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声机》

2017-06-06 13:25
音乐爱好者 2017年6期
关键词:威尔第男高音蒙特

《留声机》

Gramophone

2017年4月号

● 杂志有两篇和“本真演奏”相关的重要文章。首先是作为封面主题的高男高音(Countertenor,一译“假声男高音”)专题。作为本真演奏的歌剧和圣乐作品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高男高音歌唱家的行当随着古乐的复兴而蓬勃发展。时至今日,任何本真演绎的爱好者或许都有自己心目中特别认同的某位歌唱家。但整体上这个行当仍数小众,以此为主题的专文也越发显得可贵了。文章从访问当红的高男高音歌唱家雅罗斯基(Philippe Jaroussky)开始,“在如今这个时代,高男高音这个行当意味着什么呢?”接着在后者的回答中,引入近代高男高音参与演出歌剧及圣乐作品的历史,一方面上溯到德拉(Alfred Deller)这样非凡的先驱,另一方面也平行地谈到了贝克、霍恩与巴托丽这些现代女性歌唱家的演唱。

● 另一篇巴洛克主题的文章,就是《留声机》所选择的月度唱片,应该是毫无争议、实至名归地属于加德納灌录巴赫《马太受难曲》的新录音。毕竟,指挥家已为此铺陈太久了。从他自创品牌SDG灌录唱片以来,哪怕有广受好评的勃拉姆斯交响曲录音问世,巴赫作品也依旧是该品牌绝对的中心。在系统性地发行康塔塔录音的同时,SDG已经先一步发行了《约翰受难曲》的唱片,还有巴赫的经文歌,显然,《马太受难曲》已经呼之欲出。加德纳第一次在Archiv灌录该曲目的唱片不仅被奉为经典,更是本真演释旗帜性的版本。今次重录,《留声机》很自然地展开专文讨论。

● 本期留给演奏家最大的篇幅,是关于钢琴家哈默林的文章。长久以来,这位钢琴家都以征服超难乐曲闻名。他不仅在戈多夫斯基超难技巧的园地中持续耕耘,还灌录了阿尔坎的作品。近来,哈默林的新唱片推出之后,人们或许会惊奇,原来他一直都没有录那首超技协奏曲的代表——拉赫玛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而钢琴家选择的搭配曲目,并不是标配的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而是冷门的梅特纳《第二协奏曲》。哈里特·史密斯(Harriet Smith)以这张新唱片为契机,观察哈默林其人,同时在文中融入钢琴家的访谈。他接下来要录制是远离超技风格的舒伯特D.960。令人惊奇的是,哈默林十分希望能唤起人们关注法因贝格的作品,他是俄罗斯划时代的钢琴家和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作曲家。目前他的作品大多被人遗忘,而哈默林却乐于演奏这些音乐。

《BBC音乐》

BBC Music

2017年4月号

● 加德纳爵士依旧是话题人物,在本期《BBC音乐》中,他的专文占有最重要的位置,也成为封面主题。2017年是蒙特威尔第诞辰四百五十周年,加德纳作为蒙特威尔第合唱团的建立者,和这位作曲家确实有不解之缘。他在文中详细谈论了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这位作曲家被认为是

最古老的歌剧作者,如今他的作品也被整体性地划入“早期音乐”最典型的范畴。加德纳提醒人们,蒙特威尔第对于歌剧的不同方面有着细致的关注,观念是相当超前的——他不仅是一位先驱,更是一位真正的歌剧专家。指挥家特别指出,“阅读蒙特威尔第(关于歌剧)的信件时,你简直像是在读莫扎特、威尔第,甚至是布里顿的信一样”。

● 在月度作曲家的栏目里选择了一位歌剧大师,比蒙特威尔第晚许多的多尼采蒂。说到这位作曲家,我们通常会想到他是意大利美声三杰之一,而关于此人创作的具体印象我们又留下多少呢?《拉美莫尔的露琪亚》结尾的疯狂场景,还是《军中女郎》里面的狂飙高音?这些固然精彩,但对于建立多尼采蒂完整的形象而言终究还是有些片面。文章大致依照时间顺序梳理了多尼采蒂的生平与创作,有助于读者建立比较完整的认识。文章在历数不同的歌剧时,对作曲家风格与技巧的分析虽然不多,却在开头单列一块,总结了多尼采蒂的创作中旋律、和声、管弦乐法与戏剧构思这四个方面的特点,颇有可读性。

猜你喜欢
威尔第男高音蒙特
可爱的红(为男高音而作)
阳光下的中国
威尔第歌剧创作中的威廉·莎士比亚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