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明艺术孤旅之价值

2017-06-05 14:58贠冬鸣
河北画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油画家语汇画坛

文 / 贠冬鸣

王福明艺术孤旅之价值

文 / 贠冬鸣

时下很多艺术家徒负虚名,而王福明在河北画坛则恰恰相反,大概是他主动将自己摒除在熙攘人间之外的缘故。谁在沽名钓誉,谁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应该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那么将蒙在王福明身上的灰尘拂去,将一个本真的艺术家加以还原,我觉得这也是对画坛混乱的价值评估体系的矫正。

“半个世纪以来,美术院校培养出来的技术枪手不少,而我们弱的是脑子和心。”被埋没半个世纪的吴大羽重见天日,才引发王怀庆先生的如是感慨。的确,中国画坛特别是河北艺术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匮乏,才致使庄严而又庞大艺术秩序构建的遥遥无期。

铁扬先生跟笔者闲聊时坦言,能够称得上油画家的,河北没有几人。从这种层面来看,王福明作为油画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其独有的艺术语汇,在忽高忽低地提醒着人们,美术发展脉络是多元化的,也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特定的某个人掌控某种艺术语汇话语权的独大。他的存在还告诉人们,河北传统油画教育的掣肘,致使很多艺术家的创造才情在不经意中受到阻滞和压抑,且长久地陷入技术窠臼不能自拔。那么,摆脱其束缚,进而真正获得精神之独立,只能靠自己,靠自由的艺术思想。

燕山,乃王福明之故乡。燕山山势陡峭,北缓南陡,沟谷狭窄,地表亦破碎,多低山丘陵,而植被却茂盛,且灌木、杂草丛生。亦有的植被稀疏,间有灌丛和草地。沿山脊时而筑有长城,形势险要。其岩石多见灰青、褐色、褚红夹青、纯白、青灰夹黄等颜色,纹理亦富有变化,质感古朴,光泽凝重,其形态亦极为丰富。具体说来,清廷“夏都”之避暑山庄,若无燕山荫翳,则不能遮挡其酷暑,其周边县域同样烟雨蒙蒙且峰峦叠嶂。然而,当代画坛之北方山水画家,大都被太行的巍峨和雄浑所折服,进而虔诚地朝觐太行,吟咏太行。贾又福、李宝林、李明久和白云乡等,无不是以塑造太行而享誉画坛,并构建出自己的艺术语汇。而艺术家对太行姊妹“燕山”视而不见,不能不说是对自然燕山的漠视,更是对文化燕山的轻慢……

《太行人家》140cmX200cm 布面油画

《秋》97cmx146cm 布面油画

然而,油画家王福明却反其道而行,毅然将目光投向故乡之燕山。他钟情于燕山,但绝不是俯首燕山,继而匍匐在地,做自然的奴隶。王福明完全是在平视抑或俯视燕山,他所塑造的山体和植被,皆剔除或稀释了理想与崇高元素,径直扼住自然本质而不计其余。王福明观察家乡山地,观察随处可见的无名植被,陡然把全副身心都植入其中,使得物我交融并尽得其神。奇崛的构图、绚丽的色彩,乃至顿挫有序之线条,王福明全然不顾,而是平实地勾勒其筋骨,突兀地将炫目之光影与色彩一一逐出画面,进而极为吝啬地以黑、褐两色搭建山体。他是在主观地忠诚于自己的情感,并倾心为燕山铸魂。其画面看去粗犷、深沉、雄浑,仿佛有书法之力和中国画之神韵,然而它又是舶来的艺术门类——油画,似铜浇铁铸,看去沉甸甸,有纷呈不尽的量感。他的用笔果断、明确、纯朴、坚实,且以简驭繁、情感真挚,独有的燕山气脉清新浓郁,具有鲜明、独到的艺术风韵。可以说,用风轻云淡来形容王福明的油画,大概是精准的,且具有一种高贵的品质。究其原因,就在于他赋予了燕山诸多难以言说的尊严。

《太行人家之二》150cmx200cm 布面油画

笔者从未见过王福明作画形态,但其用色及作画状态,却是和主流社会疏离的。“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春风得意马蹄疾”,这两种截然相悖的情绪,在王福明作品中难觅其踪,倒是那种从容与淡定,构成了作品之筋骨与血脉。掌握高超画技之艺术家,往往在绘制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炫耀技巧,这也是习惯使然。而王福明则弱化或舍弃技巧,进而将情感凝聚笔端,去塑造寂寞、荒凉。这也暗合了毛泽东的战略部署,“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此举,足见其“以一当十”和“舍九求一”之艺术主张的清晰。那么,艺术家对庞杂绚丽的枝节忽视不见,才可能扼住景物本质,进而才可能在画坛发出自己的声音。王福明艺术创造的可贵,艺术探索的价值,其根源就在于此。

王福明油画艺术之受众必定是狭窄的,是具有独立审美能力的。基于此,其艺术气场也是属于高雅人群的。由此推断,他的艺术行旅也必定是孤独的,喝彩者也必定是寥寥的。这里所说的“人”,乃是熙来攘往普通受众,而不是恪守良知的学术。

编辑/王智丽

猜你喜欢
油画家语汇画坛
流水高山写新图
——何香凝与新中国时期的北京画坛
汪观清:深耕画坛,“牛”劲十足
油画家之死
涅瓦河畔的中国梦——20世纪50年代留苏油画家六记(上)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著名油画家——孔凡平
著名油画家——王沂光
向大师致敬
寺凡几多僧/CG画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