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S管理是现代企业普遍推行的企业管理文化,技工院校工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中引入6S管理,以一体化教学场地为载体,从教学环境建设、专业文化构建以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等方面推进技工院校内涵建设。
【关键词】6S管理 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技工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6-0136-02
2016年我院引入借鉴现代企业6S管理文化,在全院推行6S管理项目提升校园环境,打造整洁、合理、高效的学习、生活场所。笔者认为以6S管理项目为抓手,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努力建设“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具备技能训练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力争创设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合进行,为学生提供体验实际工作过程的学习条件”。
一、工学结合模式下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引入6S管理的意义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和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一体化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6S管理是由日本企业原先的5S演变扩展而来,分别是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企业的6S管理,通过营造整洁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设备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安全性能等,培育员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团队协作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职业习惯与职业能力,提升员工品质。
可见,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6S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在于培育人的素养,都在于提高综合职业能力。技工院校学习、引入和实施6S管理,学习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融合企业管理文化推进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使人才培养更加符合企业工作岗位的需求。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引入6S管理,是技工院校与企业融合的途径之一,不仅对接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学生具备综合职业能力。
二、制度保障、技术伴随,推动6S管理进校园
为培养符合企业需要且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工人才,提高教学场地的利用率、提高教学设备的使用率,增强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逐步推行6S管理项目,构建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
(一)强化制度、明确责任、重在落实
在推进6S管理制度落实,组建6S推进办,制定工作原则及规范制度,把6S工作融入学校现有的工作制度和流程中,与学校现有制度协同实施。为了6S工作能持续推进,设置管理组、督导组、巡查组、实施组、宣传组等机构,在工作中强调“我的责任”,各项工作职责落实、明确到个人,实现“自主管理”。
(二)技术伴随、专业指导
企业6S管理具有专业性以及严谨性,故聘请有6S管理体系资质的企业参与到6S管理制度的建立、样板房的建设推进、成果的维持等各个阶段,并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从而使整个建设更加专业性以及针对性。笔者认为“技术伴随、专家指导”是整个6S建设是否高质量的保证。
(三)建样板、树标兵、稳步推进
以6S管理推进教学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在教学场地、办公室、学生宿舍、公共区域选取样板室建设6S,按学期分批进行,每一学期的建设推进过程都涵盖以上四大区域;以建设样板室,树立先进典型,继而全面推广的形式开展,从而完成整个学院的6S建设。
(四)加强6S工作宣传
一是加强全校6S工作宣传力量,让校园各角落体现6S的宣传教育。二是强化6S管理看板的宣传作用,发挥看板在日常工作中的宣传作用。三是融合“工匠精神”与“6S精神”有机结合的宣传。
三、融入6S管理元素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
在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过程中,注重通过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把企业文化元素、职业素养注入职业教育中,突出“职业规范”的特色,全方位提升教学环境的内涵建设。
(一)遵循技能人才教育规律,引6S管理入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技工院校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以“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为办学模式,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来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一体化课程以职业活动为核心,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因此,一体化教学场地的建设,必须依据并围绕一体化课程标准进行,营造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仿的教学环境,同时将6S管理融入到一体化教学以及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中去,通过可视化管理,使学生的学习场所更加贴近企业生产实际,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
(二)6S制度进一体化教学场地,彰显专业精神与企业文化
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增强专业环境的建设,将6S内涵、各专业前沿信息图片、规章制度、职业规范、工作守则、道德规范等制作成宣传板统一悬挂在教学场地墙面上,营造一体化教学场地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环境中就能最大限度的体会到未来工作岗位的专业文化,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实际中更快更好地适应岗位、融入社会。
(三)围绕职业能力,体现岗位特点,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
在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过程中,笔者探索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者与工作者相结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并融入企业6S管理内涵的学习环境,设置分区定位,对场地、设备、工具、材料等进行分类、统一标识,将场地功能、设备操作规程、注意事项等统一上墙。以《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检查与维修》课程为例,教学场地设计分为四个功能区域,分别是客户接待区、方案讨论制定区、配件仓库区、机床维修车间区。
(1)客户接待区:用于接待客户,向客户展示维修方案,配有多媒体电子屏幕等。
(2)方案讨论制定区配备多媒体,内配有资料检索区,目的是打破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营造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查找与学习相关的资料。并且采用圆形座椅摆放,更有利于开展小组教学。张贴板是可移动,辅助卡片法教学。多媒体讲台辅助于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各种手段融汇一体,更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
(3)配件仓库区:用于存放各种维修配件以及维修工具,学生在开展检查与维修中要凭单领取。
(4)机床维修工作区是学生开展检查与维修的主要场地,该区是放置多台常用的车床,实现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以此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而通过引入“6S”管理模式,在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中着重设备、工具、材料均三定,实行可视化管理建设。通过三定化管理可以促使实训基地的物品摆放有序,标识清楚明朗,学生不用费时费力去寻找工量具,从而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引入和实施6S现场管理,学生不但可以更好地学到专业技术,还能学会6S管理方法,形成严格遵守现场管理制度的良好习惯,提高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增加筹码。
四、技工教育一体化教学环境6S建设体会
技工院校的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不能只单纯停留在“硬件”的提升,需要更多企业元素、专业文化,打造符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内涵建设,而推行“6S”管理的学习环境内涵建设正是符合未来技工院校发展,能突出技工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能更好地培养出企业欢迎、社会认可的技能人才。
(一)一体化教学环境6S建设要因地制宜
6S管理引入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需要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根据学校的教学场地资源,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建设方案,建立6S建设的实施办法和长效管理机制,按计划、按步骤有序地推进、建设,盘活有限的教学资源,使师生在专业化、规范化地教学空间中学会“自主管理”,自觉遵守一体化教学场地的使用规范,在教与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习惯、职业行为。
(二)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要关注专业文化建设
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只着重学生的知识能力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职业岗位专业技能文化的培养,在建设学习环境中,如果只着重购买设备设施,在教学上也只关注学生是否会操作设备的话,将导致学生学习与未来职业不能很好的接轨,在未来是岗位上出现“水土不服”。笔者认为,在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中要融入丰富的专业文化,同一专业群宜整体打造专业文化,使学习环境更具职业内涵,以此逐步使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更有认同感,更有利于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
(三)一体化教学场地6S建设贵在坚持、重在落实
学习环境的“6S”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6S管理实施是一项长期地培育人才的过程,各项制度的建立以及各个阶段的部署推进,都需要自上而下的坚持与落实,需要重视每一个课堂,关注每一个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
总而言之,技工教育肩负着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一体化教学场地是高素质技能人才学习成长的环境,引入6S进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营造符合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學习环境文化,能够焕发技工教育活力,能够唤醒学生的成长潜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创造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2009]86号文件《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
[2]田晓卿.6S管理在职业院校实训教学中应用探索[J]. 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5,(02):18-21.
[3]牛永鑫.基于6S管理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之路[J]. 辽宁高职学报,2015,(12):74-75+86.
[4]廖剑斌、苏茜.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中“6S”管理模式的引入和实施[J],广西教育,2016(19):175-176.
[5]黄娟.工学结合模式下T校6S管理的研究与实践[D].湖南:湖南工业大学,2013.
[6]曲伟.推行6S现场管理 营造职教特色文化[J]. 职业,2015,(09):41-42.
[7]陈孝彬,高洪源主编.教育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黄建明(1984.05-),广东省广州市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本科,广州市公用事业技师学院教师,电子技术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