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育平
血清皮质醇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评价意义
曾育平
目的研究脓毒症患者血清皮质醇(COR)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预后评价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SIRS患者作为治疗组, 选取60例非SIRS患者作为对照组, 每天早上采血样进行COR检测, 并记录COR的变化。分析SIRS患者血清COR动态变化的特点, 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COR水平(275.78±41.20)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28.34±28.10)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212.62±33.20)μg/L有所下降, 但仍然高于对照组(128.34±28.10)μg/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RS患者体内COR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IRS疾病的病情程度, 对判断SIRS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皮质醇;脓毒症;炎性因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脓毒症是指患者由于受到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1]。人体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含量常被作为有效的一种炎性因子来评价感染SIRS的程度[2]。然而, 近几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进行的抗炎治疗, 预期效果并不是很好, SIRS患者的死亡率高达30%~70%[3]。特别是在儿童中, 脓毒症的致死率也非常高, 美国著名医学家沃斯顿和卡西罗在报道中指出, 美国严重SIRS患儿死亡率高达12.4%, 因此, 对脓毒症的病机病理进行研究, 提早进行干预, 对SIRS的治疗以及预后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4]。目前研究认为, 患者患SIRS时, 机体会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HPA)而使COR浓度升高来减轻炎症作用[5]。在患者受到损伤或者感染过程中, 其体内的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浓度增高, 刺激了HPA轴, 患者的脑垂体会通过体内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作用下释放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刺激肾上腺皮质, 最后产生皮质醇, 并被释放出来[6]。COR浓度的增加, 保证了机体在应激反应下的内环境的稳定, 它能够参与患者机体的代谢, 特别是对血糖的调节[7]。除此之外, COR在患者由于炎症造成的机体免疫异常起到了重要调节的作用。COR这种内分泌激素在体内非常重要, 能够保证机体脏器的正常功能[8]。研究表明, 机体在受到感染后, 会产生机体免疫反应和神经内分泌反应, 增加皮质醇的分泌[9]。由此可见, 在重视脓毒症患者的时候, 对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内分泌情况必须加以重视。本研究通过动态检测SIRS患者体内血清COR含量, 探讨COR的动态变化特点以及其对SIR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临床经验价值。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SIRS患者作为治疗组, 所有患者经过脓毒症诊断标准确诊为SIRS患者;其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18~68岁, 平均年龄(48.2±12.8)岁;根据患者病症, 有1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20例重症肺炎患者, 1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 12例重症胆管炎患者。随机选取同时期的60例非SIRS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男35例, 女25例, 年龄19~70岁, 平均年龄(50.6±12.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排除标准[10]所有患者均排除肾上腺疾病、原发甲状腺疾病等代谢疾病。脓毒症患者治疗前7 d内未使用过激素类药物, 无免疫缺陷疾病, 体内血浆白蛋白≥25 g/L。
1. 3 方法
1. 3. 1 采集血样所有患者分三个时期采取血样, 治疗前、治疗1周后和治愈后, 早上8:00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3 ml,置于促凝管中, 离心机中3000 r/min离心后取上层的血浆,在-70℃冰箱进行保存, 待检。以上所有血样均在患者同意以后进行采集。
1. 3. 2 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固相以及竞争法化学发光酶免疫的检测方法检测COR和ACTH的含量。采用的仪器是IMMULITE 1000型酶放大化学发光自动化分析仪, 美国德普(DPC)公司生产, 包括该仪器配套的COR、ACTH试剂盒。检测过程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CO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有所下降, 但仍然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OR水平变化比较
表1 两组COR水平变化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bP>0.05
COR由肾上腺皮质合成, 起到了保证血管张力和完整性的作用, 促进糖原的产生, 加快了清理体内代谢产物, 维持血液电解质的平衡[11]。SIRS患者由于体内的炎症不断升高,中枢神经系统就会经HPA这些神经内分泌的网络系统, 导致糖皮质激素不断升高, 从而达到抑制各种炎症细胞因子, 最后达到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的目的[12-14]。在较短时间能够维持体内循环在稳定状态下, 但是同时会产生一些代谢紊乱, 比如血糖异常升高, 水电解质失去平衡等, 最后导致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失去控制, 使患者身体的内环境平衡被破坏[15,16]。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前, 治疗组患者CO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有所下降, 但仍然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后, 治疗组患者COR含量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病情的好转, 其体内的COR含量不断地减少, 直到正常水平。表明SIRS患者血清中COR浓度明显要高于非SIRS患者, 并且患者病情越重, 血清COR浓度越高, 患者死亡的风险就会越大。
综上所述, SIRS患者体内COR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SIRS疾病的病情程度, 对判断SIRS患者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程鹏雁.脓毒症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与皮质醇水平相关性及临床评估意义.重庆医科大学, 2014.
[2] 张科, 李锦绣, 王小雯, 等.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22):5554-5555, 5561.
[3] 舒艳婷.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的研究.重庆医科大学, 2015.
[4] 华罗刚.脓毒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天津医科大学, 2014.
[5] 华罗刚, 寿松涛.脓毒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关系.山东医药, 2014, 54(20):72-74.
[6] 刘霞, 黄绮薇. 脓毒症新生儿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研究. 临床儿科杂志, 2009, 27(3):239-242.
[7] 刘俊, 陈泽宇, 刘端绘, 等.脓毒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皮质醇的动态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 2015, 31(23):3909-3912.
[8] 边毓尧, 寿松涛. 脓毒症患者早期血浆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1):1026-1029.
[9] 茜金强, 寿松涛. 脓毒症患者血浆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中国临床医学, 2014, 21(1):9-12.
[10] 张继燕. 脓毒症患儿血浆皮质醇监测的临床意义. 南华大学, 2016.
[11] 安红, 于哩哩, 徐丽瑾, 等. 脓毒症患儿血清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2, 19(4):387-389.
[12] 张竹, 贾明. 脓毒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调节及皮质醇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6, 9(6):418-421.
[13] 陶杨, 程鹏雁, 马渝. 脓毒症血浆 PAF与皮质醇水平相关性及对预后评估的意义. 重庆医学, 2014(30):10-12.
[14] 宋新明, 王吉甫. 皮质醇对脓毒症炎性细胞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1997(3):185.
[15] 钱小顺, 李天志, 王俊锋, 等. 老年脓毒症患者细胞因子和皮质醇水平与预后的关系.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0, 9(5): 412-413.
[16] 杨海波, 邓杰, 颜波儿, 等. 脓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现代实用医学, 2008, 20(3):176-17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08.028
2017-03-14]
514000 广东省梅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