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莲
过去我总认为计算课上教师只要把计算过程和算理讲明白就行。其实不然,计算教学本身就含有“二氧化碳”,如果一味的讲解和计算,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教师也教得累。如果在计算教学里适当的输入一些“氧气”——设计一些富有童趣的游戏或语言,则效果更佳,学生感兴趣了,学起来也轻松,明白这一点,归功于来自那次上《笔算两位数乘法》课的启示。
那次数学课上,学生学习了《笔算两位数乘法》例题后,我便让学生尝试做一道练习,结果很多同学都做错。我犯疑了,一位数的乘法学生都会做,怎么遇上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却各有千秋:有的两步只做一步;有在用被乘数和被乘数相乘;有的用乘数和乘数相乘;有的做了两步,却忘了加起来。这显然是没有掌握计算方法。我灵机一动,何不把这两步的笔算乘法看作是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
“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猫捉老鼠”。听说做游戏,学生顿时来了兴趣,我迅速在黑板上板书一个竖式,,游戏的规则是把第一个被乘数38看作老鼠,乘数12看作猫(),游戏开始了(师生互动),先讓乘数个位上的数2这只“猫”去捉(乘)被乘数“老鼠”38,我特意强调了在这里的“捉”字指的是“乘”的意思。2这只“猫”捉完了,让不让十位上的1这只“猫”去捉啊?” 我拖长声音故意问道。“让”!学生齐声回答。“如果不让呢?”我又问。学生顿时议论开了,有的说:“不让十位上的1捉老鼠,不公平”;有的说:“个位上的2捉38了,也让十位上的1捉38,不然,它要有意见”,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你们讲得真不错,可刚才做练习时,有的同学却不这样做”,我开始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小错误。“老师,我做错了,我还让猫捉猫呢!这游戏我玩过,不能自己捉自己人,嘻嘻!”我进一步提示,十位上的1乘28,即:10×28,个位的0可省略,对齐十位就可以了。“游戏到这里就算完了吗?”我再次引导,“还要把两只猫捉得的老鼠加起来”,有人提议,“对,如果不加,你怎么知道两只猫共捉了几只老鼠?岂不冤枉白累一场吗”?全班顿时哄堂大笑,学生们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接着,我又迅速出了几道两步乘法竖式让孩子们进行计算比赛,看哪只“猫”勤快,动作最灵敏。
打那以后,再做这类笔算两位数的乘法时,学生再也没有出现乘数与乘数相乘的现象,计算也比较准确,真正体验了学数学的好玩,乘法计算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