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弓
“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如轲,虽死何憾?尚享。”这篇被称“最短”的祭文,出自宋李观之手。观为清江县令,欧公母丧经过,太守命观作祭文如上。文若压缩微信,仅二十字,却赞颂了两位伟大母亲:孟母,欧阳修母。
孟轲、欧阳修名垂青史,当然是大名人。探究名人成长成功道路,会发现其身后常站着一位伟大的女性——母亲。
一、教子读书成才
学而优则仕,知识改变命运。古代母亲们十分重视教子读书。这些母亲凭借其睿智巧妙喻学,设法助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偶尔也辅以棍棒,收效甚佳。
孟母无疑是排名前列的伟大母亲,因为她成功养育了“亚圣”,《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众口传颂;而“三迁择邻”、“断机教子”也早已成了国人妇孺皆知的历史佳话,母亲教育子女的样板故事。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学者、文史大家。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母以“画荻教子”。少年欧阳修在母亲教育下,每天坚持读写,过目成诵。十岁时,母亲带他常到左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并让他把借读之书抄录一过。欧阳修做官后,母亲还常将他父亲清廉为官、审慎断案的事迹讲给他听。她告诫儿子,孝敬父母应当恪守“厚养薄葬”的原则。
唐代薛播,与兄据、摠并早孤,是伯母林氏教导他们读书做人。伯母林氏有母仪令德,博涉“五经”,善属文。伯父卒后,其子彦辅、彦国、彦伟、彦云及播弟兄仨悉为林氏所训导,以至成立,彦辅、据等七人并举进士。培育七名进士,堪称奇迹;抚育幼侄成才,更是大爱。
开元名相韩休的曾孙女为柳公绰妻,以教子有方,被誉为“柳母”。她的子孙柳仲郢、柳玭、柳开等称名儒。柳玭所撰《柳氏叙训》与《颜氏家训》齐名。柳玭写道:祖母“家法严肃俭约,为搢绅家楷范……常命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为丸,赐先公及诸叔,每永夜习学含之,以资勤苦。”成语“柳母和丸”、“和丸教子”即源于此。柳母用苦药丸为孩子们读书提神,也算一项发明。
司马光《涑水纪闻》:“寇莱公少时不修小节,颇爱飞鹰走狗。太夫人性严,尝不胜怒,举秤锤投之,中足流血,由是折节从学。及贵,母已亡,扪足具痕,辄哭。”寇准少年贪玩,母亲暴力教训后才潜心读书,十九岁中进士,终成一代名相。
苏轼母亲程氏十八岁嫁入苏家时,苏洵犹是懵懂小青年,“游荡不学”,而夫人却“喜读书,皆识其大义”。经程氏百般苦劝,加之艰难时世逼迫,苏洵猛然醒悟,乃发奋读书以求自立。苏轼、苏辙兄弟的启蒙教育,亦由母亲完成。程氏教子,突出道德。读《范滂传》,少年苏轼说长大之后要做范滂式的人,程氏慨然回应:“你若能做范滂,难道我不能做范滂的母亲?”苏轼的性喜直言,与母亲言传身教不无关系。苏辙记述母亲“生而志节不群,好读书,通古今,知其治乱得失之故”。苏轼、苏辙在母亲的教育下,博通经史,同登进士第。影响两代,成就三苏,苏母之功,光耀汗青。
蓝鼎元,清代著名学者。鼎元早孤,持家教子重担落到年轻的寡母肩上。晚上,母亲边“自课女工”,边督促鼎元诵经书,当鼎元“倦或思睡,则屡屡述先君遗事,以感动之”。鼎元偶有顽皮不从,母亲总是不忍抽鞭,而独自涕泣不食。母子俩“虽隆寒盛暑、苦雨凄风,机响书声永夕互答”,路人闻之无不感动。鼎元“以五经冠童子试”,母亲告诫他“汝无萌幸心”,别高兴得太早;鼎元十科不第,母亲以“大器晚成”宽慰之。四十二岁时,鼎元应邀赴台,对治台湾多有精辟见解,获“筹台之宗匠”殊荣。曾参修《大清一统志》。
毕沅,状元及第,官至湖广总督。毕沅经史、小学、金石、地理之学无所不通,有著作多部,是学者型官员。毕沅早孤,全赖母亲张藻培育成人。张藻是才女,学问渊博,能诗,著有诗集。毕沅在她的调教下早慧能文。后张藻又送子到苏州,拜著名学者、诗人沈德潜和经学大师惠栋为师。毕沅离京外任,张藻作《训子诗》,期望儿子“不负平生学,弗存温饱志;上酬高厚恩,下为家门庇”。张藻病故后,乾隆亲题“经训克家”予以褒扬。毕沅为铭记母亲教诲和皇上恩赐,室名“经训堂”,诗文集名《经训堂集》。
钟令嘉以孝女出名,工诗。十八岁嫁蒋坚,二十岁生士铨。家贫,蒋坚远行谋生,母子留守艰难度日。士铨三岁,令嘉便教其识字。她把竹枝削成篾丝,折断,弯曲成各种笔划形状,排成字,教孩子识字,自己动手拼字。寓教于游戏,效果甚佳。令嘉课子甚严。她认为士铨是独生子,如不严教必将不肖。
蒋士铨中进士,官编修。士铨耿直,官场多险,为了远祸全身,她忠告士銓:“儿才非适时者,不如归也。”不久蒋士铨辞官奉母南归。归后,士铨请人绘制《归舟安稳图》,画一叶小舟,有母、妇、三子安坐其上,怡然自乐。令嘉题诗曰:“馆阁看儿十载陪,虑他福薄易生灾。寒儒所得要知足,随我扁舟归去来。”
令嘉逝后,袁枚为作墓志铭,赞其“能深明出处大义”,“水之守土也审,母之测也准。既教之升,复偕之隐,此非高世之姬美,乃知己颜”。
二、教子守德
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陷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之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苑》中的这段话,极言母教才是真爱;爱而不教,其实害之。成功的母亲自知教子守德。
鲁国大夫公文伯退朝回家,见母亲敬姜正绩麻,便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绩麻,别人还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呢!敬姜因训诫道:“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这就是著名的诫子家训《论劳逸》。敬姜阐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息则思善;逸乐懈怠则趋恶。
楚将子发攻秦绝粮,子发派使者向楚王求援,并顺便代他探望母亲。子发母询问使者后得知:士兵分吃豆粒充饥,而做主将的子发却吃佳肴。子发得胜归来回到家,母亲闭门不纳,并令人引经据典,严责子发:以越王勾践与士兵同甘共苦为例,批评子发漠不关心士卒;引《诗经》“好乐无荒,良士休休”(我快乐而不荒废正事,贤人都高兴),指斥子发做事失规矩,用兵违正道。明言:“你不是我的儿子,不要进我的门!”直到子发谢罪认错,才让进家门。
由是想到成就民族英雄的母教,说两位典型:岳母与文母。
岳飞是著名民族英雄。成就英雄业绩的原动力中,有母亲刺在他背上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岳飞的美名一起必将世世代代流传。
“母尝教我忠,我不违母志。及泉会相见,鬼神共欢喜”。这是抗元英雄文天祥哭母诗的结尾四句,表现了文天祥的英雄气概和对母亲教诲的感激之情。曾德慈是一位有远见的母亲,她向儿子讲述“岳母刺字”故事,岳飞抗金的事迹,激励儿子精忠报国;还给儿子讲述乡贤欧阳修、胡诠和杨邦故事,教育儿子向前贤看齐,生死关头,莫失气节!
母亲不仅言教,更有身教。为招兵抗元,文天祥决定舍家纾难,将家产和历年俸禄积蓄全部捐作义军费用。曾德慈全力支持,并献出自己的陪嫁首饰。母逝后,文天祥投身抗元,无暇为母服丧,“母亲教我忠,我不违母志”。文天祥壮烈一生,皆遵循母教也。
宋朝李邦彦之父曾是矿场采石工。有人以此讥讽李,他觉得很没面子,把这事告诉母亲。母亲说:“宰相家的人曾沦落为矿工,的确不是什么光彩事;但矿工家中出了个当宰相的儿子,却非常光彩啊,有什么丢脸不敢见人的?”李母可谓善教者。
元代抄思,以军功授万户,卒年四十四。子别的因,父卒,母张氏训之曰:“人有三成人:知畏惧成人,知羞耻成人,知艰难成人。否则禽兽而已。”别的因谨记母教,身先士卒,谨慎执政,为民除害,赢得口碑。官至昭勇大将军、台州路达鲁花赤。
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由婶母抚养长大。顾炎武自小聪颖,夸赞声里渐滋骄傲。婶母觉察后,让他背诵并解释《卖柑者言》,然后,她借题发挥说:“如果学业小有进步就骄傲起来,满足于一知半解,那不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吗?”顾炎武闻言大窘,从此立志进德,勤于修身。
重学崇文诚然不可缺,而良好行为规范和优秀品质更重要,这些非智力因素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吃苦耐劳、勤勉敬业、宽厚仁爱、谦逊有礼、生活俭朴等这些中国母亲的传统美德,一直是子女教育的宝贵资源。
下面说几位教子廉洁的母亲。
战国时期,齐相田稷子任满离职,属吏送黄金二千两。他将黄金交给母亲,母觉得不正常,问黄金从何而来,田稷子如实禀告。母听后非常气忿:“为官应该廉洁自律,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尽力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你给我出去!”田稷子立即将黄金退还属吏,并主动向齐宣王请罪。宣王很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重奖了她,也不再追究田稷子收受黄金之事。
陶侃是东晋名将,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将军。他出身寒门,少年丧父,家境清贫,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湛氏立志要使儿子出人头地,对陶侃管教很严。陶侃尝利用职权弄到一坛咸鱼捎给母亲。陶母遣人把咸鱼送回,并附信责备说:“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陶侃由此牢记母训,清正忠直,屡迁而为重臣。陶侃注重仪表,平日动必“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也是母亲早年严格要求培养的结果。
唐朝崔玄暐任库部员外郎。母卢氏尝诫之曰:“吾见姨兄屯田郎中辛玄驭云:‘儿子从宦者,有人来云贫乏不能存,此是好消息。若闻赀货充足,衣马轻肥,此恶消息。吾常重此言,以为确论。比见亲表中仕宦者,多将钱物上其父母,父母但知喜悦,竟不问此物从何而来。必是禄俸余资,诚亦善事。如其非理所得,此与盗贼何别?纵无大咎,独不内愧于心?孟母不受鱼鲊之馈,盖为此也。汝今坐食禄俸,荣幸已多,若其不能忠清,何以戴天履地?孔子云:‘虽日杀三牲之养,犹为不孝。又曰:‘父母惟其疾之忧。持宜修身洁已,勿累吾此意也。”卢氏教子廉洁从政,特别强调,俸禄之外,非理所得,与盗贼无异,此足可作为所有官员醒脑剂!玄暐遵奉母亲教诫,以清谨见称,官做到宰相。
唐监察御史李畲,派人把自己的俸米送回家,李母命人量之,结果多出三石,问小吏原因。小吏说:“按旧例御史所领的俸米,都会超过应领的数量。”李母又问该给搬夫多少工钱,小吏说按旧例御史不用给工钱。李母听了大为生气,命人把多领的俸米及工钱送还,并因此责备了李畲。于是李畲追究有关官员的失职罪,这一来让其他御史都感到惭愧。
三、知政知军 知人知子
一说传统女性就是贤妻良母型,其实,她们也知政局,明大势,甚至还懂军事;既有知人之明,更有知子之睿。
魯国大夫臧文仲奉命出使齐国,临行前母亲帮他分析内外形势和官场复杂的人事关系,预判此行祸福,特别提醒要他未雨绸缪,免得到时手足无措。文仲听从母亲教导,有所准备。及到齐国,果如母亲所料被软禁起来,齐且欲发兵伐鲁。文仲迅即暗派人给鲁君送去一信,其实就是重要军事情报。为防泄密,信写得很隐晦:“敛小器,投诸台。食猎犬,组羊裘。琴之合,甚思之。臧我羊,羊有母。食我以同鱼。冠缨不足,带有余。”面对此信鲁国朝堂竟无一人能解读。情急之下,请来颇通文墨的文仲母。老夫人接过一看,潸然泪下,说:鲁国将有兵燹灾难,我儿也身陷囹圄。鲁公问其详,文仲母逐句逐字予以解读。鲁君知道形势急迫,立即备战,陈兵鲁齐边界。齐欲伐鲁,见其已有准备,于是作罢,并将臧文仲送回国。
这位臧母识微见远,有将相才。
齐国淖齿叛乱,当初王孙贾追随齐湣王,湣王出走,王孙贾竟不知其下落。母亲因教训儿子:“每当你朝出晚归,我总是倚门盼你回来;偶或晚出不归,我也总是倚闾望你归来。你口口声声要侍奉君王,如今连君王在哪都不知道,你还能追随谁呢?”王孙贾听了大感惭愧,就来到市街大声呐喊:“淖齿叛乱,杀了君王,有愿意和我一起去杀淖齿的,请卷起衣袖,露出你的左臂来!”当即就有三百人愿意跟随他,众人齐心协力杀了淖齿,并找到湣王的儿子,拥立为齐王,终于复兴齐国。
秦末东阳年轻人杀死县令,聚集两万人,想拥立东阳令史陈婴为王。陈婴的母亲说:“你家不曾有过显赫的祖先,突获尊荣,并非吉兆,不如依附他人,如果起义成功,日后仍能封侯;即使失败,也不致落下骂名。”于是陈婴率军推项梁为王。
楚汉相争,王陵率兵投靠汉王刘邦,项羽把王陵的母亲请来,欲以此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通过使者转告王陵:好好事奉汉王,汉王是个长者,最后终会得到天下,不要因为我,对汉王持二心。然后引剑自杀,了断王陵的牵挂。
楚汉相争,胜负未定时,陈婴母亲怀疑起义前程教子拒戴“王”冠,谓暴得大名不祥;而王陵的母亲断定刘邦必胜。两位母亲头发长,见识远!
汉朝河南太守严延年残酷嗜杀,人称为“屠伯”。他的母亲从老家来,正碰上他在决狱,一看大为震惊,便责备道:“人要敬畏天道神明,不可专断妄杀,我不想在年老时看到自己正值壮年的儿子遭到刑狱。所以我要离开你回东海去,先替你整理墓地……”一年多以后,严延年果然被判死刑,郡人没有不称赞他母亲的贤明与智慧的。
钟会为镇西将军,率兵将去攻蜀。辛宪英就料定他“心有二志”。辛宪英的儿子羊琇做参军,随钟会出征。辛宪英对儿子说:“可以去,但要小心谨慎,身在军旅,只有心存仁恕才能成大事。”钟会到蜀后果然谋反,羊琇谨遵母亲告诫,终能平安归来。辛宪英的政治视野和识人目光令人叹服。
东晋名将朱序镇襄阳,前秦苻丕率众围之。先是序母韩氏亲登城审势,谓西北角当先受敌,乃率百余婢并城中女丁,于其角头预斜筑城二十余丈。其后敌攻城,西北角果溃,凭新筑处固守,得完。襄阳人遂号其筑为“夫人城”。朱老夫人可谓知兵者。
晋桓玄篡位后,何无忌与刘裕等人起兵讨伐桓玄。夜晚在屏风后面草拟讨贼文书,他的母亲知道后,不禁高兴得流泪说:“你能如此上进奋发,我还有什么好担心的!”知悉与儿子共谋大事的是劉裕,母亲更为高兴,并分析桓玄必败、他们起兵必成的原因,头头是道。何母既明大义,晓大局,又有知人之明。
王珪默默无闻时,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交往密切。母亲李氏不知儿子平日都和哪些人往来,要他带朋友来家坐坐。一天房玄龄等来家,李氏一见大感惊异,立即准备丰盛待客酒菜。并高兴地对王珪说:“有房玄龄等人的提携,日后你必会显贵。”王珪母能识房、杜于未发迹时,确有伯乐之目光。
唐李景让母郑氏,性严明。景让为浙西观察使,有牙将逆意,杖之而毙,军中愤怒,将为变。母闻之,出坐,立景让于庭而责之曰:“天子付汝以方面,岂得以国家刑法为喜怒之资,而妄杀无罪,万一致一方不宁,岂唯上负朝廷,使垂老之母含羞入地,何以见汝之先人哉?”命左右褫其衣,将挞其背,将佐皆为之请,良久乃释,军中遂安。
元朝姚天福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赐名巴儿思,谓其不畏强悍犹虎也。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未亡人为恤,俾吾追踪陵母,死之日犹生之年也。”天福亦请于宪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儿思母子虽生今世,其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
“善于教诲,四子才略兼备;协济军储,全城黎庶无虞”。这副禄姓宗祠通用联,上联说唐代吐蕃酋长禄东赞之四子皆有才略,下联用清代陇庆侯之母禄氏典。禄氏:云南人,清朝巾帼英雄,世袭镇南王府陇庆侯母。雍正时,陇庆侯因匿奸臣被革职,下属愤愤不平,图谋叛乱,禄氏严加制止。后乌蒙贼人作乱,劫掠百姓,祸害地方,禄氏召集族人协助官兵弭平匪乱,保一方平安,受到城乡民众的赞扬。
赵王欲以赵奢之子括为将而代廉颇。将行,其母上书言明赵括不可为将。赵王问理由何在,她就对比了赵奢父子为将的表现: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受命之日,不问家事;括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父子异志,愿王勿遣。王不听。括既将,兵败身死。
赵括母不独知道儿子的弱点,其论将亦颇有见地。
赵母知子不宜带兵打仗,而柴母却敢于推荐儿子率兵破敌。南唐龙武都虞侯柴克宏,平素不善言谈。他身为禁宫警卫,每天和朋友下棋喝酒,从未听他谈论过用兵之道,人们由此断定他非将帅之才。后来吴越攻常州,柴克宏请求随军御敌,母亲也上表章力荐任命他为将,如果柴克宏不能胜任,她甘愿接受最严厉惩罚。元宗于是任命他为左武卫将军,救援常州,果真大破敌兵。
柴克宏没有谈论过兵事,却深懂得用兵之道。柴母知道自己的儿子为将必定成功,不能不令人叹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