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君洁,盛 夏,虞 悦
(1.丽水学院学生处,浙江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述情障碍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
孙君洁1,盛 夏2,虞 悦1
(1.丽水学院学生处,浙江丽水 323000;2.丽水学院生态学院,浙江丽水 323000)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关系,采用手机依赖评定量表(MPAI)、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对选取的浙江某高校大一至大四684名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用SPSS20.0和Lisrel8.8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男生手机依赖得分显著低于女生,大三手机依赖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四;有11.7%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相比非手机依赖者,手机依赖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总分和社交恐惧、社交回避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在述情障碍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两个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通过结构方程表明,社交焦虑在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手机依赖;述情障碍;社交焦虑;中介作用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不断强大,人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从而出现了一种新的依赖症——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addiction)。手机依赖是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各种活动,对手机使用产生强烈、持续的渴求感与依赖感,并导致个体出现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1]。国内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比例为15%~40%[2-3],国外研究的结果也显示该比例超过了28%[4-5],大大高于网络成瘾的4%~15%[6]。已有研究发现,过度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肩部疼痛及视力听力下降[7]等躯体症状,也会有焦虑、抑郁、孤独感、回避、社交敏感[2-3]等心理症状。因此,关注手机依赖,特别是大学生手机依赖是十分必要的。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称“情感表达不能”,该词由Sifneos[8]于1973年首先描述并命名,其具体表现为个体情绪识别困难、情绪描述困难和外部取向思维[9]。而目前普遍认为述情障碍是一种情感不完善状态,是一种人格特征而非精神疾病[10]。有一些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焦虑、抑郁存在高相关[11],述情障碍水平高的个体经常报告容易适应不良、强迫、抑郁、交往不良[12-13]。已有研究表明,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有关,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描述情感的能力”和“外部取向思维”受到显著的影响[14]。
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同样关系密切。手机的普及看似给人类社交上带来了许多便利,却带来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中介化人际交流(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15]。依靠手机作为媒介的交流弱化了面对面交流的社会临场感,沟通者只能通过对方简单的文字和语句理解来推测其意图,而这种推测存在不稳定、不可靠性,从而减弱沟通的现实感和愉悦感。手机依赖者往往希望通过手机来逃避社交焦虑,但是长此以往会导致社会卷入度降低,人际交往减少,从而加重现实的社交焦虑,甚至产生社交回避行为[16-17]。手机依赖既与社交焦虑高度相关,又与述情障碍相关,那么三者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是本次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的。
(一)被试
采用方便取样方法,选取浙江某高校一至四年级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公选课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8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1%。其中男生392人,女生292人;大一345人,大二132人,大三122人,大四85人;专业分布为教育类332人,理科220人,工科68人,医科44人,艺术类20人。
(二)测量工具
1.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Index Scale,MPAI)
采用Leung等修订的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黄海等对其做了中文版信效度检验[18]。该量表一共17个题项,分为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个维度,被试根据现状做1~5分的等级评分,总分越高则表示手机依赖程度越重。另外,第3、4、5、6、8、14、15题为手机依赖筛选项,5个及以上做肯定选择,则被鉴定为手机依赖者。该中文版量表的总分和4个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5~0.87。
2.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iebowitz Social Anxiety Scale,LSAS)
该量表由24个项目构成,被试根据近3个月现状按1~4分进行评分。量表由恐惧分和回避分构成,总分越高表明社交焦虑程度越重,恐惧分越高代表被试有更高的社交焦虑体验,回避分越高代表被试有更多的社交回避行为。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大于0.9。之前为他评量表,后经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的中文版修订验证该量表也可用于自评,并将38分作为临界值[19]。
3.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一共有20道题目,按1~5级评分,量表由难以识别自己的情感、难以描述自己的情感、外向型思维3个维度组成。TAS-20中文版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581~0.739[20]。
(三)统计分析方法
对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20.0和LISREL8.80进行统计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73.1%的大学生会在2年内就更换手机;有18.1%的学生每月话费超100元,只有7.6%的学生每月花费50元以内;有38%的大学生每天花费超6小时在使用手机上,只有5.3%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时间不超过2小时;有33.9%的学生使用手机的最主要动机为娱乐消遣,25.1%的学生使用手机的最主要动机为人际交往需求。
大学生MPAI得分为(45.57±12.05),其中失控性为2.68±0.79,戒断性为2.64±0.94,逃避性为2.60 ±0.76,低效性为2.78±0.83。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男生MPAI平均分(42.97±13.03)显著低于女生(49.0±59.57,t=-6.732,P<0.001)。在年级变量上,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研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年级之间差异显著(F=7.542,P<0.001)。对其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大三得分最高(51.50±11.16)显著高于大一(45.59±11.41,t=5.91,P<0.01)、大二(43.72±13.80,t=7.78,P<0.01)、大四(36.00±2.14,t=15.50,P<0.01),大一显著高于大四。
(二)是否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其社交焦虑与述情障碍比较
根据标准,本次选取的被试里有80位手机依赖者,占总人数的11.7%。在此基础上,将被调查学生分为手机依赖组和非手机依赖组,然后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总分和社交恐惧、社交回避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在述情障碍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两个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外向思维因子分上差异不显著。具体见表1。
表1 是否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其社交焦虑和述情障碍得分比较
(三)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关系,对各变量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81,P<0.01),和述情障碍呈显著正相关(r=0.262,P<0.01),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也呈显著正相关(r=0.168,P<0.01)。对其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各因子的相关性(r)
(四)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1.使用打包策略重构题目数量
在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前,先对模型因子进行分析。为使模型更加简洁,提高建模效率,采用吴艳、温忠麟提出的平衡法,对题项进行打包[21]。手机依赖指数量表一共有17个题项,根据量表因子自身构成,按4个维度进行打包。社交焦虑量表共有24个题项,被试根据自身现状对每个题项分别做“恐惧”和“回避”程度的判断,因此,直接按其因子做社交恐惧和社交焦虑打包。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一共有20道题项,分为3个因子对题目打包。
2.构建结构方程模型
以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为内生潜变量,以手机依赖为外源潜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手机依赖、述情障碍和社交焦虑进行进一步分析。手机依赖有4个指标,社交焦虑有2个指标,述情障碍有3个指标,先用SPSS计算协方差矩阵,用LISREL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见图1)。结果表明,该模型拟合指数分别为χ2/df=6.69,RMSEA=0.10,NFI=0.95,GFI=0.93,AGFI=0.87,IFI=0.95,CFI=0.95,NNFI=0.93。在各拟合指数中,χ2/df值略大,但由于该值易受样本量影响,所以应参考其他拟合指数来评定模型良好度[22]。本次研究中,其他拟合指数均符合标准,说明数据与建构模型拟合度较好,可以接受。同时采用多重中介检验[23],基于bootstrapping方法对社交焦虑的中介效应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总效应、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手机依赖对述情障碍有直接效应,又通过社交焦虑对述情障碍产生间接效应,即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述情障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介效应为0.902,总效应为2.92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30.87%。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依赖存在性别差异,女生较男生有更多的手机依赖,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24-25]。这是因为女生更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在使用手机维持社会关系上,因此女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而在年级变量上,大三学生手机依赖显著高于其他年级,这可能是因为学涯规划所致,低年级学生把大多数时间用在适应大学上,大四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找工作、考级考证上。本次抽样中有11.7%的学生存在手机依赖,远低于前人研究的27.6%[26],这可能是被试抽样差异所致。
(二)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关系
本次研究将是否有手机依赖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与述情障碍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手机依赖的大学生在社交焦虑总分和社交恐惧、社交回避两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在述情障碍总分和情感辨别不能、情感描述不能两个因子上也显著高于非手机依赖组。手机依赖是一种期待甚至是焦虑,表现为心理渴求和依赖,随着时间增长就会手机成瘾,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虚拟社交上会影响人们在真实人际交往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情感区分以及情感描述的能力。本次研究还对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述情障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呈显著正相关,这与Ha、Chin和Park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7]。另外,从回归方程可知手机依赖的3个因子失控性、低效性和戒断性能有效预测述情障碍,表明手机依赖是影响述情障碍的重要因素。
(三)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述情障碍的结构方程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表明社交焦虑在手机依赖与述情障碍的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为30.87%。一方面手机依赖会直接影响述情障碍。情绪辨别与表达能力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准确区分他人情绪并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对个体适应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家庭中缺乏良好的沟通或者父母没有足够时间陪伴子女都可能成为述情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10]。手机的出现在替代了部分面对面交往的同时,却增加了患述情障碍的风险,因为这种有媒介的交往减少了人们辨别情绪和表达情绪的机会。另一方面,手机依赖也通过社交焦虑对述情障碍产生影响。手机依赖的个体往往不擅长与他人面对面交往,因此通过手机来逃避真实交往的焦虑,这种逃避是暂时的,当他面对真实交往时将会带来更强烈的焦虑感。社交焦虑越高,人们越容易产生情感障碍。
[1]YEN C,TANG T,YEN J,et al.Symptoms of problematic cellular phone use,functional impairment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amongadolescents in Southern Taiwan[J].Journal ofAdolescence,2009,32(4):863.
[2]黄海,周春燕,余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9):1075.
[3]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66.
[4]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等.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23.
[5]LEUNGL.Mediate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Associates,2008:56.
[6]晋琳.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现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6):434.
[7]JENARO C,FLORES N,GOMEZ M,et al.Problematic internet and cell-phone use:Psychological,behavioral,and health correlates[J].Addiction Research and Theory,2007,15(3):309.
[8]SIFNEOSPE.Theprevalenceofalexithymiccharacteristicsinpsychosomaticpatients[J].PsychotherPsychosom,1973(22):255.
[9]TAYLOR G J,BAGBY R M,PARKER J D A.Disorders of affect regulation:alexithymia in medical and psychiatric illnes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7:130.
[10]蚁金瑶,姚树桥,朱熊兆.述情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1):66.
[11]朱熊兆,胡绍云,蚁金瑶,等.抑郁发作患者的述情障碍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12):1073.
[12]RIEFFE C,OOSTERVELD P,TERWOGT M M.An alexithymia questionnaire for children:Factorial and concurrent validation results[J].Personality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6,40(1):123.
[13]SAARIAHO A S,et al.Alexithymia and early maladaptive schemas in chronic pain patients[J].Scandinavian Joumal of Psychology,2015,5(6):428.
[14]林杭,杨德省.大学生手机使用及述情障碍差异的调查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2010,3(4):102.
[15]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与人格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2(4):626.
[16]刘雪.青年人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17]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3:447.
[18]黄海,余莉,郭诗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3,(4):414.
[19]刘雪.青年人社交焦虑、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倾向的相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20]蚁金瑶,姚树桥,朱熊兆.TAS-20中文版的信度、效度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1):763.
[21]吴艳,温忠麟.结构方程模型中的题目打包策略[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2):1861.
[2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17.
[23]PREACHER K J,HAYES A F,Asymptotic and re-sampling strategies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indirect effects in multiple mediator models[J].BehavRes Methods,2008,40(3):879.
[24]WALSH S P,WHITE K M,COX S.Keeping in constant touch:the predictors of young Australians’mobile phone involvement[J].Compute Human Behav,2011,27(2):333.
[25]邓兆杰,黄海,桂娅菲,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父母教养方式、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1):68.
[26]王欢,黄海,吴和鸣.大学生人格特征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447.
[27]HA J H,CHIN B,PARK D H,et al.Characteristics ofexcessive cellular phone use in Korean adolescents[J].Cyber Psychology and Behavior,2008,11(6):78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Alexithymia:The Mediating Effects of Social Anxiety
SUNJunjie1,SHENGXia2,YUYue1
(1.Students'Affairs Division,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2.FacultyofEcology,Lishui University,Lishui 323000,Zhejiang)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ollege students’mobile phone dependence,social anxiety and alexithymia,the Mobile Dependence RatingScale(MPAI),LiebowitzSocial AnxietyScale(LSAS)and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were used.Altogether 684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t different phases oftheir studyin a university of Zhejiang were chosen as subjects and the data was analyzed using SPSS20.0 and Lisrel8.80.The results indicate:11.7%of the students have develope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compared with those who have not develope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these students suffer greater degree of social anxiety,social phobia and social avoidance;the degree of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boys was significantlygreater than that ofthe girls;the degre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of third-year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of freshmen andsophomores;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nd social anxiety as well alexithymia was significant.
mobile phone dependence;social anxiety;alexithymia;mediatingRole
10.3969/j.issn.2095-3801.2017.03.011
B848
A
2095-3801(2017)03-0059-06
2017-01-18;
2017-03-02
丽水学院2015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孤独感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LSZ201505)
孙君洁,女,浙江永康人,助教,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