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带着敬畏,聆听老肖

2017-06-06 13:43张宏伟
音乐爱好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老肖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张宏伟

提到肖斯塔科维奇,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习惯性地称呼他为“老肖”。少年时代的我十分不解,为什么要给“肖斯塔科維奇”冠以一个“老”字呢?以“肖”或“Sho”打头的作曲家不在少数,比如托马斯·肖尔(Thomas Shoel)、格雷克·肖梅克(Craig Shoemaker)、塞缪尔·罗伊尔·肖(Samuel Royle Shore)、威廉姆·肖(William Shore)、史蒂夫·肖特(Steve Shorter)以及钢琴诗人肖邦等等,为何只有肖斯塔科维奇才有如此称号呢?

出于好奇,我购得了一套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全集的唱片,希望唱片给予我一些启示。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那日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从全集录音里随意取出一张唱片放进了唱片机,音乐响起,满屋子充满了“老肖”。初次听老肖给我的震撼极大,对于听惯了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的我来说,老肖的音乐简直属于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他的音乐充满了各种不协和的音响、独特的旋律进行方式以及称得上是怪异的和声。坚持听了几首后,一种莫名的眩晕感迫使我按下了暂停键,就此“老肖”被打入冷宫,束之高阁,再次听“老肖”已经是多年后。现在想想,或许听“老肖”真的需要一些生活阅历吧,就像陈年的酒,越放越醇香,“老肖”的音乐也是如此,我想这应该就是“老肖”名号的由来吧。

与普罗科菲耶夫相比,同是俄国人的老肖在学习、经历上完全不同,音乐的风格也相去甚远。老肖的专业音乐学习是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在某些方面,新政权对老肖的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肖斯塔科维奇似乎从未怀疑过每位作曲家都对国家负有特定的政治和社会责任,因此,老肖的音乐就跟俄国社会、俄国的政治挂钩了。不幸的是,当时的俄国并没有优越的社会环境,政治的高压和生活的困苦给这位作曲家的音乐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悲悯、压抑,同时,在老肖的音乐中我们又看到了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在他的笔下,战争题材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俄国1905年革命、“十月革命”以及反法西斯战争都是他的创作素材。我们很难想象,身处那种将一切美好毁灭的时代是怎样的一种境遇,加之独裁者的严苛统治,老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成功,一次次面临批判,一次次又被授予勋章。这也充分等地彰显了老肖坚毅的性格,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和他那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他一次又一次的创作。

常听老肖的人不难发现,他的作品似乎具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极度的压抑、恐惧透露着无限的悲悯,而另一种则是充满了期待与希望。从音乐创作的角度来说,前者多具备二十世纪的音乐传统,而后者则更多流露出对浪漫主义、后期浪漫主义的倾向,我认为这就是老肖境遇的写照。一方面他对艺术有着至高的追求,想创作伟大的纯艺术,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向独裁者低头,为了生计而活着,这样的双重理念在极度高压的环境下催生出了老肖的音乐。不仅老肖的交响曲有着双重风格,老肖的音乐语言中也流露出双重的特征,即在音乐的进行中经常加入“小二度的特征音调”,从而造成某种调式混合的特征。在老肖的交响曲中,音乐反映的是社会,是人性,错综复杂,而非单纯和唯美。

老肖一生未踏出过国门,因此他的音乐或多或少都流露着民族因素。在音乐创作上,老肖吸取了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等民族乐派作曲家的传统,将俄罗斯的民族调式融入创作之中,在此基础上,老肖成功地发展了调式和声的手法。如果说穆索尔斯基开启了调式思维的大门,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继承了调式创作的手法,那么老肖则称得上调式思维创作的掌门人了。穆索尔斯基将民族调式交替这一手法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完成了艺术歌曲集和歌剧《鲍里斯·戈多诺夫》,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则利用民族调式创作了《天方夜谭》。我们在聆听这些作品时不难发现,用民族调式思维创作的作品存在着曲子“写不长”的问题,即使是《天方夜谭》这样的大型乐曲,其每一乐章的主题呈示性非常高,民族味道也非常浓厚。但从另一方面讲,高度的主题呈示造成了作品的封闭性,带来了发展的困难,因此使作品表现出一定的“交响音画”性。从某种角度来讲,《天方夜谭》究竟属于“交响组曲”还是“交响音画”亦很难界定,当然我的兴趣点并不在此,故不作讨论。

回过头来说老肖,老肖的交响曲可谓将民族调式交替思维发展到了极致。从技术层面上讲,他解决了前人都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那就是远关系转调。有了这一秘密武器,老肖的音乐得以充分地发展,这一点从他交响曲的篇幅上就不难看出。同时,有了它也能很好地制造音乐各段落间的矛盾冲突,描绘更为纷繁复杂的社会与关系,这就使得老肖的音乐具备了比肩最伟大作曲家的资本。与最擅长制造矛盾冲突的贝多芬相比,老肖的音乐是不同的。贝多芬的音乐充满了英雄性,而老肖的音乐则更具史诗性,宏大、壮丽且悲悯的音响效果使听众不得不敬畏,这是我多次聆听老肖作品后的感悟。在他的音乐面前,听者仿佛化作一粒尘埃,又好像洪流中的一片树叶,企图挣扎但最终抵不过命运的齿轮。

本次上海夏季音乐节,余隆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为我们呈现老肖的《D小调第五交响曲》。这首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时值老肖的《姆钦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被批判后的一年,据传,老肖声称《第五交响曲》是其“对正确批判的创造性回答”。作品的音乐较其他作品更为通俗易懂,也反映出较为乐观积极的一方面,对此,某些评论家认为这是老肖对现实生活的“妥协”。无论如何,不得不承认,老肖《D小调第五交响曲》是音乐史上最为经典的交响曲之一。作品开篇就非常震慑人心,主题奏出的附点节奏加上老肖独特的旋律进行使这部作品完全摆脱了法国序曲式的宫廷气氛,后续奏出的部分又具有某种沉思、忧郁的气质。我认为,老肖称这部作品是“对正确批判的创造性回答”,一方面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接受“批判”,另一方面,老肖又将自己的音乐观融入其中,在压力与信念之间企图寻觅一种平衡。《D小调第五交响曲》是老肖无言的回击,对独裁者、对社会、对艺术的彷徨与呐喊。

老肖的音乐有太多的传奇,他的音乐风格也颇为独特,因此很多教科书都将老肖的音乐风格单列为一类。事实的确如此,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这种磨难的人才能明白他的音乐吧。我想,这也许就是老肖被称为“老肖”的真正原因吧。不论如何,请带着敬畏,聆听老肖。

猜你喜欢
老肖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
老公陪我回娘家
肖斯塔科维奇第四首赋格曲音乐分析
神仙枪
红场上的癫僧读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见证》
春之交响曲:听春天的声音
集市交响曲
飞机,飞机
周末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