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7-06-05 14:58董涛
河南医学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门静脉纤维化动脉

董涛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董涛

(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 放射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目的 探析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随机选出45例作为观察组,再抽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CT肝灌注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的各项CT肝灌注检查参数统计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HA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F、BV、MTT、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CT肝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疾病时可着重参考患者的肝动脉灌注分数这一指标,即该技术在肝纤维化病症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CT肝灌注成像技术;肝纤维化;诊断;应用价值

肝纤维化属于临床常见的肝脏器弥漫性病变,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慢性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以及疲乏无力等[1]。该疾病的出现与患者自身的多种慢性肝脏疾病,如脂肪肝、酒精肝、病毒性肝炎等病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系,从肝纤维化的病例变化过程上看,患者与患病初期通常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内结缔组织异常增生,而随机疾病变化,其机体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会发生过度沉淀,从而进一步加重患者病情[2]。近年来,我国临床医疗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在肝纤维化疾病的诊断方面也取得一定突破。本研究抽选45例肝纤维化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于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在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随机抽选出45例(观察组),所有入选患者均经肝穿刺活检确诊为患有肝纤维化病症。从同一时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体检者中随机抽选45例(对照组),所有入选对象均不存在肝脏疾病与胃肠道病史。观察组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4~63岁,平均为(42.56±1.69)岁。对照组中男性30例,女性15例,年龄32~62岁,平均为(42.78±1.84)岁。

1.2 CT肝灌注成像检查 分别给予观察组与对照组CT肝灌注成像检查,所采用的CT机为16层螺旋CT机,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129)。嘱患者于检查前30 min停止饮水,保持胸式平静呼吸,静坐。设置螺旋CT机的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60 mA,层厚为10 mm,其扫描周期为8 s,此后,先对患者腹部进行平扫。平扫完毕后,调整至电影扫描模式,即设置扫描层厚为5 mm×4 mm,扫描视野为360 mm,对比剂使用剂量为40 ml,浓度为350 mg/ml,扫描持续时间为1 min。增强扫描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能够包括门静脉主干、肝左右叶且显影较为清晰的肝门层面。

1.3 观察指标 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CT肝灌注检查参数,即BF(肝血流量)、BV(肝血容量)、MTT(平均通过时间)、HAF(肝动脉灌注分数)以及PS(肝组织表面通透性)等,并比较两组统计数据之间的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HA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F、BV、MTT、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检查参数对照组(n=45例)观察组(n=45例)tPBF/(ml/min)123.57±31.38129.26±31.410.16>0.05BV/(ml/100g)15.49±4.5514.33±3.680.49>0.05MTT/s13.64±2.6113.98±2.680.25>0.05HAF/%0.20±0.050.28±0.10a2.81<0.05PS/(ml/min)33.23±10.6233.26±10.570.01>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 讨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技术以及螺旋CT技术融合一体的影像学诊断技术,在肝CT灌注成像中,对患者的静脉团注对比剂后,医疗人员则能够通过观察对比剂在肝脏中的浓度变化情况而知晓其组织器官内灌注的变化[3]。对于正常肝而言,其供血主要来源于门静脉与肝动脉,而在肝血液循环过程中,肝动脉存在明显的缓冲效应。而在肝脏器弥漫性病变的纤维化过程中,由于肝内胶原纤维增生、降解能力有所失衡,使得肝细胞的胆汁分泌存在一定障碍,此时,患者门静脉分支将变狭窄,从而影响其肝血液的正常供应[4]。采用CT灌注成像技术进行肝纤维化疾病诊断时,灌注过程注入对比剂后,肝CT值的增加情况则反映了肝动脉与门静脉的具体血液供应情况,换言之,CT灌注成像技术具有重要的肝纤维化疾病诊断价值[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HA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F、BV、MTT、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CT肝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疾病时可着重参考患者的肝动脉灌注分数这一指标,即该技术于肝纤维化病症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1] 谭凡,聂聪科,王皓,等.双源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学指标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价值探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12):2158-2161.

[2] 梁明帮,黎进莲,安玉松,等.CT肝灌注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5):295-297.

[3] 张洪,向述天.CT在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5):546-550.

[4] 聂聪科,刘江彬,王皓,等.CT灌注成像及血清学指标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4,37(11):1466-1469.

[5] 粟周海.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肝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诊断的应用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166-4167.

R 575.2

10.3969/j.issn.1004-437X.2017.06.055

2016-08-12)

猜你喜欢
门静脉纤维化动脉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双侧腋动脉分支及右侧肱动脉分支变异一例
单纯吻合指动脉在末节断指再植术中的应用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