Old Industrial Base with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Supply-side Reform
Wang shu1,Song Limin2
(1.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Transition,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2.Population Research Institute,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136)
Thecoreofsupply-sidereformistheadjustmentofeconomicstructureandthetransformationofeconomicdevelopment mode.The long-termunreasonable structure ofLiaoningprovince is becomingmore and more prominent,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is slow,and the downward trend is obvious.The main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economic revitalization ofLiaoningprovince are:population fertilitylevel is verylow,the total population decreased with the agingof thestructure,exacerbatedtheeconomicdownturn;Thesecondindustryhaslongbeenthedominantposition,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has obvious rigidity,and the pullingrate ofthe three industries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The social securitysystem is facingsevere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the pressure of social pension is becomingmore and more serious,the pension income and expenditure is worrying,and the abilityofmedical securityand social assistance is also insufficient.When faced with problems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Liaoning province should be aware ofthe economic reality,respect the laws ofeconomic development,and strive topromote populationdevelopmentstrategywithmechanismofindustrial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welfare mechanisminnovation,soas to realizethebalanceddevelopmentofpopulation,economyandsociety.
supply-sidereform;institutionalinnovation;industrialtransformation;thepension’sincomeandexpenses
F127
A
1674-5450(2017)03-0043-04
【责任编辑:李 菁 责任校对:赵 践】
2017-03-0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L047);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7lslktqn-054);辽宁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项目(LDQN2016008)
王姝,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转型经济研究;宋丽敏,女,辽宁北镇人,辽宁大学副研究员,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人员,主要从事人口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