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地台戏的精彩,在别的地方是不容易见到的,这或者因为北平是“京戏”发源地。
地台戏的演出,差不多全是京戏。我们知道京戏在北平是最普通的,上自达官贵人,下及劳苦大众,没有一个人不在喜爱着这种玩意。
在平地上,擺好两圈板凳,观众就坐在上面,中间的空地,就成了台面。
还有一张方桌,这可以说是后台,在桌的两旁坐下了拉胡琴和弹月琴的乐师。一切的演员也站在那里。
他们的乐器很简单,除去必用的胡琴外,还有一把月琴,两块硬木板代替了鼓板,至于,京戏应有的其他乐具,便全拿嘴来代替了。
他们的角色,也就三四个,全是很年幼的孩子——八九岁至十一二岁。
他们也有领班的,这个人是有舞台的经验和灵活的手脚的。
一出戏要开始了,他便用嘴打着开场锣。他用一条布蒙住了演员的脸,等胡琴拉完了过门,他把那条布一揭,演员便算上了台,一声声地唱起来。
也不化装,也不照规定动作,小孩子只是站在这里唱。唱得很不错,我们可以猜想,他们曾经怎样地刻苦着学来的。
(节选自孙犁《北平的地台戏》,有改动,题目为编者话加)
写法点拨
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老北京的地台戏。作为一种地台戏表演的形式,可以介绍的东西有很多,选段介绍了地台戏表演的戏种——京剧、戏台、道具、乐器、演员以及演员的出场方式、唱功。可以明显看出,地台戏的特点就是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舞台装饰,但是很受群众欢迎。
小露一手
同学们,在你的家乡有哪些戏曲形式?它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在你的家乡,人们是不是很喜欢观看?请你将它介绍给大家,让读者全面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