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优强,周 武
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的缺失及反思
黄优强1,周 武2
运用专家访谈、文献资料调研、录像观察等研究方法,深入研究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变化,发现与以往中国男篮的“快速、灵活、准确”和“以内为主、内外结合”技、战术风格相比,现今的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缺失,无显著特点。结合中国男篮实际以及世界篮球发展趋势,提出中国男篮应该确立自己的技、战术风格,即“内外结合,灵活准确,讲究节奏”。
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男子篮球;技、战术;风格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以全新阵容参赛,除了易建联、周鹏和郭艾伦外,其他9名队员都是首次参加奥运会比赛。虽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通过大赛中国男篮完成了新老交替,为以后的更好发展打下了基础。从1994年第12届世界男篮锦标赛首次夺取第8名开始,先后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第8名的成绩。第8名是中国男篮的最好成绩,也是国人内心认可的名次。
代表中国篮球水平的CBA联赛已经走过20年,在规模上已逐渐成为亚洲的顶级联赛[3],吸引了各个国家的篮球高手参加其中。与之相悖的是国家队的水平并没有随着职业联赛的火爆而提升,近年来参加世界大赛的成绩不断下降。尤其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随着姚明的退役,中国男篮实力大减,与世界强队对抗中技、战术方面凸显出明显的不足,缺乏自身特色鲜明的技、战术风格。纵观美国、塞尔维亚、西班牙等世界篮球强队,不会因为1名队员的退役影响整个国家队,究其原因,这些强队都有代代相传特色鲜明的技、战术风格。
2019年篮球世界杯将在中国举行,结合中国男篮的实际,本研究以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为着眼点,总结过去、分析现在、考虑将来,希望给中国男篮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1.1 研究对象
1994年男篮世锦赛中国男篮比赛,1996年、2004年、2008年、2016年4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技、战术风格。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客观实际,在篮球竞赛规则不断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客观分析考量,尽量使统计指标能够反映真实的状况。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录像观察统计、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等。
1.2.1 录像观察统计
观看1994年世锦赛,1996年、2004年、2008年、2016年4届奥运会的相关比赛录像,对相关数据采集整理,对于重要比赛场次反复观看、揣摩。
1.2.2 专家访谈
对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的相关专家51人进行访谈(表1),给予研究内容的确立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访谈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过去、现在中国男篮的技、战术风格;2)不同技、战术对于特色风格的反映;3)导致中国男篮风格缺失的相关因素;4)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专家对于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研究内容的确立认为合理,能够反映技、战术风格变化的情况。
表1 访谈专家基本情况 (n=51)Table 1 List of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1.2.3 文献资料调研
阅读了大量关于篮球的文献资料,查阅中国期刊网,对50篇相关文章进行分析、总结,收集整理中国男篮参加历届大赛的相关资料,运用搜狐、新浪、腾讯、网易等相关网站,通过对关键词的检索以及搜索相关文献、报道,为研究的构思、设计和论证提供参考。
1.2.4 数理统计
利用SPSS 22.0对于相关数据统计整理,为研究提供依据。
2.1 “快速、灵活、准确”风格的回顾
技术风格是指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区别于其他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技术系统的、较为成熟和定型化了的、经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技术水平决定着战术完成的可行性和质量,而战术意图的实现是需要技术能力作为前提条件的[7]。篮球作为集体性项目,技、战术风格影响着球队的发展方向。
中国男篮的技、战术创新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急停腾空跳投”“快攻”以及“全场紧逼”等技、战术我们率先使用。在内线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男篮确立了“快速、灵活、准确”技、战术风格[6]。世界大赛中,先后战胜过多支世界强队。
1994年世锦赛中国男篮战胜巴西和西班牙,历史性地获得第8名;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战胜安哥拉和阿根廷,再次创造历史,首获奥运会第8名;两次世界顶级篮球赛事中国男篮充分体现出“快速、灵活、准确”的风格,涌现出了一批优秀队员,我们称之为“黄金一代”。结合表2统计得出,1994年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在“快速、灵活、准确”基础上,外线优势明显,尤其是1996年奥运会对阵阿根廷的比赛中,外线队员得分占到70.1%,外线得分呈现集团形式,涌现出一批优秀锋卫线队员。
表2 1994年世界锦标赛、1996年奥运会男篮外线队员得分情况Table 2 Outside Players Score in the 1994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1996 Olympic Games
2.1.1 “准确”的体现
1994年世锦赛中国男篮在“快速、灵活、准确”的基础上,尤其突出了“准”,对阵巴西的加时赛中,胡卫东的“一加一”罚球10中10,全场比赛独得27分;对阵西班牙比赛中,投篮点广,投手多,郑武、胡卫东、孙军、吴庆龙等队员投中8个3分球,由于多点开花,对手很难组织起外线的有效防守。
1994年中国男篮的优势是外线,外线队员得分占到60%,孙军罚球命中率93.8%,排列世界前2名;全队罚球命中率排列前6;郑武的个人3分远投命中率51.4%,位居前6;吴庆龙关键时候的中远投发挥出色。外线投手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代表着技术的成熟与稳定,保证了全队在关键时候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误而影响全队的战斗力,这是中国男篮得以首次进入8强的主要原因。
表3 1994年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与巴西、西班牙男篮比赛相关数据对比统计Table 3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ata among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Brazil,Spain Men’s Basketball Team Matches in 1994 World Men’s Basketball Championship
表4 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安哥拉、阿根廷男篮比赛相关数据对比统计Table 4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ata among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Angola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Argentina Men’s Basketball Team Matches in the 1996 Olympic Games
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对阵安哥拉70:67,赢得比赛;以87:77赢得阿根廷,获取第8名,取得奥运会男子篮球的历史突破。两场比赛中国男篮的2分投篮命中率高于对手,尤其是对阵阿根廷比赛中,命中率高于对手20%;3分命中率和对手差距不大,互有胜负。从表4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场比赛中国男篮在罚球方面强于对手,罚球次数和罚中次数远超于对手,对比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2.1.2 “快速、灵活”的体现
中国男篮在1994年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比赛中的“快速、灵活”体现在快攻方面,比赛中快攻的发动主要通过篮板球和抢断球发动。两届大赛中国男篮的内线比较其他世界强队(除了安哥拉)处于劣势,但是在篮板球方面并不吃亏:1)篮板球的争抢全员参与,除了中锋外,前锋和后卫都积极拼抢。2)抢篮板球技术多样,不仅有冲抢、挡抢,还有“点拨”抢,尤其“点拨”抢篮板球在内线不占优势的情况下,体现了队员的灵活性。3)抢到后场篮板球后的长传球“一传”快,准确。
抢断球体现了运动员的球性熟、判断准确,反应快速、灵活[6]。比赛中既有内线队员抢断球,更有外线队员的抢断球。
表5 1994年世界锦标赛、199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篮板球统计Table 5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Opponents Rebound Statistics in the 1994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the 1996 Olympic Games
比赛中,1)中国男篮长传快攻特色鲜明,每当中锋获得篮板球或球权时,能够一传到位,接应队员快速及时。单涛、巩晓彬等中锋的长传球技术过硬,抢到篮板球后直接长传快下的胡卫东、郑武等锋卫队员进攻得分。2)在运球推进快攻中,参与快下的人数多,经常出现3、4名队员跑动跟进,分散进攻局面,气势占优,迫使对手防守仓促,造成犯规,这也是我们能够在罚球方面远远超过对手的主要因素。1996年奥运会对阵阿根廷关键比赛中,中国男篮共发动快攻17次,得30分,占得分的34.5%[5]。目前世界重大比赛中高水平队之间的比赛,快攻的比例平均在10%,而获胜的队伍往往在15%的比例左右,成功率平均接近70%[11]。相比较而言,中国男篮在1996年奥运会男篮比赛的关键场次比赛中的快攻运用已达到世界先进行列。
2.2 “以内为主、内外结合”风格的回顾
2004雅典奥运会年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因为有了超级中锋姚明,内线的统治力大增,同时聘请了欧美的篮球名帅作为主教练。中国男篮的技、战术风格发生了变化,确立了“以内为主,内外结合”的风格[2],相继取得了第8名的成绩。外教的聘请给中国男篮带来了一定的变化,体现几个方面:1)防守理念的变化,注重个人攻击性防守,以盯人防守为主,区域联防比例大大减少,区域联防曾经是中国男篮主要的防守形式。2)进攻盯人防守战术偏重于从高位挡拆配合开始,尤其是内线中锋给后卫的高位挡拆。3)注重运动员体能训练形式的改变,各种功能性训练被运用。4)分工细化,团队保障全面,除了主教练,还有战术教练、体能教练,医疗团队配置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内线队员的攻防情况,本研究对内线队员的进攻区域做了划分,如图1所示,A区:限制区靠近篮筐一半距离和限制区两条腰线构成的区域,内线进攻队员单、双脚踩限制区线算作在A区;B区:限制区靠近罚球线一半距离和限制区腰线及罚球线构成的区域,内线进攻队员单、双脚踩线算作在B区;C区:内线进攻队员在A区和B区以外的区域为C区。
内线队员的进攻区域:运动员在哪个区域接球进攻投篮或传球的区域。如:运动员在C区接球然后运动突破到篮下A区投篮,进攻区域为C区;运动员在A区接球进攻投篮,进攻区域为A区。
图1 篮球场分区图Figure 1 Basketball Court Zoning
2.2.1 以内为主
中国男篮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内线实力优势明显,篮板球有保证,特别2008年奥运会与安哥拉比赛中,篮板球将近对方的2倍。以内线得分为主,2004年雅典奥运会,进入前8的两场关键比赛,内线队员得分占到74.3%,在与新西兰男篮比赛中,81.2%是内线得分,姚明作为绝对核心,独得39分。除了姚明外,王治郅、杜锋、易建联、莫科等内线队员都有不俗的发挥,与塞黑比赛中杜锋连续得分。2008年奥运会与德国比赛中易建联的关键中投,缓解了姚明的进攻压力,显现出中国男篮的内线威力。内线的优势带动了外线的超长发挥,与安哥拉比赛中,锋卫线得分上双队员有3人,外线队员得分占52.9%。
1.内线队员得分区域分析: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以内为主”的内线队员得分区域,如表7显示:A区73%,B区19%,C区8%。内线的得分尤其是姚明,主要得分区域在篮下附近,篮下抢位接球后的进攻给予对方的杀伤最大,1)接球后进攻直接得分,或者造成对方犯规罚球,姚明的罚球94%是在篮下进攻时对方犯规获得的;2)内线中锋在篮下接球后,吸引对方2~3名队员包夹防守,给外线创造了有利的进攻投篮空间,2004年奥运会赢取世界冠军塞黑队的比赛中,通过内线的有效牵扯,外线李楠上半场投了4个3分球,缓解内线压力同时,使对手内外难以兼顾。
表6 2004年、2008年奥运会男篮内线队员得分、篮板总数统计Table 6 Statistics on the Number of Players and Reboundsin the 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表7 2004年、2008年2届奥运会内线队员得分区域统计 (%)Table 7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Area of the Two Olympic Games in 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观察发现,1)A区即篮下区域,中锋低位进攻越多,全队的进攻配合越流畅,外线进攻空间越大,得分相对容易。同时给予防守的压力大,对方协防、补防的距离远,使之在防守中“疲于奔命”,姚明的低位进攻做得非常好。2)B区和C区的进攻,以策应配合为主,内线队员的传接球能力很重要,内外传接球,内内高低位传接球,以及相互间小球的处理对进攻成功的影响很大。在B区和C区的投篮相对偏少,特别C区投篮少,有些是配合之中的随机投篮,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美国男篮比赛中,第1个进球是姚明的3分球,当时姚明给后卫做高位掩护后外拉3分线外,接到传球后,看到没有传球机会,直接投中3分。
2.内线得分方式的分析:篮球技术动作繁多,技术运用具有综合、连续多变的特点,运动员技术运用方式的多样化是比赛对抗的需要,实践证明,运动员掌握的技术越多、越全面,个人进攻方式就越灵活[10]。2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投篮方式如表8,主要是篮下的挤投33.9%,其次是跳投23.7%,勾手投篮14.4%。中锋的投篮方式多样,尤其姚明,作为所有参赛队伍最高的中锋,篮下技术熟练,具备强对抗下的挤投、转身跳投、勾手投篮等多种得分手段;王治郅、杜锋、莫科、易建联有内线的移动进攻能力,还有3分远投能力。
观察比赛结合比赛统计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如果能在战术运用上更恰当,名次应该还能更好。
2.2.2 内外结合
“内外结合”体现在比赛中,内线和外线通过合理有效的传接球把内外线串联起来进攻,外线能否第一时间把球传到内线以及内线在吸引包夹时候能否把球准确传给外线是两个重要体现[1]。比赛中姚明在篮下低位抢到位置,后卫或者前锋能够第一时间把球传到姚明手里达到81%,及时、准确的向内传球保证了进攻的流畅,成功率高。在以内线为主同时,外线作用也得到了发挥,2004年奥运会对阵塞黑比赛,前锋李楠在关键时刻,通过内线吸引防守外线连续命中3分,“内外开花”减轻了内线压力。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内外结合”更加成熟稳定,与安哥拉比赛中,后卫、前锋、中锋火力全开,5人得分上双,全队配合默契,赢取对方17分,也创造了中国男篮参加奥运会净胜分最高的纪录。
表8 2004年、2008年奥运会男篮中锋队员各种投篮方式统计Table 8 A Variety of Shooting Statistics in the 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表9 2004年、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队员比赛得分上双情况统计Table 9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Score Double Statistics in the 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第31届里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男篮5场比赛场均29.6分负于对手,输球最少的两场比赛是对阵委内瑞拉输4分,其次对阵澳大利亚输25分,是继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在奥运赛场上净负对手最多的一次。中国队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平均身高最高的队伍,整支球队平均高度达到2.04 m,5名内线平均高度达到2.14 m。从竞技能力结构角度分析,身高是篮球比赛制胜的重要因素[10],宫鲁鸣赛前明确表示想通过内线的高度来弥补外线的不足,拥有5名内线的中国队按照常理在本次奥运会上应该有所作为,结果令人大失所望,5场比赛场均篮板球比对手少14个,在对阵委内瑞拉,身高占据绝对优势,篮板球数也只是和对方持平。
中国队的进攻大部分是单打独斗,很难组织起流畅的进攻。统计显示,5场比赛中国队的场均助攻14.6次,而其他5支球队场均助攻24.6次,差距明显,尤其在对阵委内瑞拉时,对手助攻21个,中国队的助攻只有9次,超过我们两倍多;以强调身体对抗和个人能力著称的澳大利亚队和美国队在与中国队的比赛中助攻达到34个和23个。宫鲁鸣赛后说:对方的一次进攻要传球7、8次,我们传了2、3下就开始单打,进攻盲目,有时候只打一点,停顿、缺少变化,错位进攻后的处理不合理。外国优秀运动员3分球很稳定,我们却像过年吃饺子,时有时无[9]。
表10 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国队与委内瑞拉、澳大利亚队比赛相关数据统计Table 10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Venezuela,Australia match statistics in 2016 Olympic Games
3.1 “快速、灵活”风格的缺失
与最有可能获胜的委内瑞拉比赛中,全场比赛快攻仅有4次得6分,得分占比8.8%,4次快攻发动方式为:3次篮板球、1次抢断球;快攻推进中一次长传失误,另外3次运球推进,参与人数1~2人。如果从身高角度分析,中国男篮在身高占优的情况下,篮板球应该有优势,相对应快攻的机会也应该多,但是事实上,中国队的篮板球和委内瑞拉持平,发动快攻机会不比对手多,另外在快攻的发动、接应、快下等环节,中国队无优势可言。与澳大利亚比赛中,中国男篮没有一次快攻,比赛中有5~6次长传快攻机会,但是都没有发动。
究其原因有两种:1)队员的快攻意识淡薄。2)传接球技术薄弱,不敢长传球,害怕失误,队员的行进间传接球以及“小球”的处理与对方差距明显。
中国男篮5场比赛,在反映传球质量的助攻传球统计中,中国与对手呈显著性差异,传球质量远不及对手,与委内瑞拉比赛中,我们的助攻传球与对手悬殊巨大,委内瑞拉的助攻数是我们的两倍多。比赛中,一目了然连观众都猜到的无谓传球偏多,各种“声东击西”、流畅巧妙传球很少。传接球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传接球缺乏多样性,如,行进间长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体侧传球、“半高球”以及篮板球的点拨传球等很少,外线队员之间传接球后很难摆脱对手顺利投篮。2)传接球缺乏流畅性和巧妙性,外线不能在第一时间把球传到内线,导致内线队员接球后被多人包夹。3)内线策应传球视野不够开阔,“内内高低位传球”失误率高,达75%,比赛中王哲林罚球线传给低位的易建联、周琦,以及邹雨宸高位传给低位的周琦多次出现失误,过多失误影响了年轻队员的情绪,再次出现“内内传球”机会时不敢传或者犹豫错失最佳传球时机。反映了内线队员传接球技术薄弱、生疏,缺乏在高水平比赛中运用传接球技术的能力。
1994年世锦赛和1996年奥运会中,中国男篮快攻得分占30%左右,攻守转换快,既能短传也能长传,尤其是长传快攻,接应队员下得快、传球队员一传到位,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使对手防不胜防。与之相比,现在的中国男篮差距太大,传统的“快速、灵活”风格尽失。
表11 2016年中国男篮5场比赛助攻传球统计Table 11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ssists in 5 Games Statistics in 2016
3.2 “准确”风格的缺失
中国男篮比赛中内外线投篮以及罚球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尤其远距离投篮呈非常显著性差异,3分投篮的次数、投中次数、以及命中率都远远低于对手。比赛中,投篮点少,得分队员过于集中2、3名队员,没有形成集团得分能力,导致一旦某一队员发挥失常,直接影响全队的进攻得分。中国男篮5场小组赛场均得分上双2人,中锋易建联场均20.4分,其次是后卫郭艾伦10.2分。在与委内瑞拉比赛中得分上双3人,分别是后卫和中锋;与澳大利亚比赛得分上双2人,是后卫和中锋,前锋无1人得分上双。说明了中国男篮得分点偏少。
外线投篮技术单一,缺乏多种方式的投篮,如,运球急停跳投、跑动接球后急停跳投、篮下的勾手投篮、反手上篮、补篮等。尤其是缺乏运球急停跳投和跑动接球后急停跳投等攻击性强的投篮,能够顺利摆脱防守的投篮少。而这些投篮技术原先是我们的优势,如,老一代的“神投手”郭永林、匡鲁彬,张勇军;“黄金一代”的郑武、胡卫东、孙军、吴庆龙等。相比较2000年后的李楠、王仕鹏、朱芳雨等队员,现今男篮外线队员投篮也存在很大的差距。
表12 20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委内瑞拉、澳大利亚男篮比赛的得分上双人数统计Table 12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and the Venezuelan and Australian men’s Basketball Match Score on the Double Count in 2016 Olympic Games
3.3 与“以内为主、内外结合”风格的比较
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有5名,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内线队员人数一样,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内线队员多1人。中国男篮身高占据优势,篮板球方面并未体现出来,5场比赛场均篮板球比对手少14个,与委内瑞拉持平。说明了抢篮板球技术的欠缺以及拼抢的积极主动性方面尚需提高。
在年龄方面,2016年中国男篮内线队员的平均年龄与2008年奥运会相比偏小,与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年龄一样,除了易建联第3次参加奥运会比赛外,其他4名队员都是新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很年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3.3.1 内线队员得分比较
20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5场比赛总得分318分,场均63.6分;中锋场均得分34.6分(易建联20.4分,周琦5.2分,王哲林4分,邹雨宸4分,李慕豪1分),得分占比54.4%。与委内瑞拉和澳大利亚的2场关键比赛中,中锋得分占比48.5%,易建联作为主要内线队员,得分占27.9%。
表13 2004年、2008年、2016年3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情况统计Table 13 Statistic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side in 2016,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表14 2004、2008年、2016年3届奥运会内线队员得分、助攻情况对比分析统计表 (%)Table 14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tatistics of Inside Players Scoring,Assists in the 2016,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
统计结合比赛录像,发现中国男篮5名内线队员表现以及核心中锋易建联的表现与2004年和2008年奥运会相比,差距大,尤其在关键的场次,中锋优势表现不明显,得分能力弱。
表14统计,内线5名队员得分48.5%与2004年奥运会中国男篮5名内线队员得分74.2%比较,呈现出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内线主要队员易建联与姚明的比较也呈现出非常显著性差异,尤其在关键场次,2004年奥运会与新西兰比赛中,姚明独得39分,占全队得分56.5%,一个人撑起了“半壁江山”;20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委内维拉比赛中,易建联得到18分,占全队得分26.5%,与姚明得分比较差距非常明显。说明2016年中国男篮内线队员,没有撑起内线的进攻空间。
内线中锋的进攻脚步和投篮方式单调,缺乏篮下低位接球进攻手段和多样化投篮技术。本届中国男篮的内线队员身体相对单薄,身体的厚度和维度有差距,从运动训练角度分析,竞技能力非衡结构的补偿效应是普遍存在的[8],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运用绝对高度、技术全面、身体灵活的特点,就可以弥补在对抗中的不足。前NBA著名中锋奥拉朱旺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身体的厚度和维度在NBA不占优势,但是其灵活的篮下脚步动作“蝴蝶步”和多样化的投篮方式,把中锋技术运用自如。以及前国家队中锋姚明、单涛、巩晓彬、吴乃群等队员熟练的篮下脚步以及多种投篮方式,都是学习的榜样。
篮球基本技术的掌握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在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基础上,不断在比赛实战中打磨提高。尤其在青少年阶段,各种传接球技术的学习掌握至关重要,错过这一最佳时期,直接影响技术掌握的效果[4]。如果再缺乏在以后的训练中进行针对性弥补,就会导致在高水平对抗中凸显出技术的短板效应,技、战术运用捉襟见肘。
3.3.2 内线队员进攻区域比较
根据中锋进攻区域划分,本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多在B区和C区,乃至3分线外区域接球进攻,在低位(A区)进攻少,表15中统计:篮下A区进攻比例41%,与2004年和2008年中国男篮内线进攻区域73%比较,呈非常显著性差异; C区进攻比例28%,超过2004年和2008年内线队员的进攻比例,呈非常显著性差异;B区进攻比例31%,与2004年和2008年19%比较呈显著性差异。
数据统计结合比赛,说明本届中国男篮内线队员的进攻区域偏外,游离在限制区外过多,篮下持球给予对手有效杀伤的进攻太少。特别是对阵委内瑞拉比赛,内线高度占绝对优势,如果内线中锋坚决占据5号位,迫使对方不断的补防、协防,必会在自己强力进攻同时给予外线有力的支持。然而,我们没能很好做到这一点,导致对方防守外线很容易,我们的外线队员很难有空位投篮机会,全场比赛中国男篮只投进2个3分球,与对方6个3分球相比,相差甚远。
表15 2016年奥运会中国男篮内线队员得分区域与2004年、2008年奥运会比较统计 (%)Table 15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side Players in the 2016 Olympic Games with 2004 and 2008 Olympic Games (%)
另外,内线队员的过分外拉造成:1)中锋飘在外面进攻,进攻篮板球难以保证,统计显示,5场比赛平均比对手少14个,和委内瑞拉持平;2)中锋从外线持球向限制区突破遇阻时,由于传球技术差,突破分球不能及时、到位,导致失误,被对方打反击;3)由于中锋的过分外拉,导致其他位置的队员出现重叠、混乱,“内外结合”打法无法有效运用。比赛中,多次出现因为位置混乱而丢球。
4.1 结合中国男篮实际,形成鲜明的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特点。
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的形成要结合自身的实际,从不同位置分析,我们的内线具有比较优势,原因在于:1)内线5名队员的绝对身高和平均身高优于其他世界强队,围绕内线的高度可以做文章。2)5名内线队员除了易建联年龄相对大点,其他4名队员比较年轻,在正常发展基础上,经过3年的磨炼,到2019年男篮世界杯比赛,将会在心智、技、战术能力等方面有一个质的提升。3)中国男篮的内线队员的灵活性较好,移动能力强,有较好的远投能力,能够轻松参与快攻,尤以易建联和周琦突出。
与姚明时代的内线相比,现在的中国男篮内线不足有以下几点:1)队员的身体维度与厚度不够,在对抗中不占优势,缺乏在篮下限制区附近低位单打的习惯,喜欢拉出去飘着打,导致内线吸引包夹防守给外线创造机会不够。2)技术单一、粗糙,比赛韧劲不足,拼搏精神不够。体现在篮下技术单一,动作掌握不扎实,缺少中锋的各种脚步动作以及多样化的投篮。另外,缺少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姚明当年“赢不了比赛不剃胡子”的精神值得学习。
中国男篮的锋卫线要在现有基础上有更大提高,尤其高水平对抗中的中远投能力以及快攻能力。中国男篮曾经培养出优秀的后卫和前锋,后卫如钱澄海、宫鲁鸣、阿的江、吴庆龙、李晓勇等,前锋如杨伯镛、郭永林、匡鲁彬、张勇军、胡卫东、郑武、孙军等,在这样的优良传统基础上,相信以后还会出现优秀的世界级锋卫线队员。
本研究认为中国男篮的技、战术风格应该为:“内外结合,灵活准确,讲究节奏”。
4.2 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国内本土教练;避免主教练的频繁更换,影响中国男篮发展的稳定性与连贯性
中国男篮在13年时间里频繁更换了6位主教练,一支球队技、战术特点的形成与风格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主教练的不断变化难以使中国男篮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我们在向外学习过程中,也丢掉了我们很多宝贵的东西,有些是中国男篮在几十年时间里实践总结出来的技、战术风格和训练指导思想,符合中国男篮实际的法宝。
外教给中国男篮带来的有些变化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男篮:最显著变化就是5号位中锋频繁提到高位给后卫做掩护,导致中锋的过早疲劳。结合中国男篮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以姚明为主的内线队员频繁上提到3分线附近给运球后卫做掩护。在这样的来回跑动中,增大了中锋的移动距离,加快了中锋队员的疲劳,疲劳时间提前,尤其作为5号位的中锋队员,体型最大,从运动生理角度分析,高大的内线队员来回跑动,其疲劳程度要大于其他锋卫线的队员。5号位中锋的过早疲劳直接影响全队的战斗力,特别是“以内为主”的球队。2008年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冠军美国队比赛中,前3节比赛争夺激烈,只是在第四节拉开比分。与亚军西班牙比赛,4节结束比分平局,在加时赛中遗憾负于对手。
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姚明在比赛最后时刻,体力严重消耗,直接影响内线攻防能力。如果我们减少姚明上提高位做掩护来回跑动,让其他位置的队员多做掩护,效果会更好,中国男篮在2008年奥运会上的成绩也许会有更进一步的突破。
2003年之前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比赛中,中锋虽然在内线对抗中不占优势,但是站位以限制区附近低位为主,在长期的实战对抗中,形成了有效的攻防技、战术,如,中锋单涛、吴乃群的篮下脚步和投篮方式灵活多样,巩晓彬、刘玉栋的中投和策应传球以及参与快攻能力都很突出,有效地支援了外线的进攻,效果很好。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男篮成绩不佳,技、战术风格缺失,与1994年男篮世锦赛、1996年奥运会的“快速、灵活、准确”风格和2004年、2008年奥运会的“以内为主、内外结合”风格相比,没有体现出自身的特色。反思风格的缺失,参加世界大赛成绩下滑,中国男篮应形成“内外结合,灵活准确,讲究节奏”的技、战术风格。我们锲而不舍做好相关工作,相信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上,中国男篮会在家门口获得佳绩,取得更大的突破。
[1] 陈浩,何江川. 中国男子篮球队两届奥运会技、战术因子结构特征差异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5):52.
[2] 董顺波. 近10年中国男篮技、战术风格变化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1.
[3] 葛栋栋. 中国男子职业篮球联赛品牌提升的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1.
[4] 黄优强,周武. 对中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4):139.
[5] 盛宏鑫,孙湛文,高勤芳. 26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比赛观感[J].山东体育科技,1996(4):36.
[6]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7] 田麦久,刘大庆.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201-222.
[8] 田麦久. 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70-77.
[9] 杨磊. 中国男篮告别里约五场惨败看清中国男篮与世界的差距[EB/OL].http://http:sports.people.com.cn.
[10] 于振峰,陈钧,谭朕斌.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篮球项目比赛调研报告[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2:18-24.
[11] 中国篮球协会. 中国篮球教练员岗位培训A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270.
The Lack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 of the Chinese Men’s Basketball Team in the Rio Olympic Games and Its Reflection
HUANG You-qiang1,ZHOU Wu2
Although not winning a game,we see the shortcomings through the game,and difference with world powerful teams.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expert interview,literature review and video observation,this paper makes deeply analysis on Chinese basketbal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 chang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comparing with Chinese previous fast,f l exible and accurate and within the ma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bination of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today’s Chinese basketball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 is missing,no signif i ca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world basketball and basketball China trend,China basketball should establish own technical and tactical style,namely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gration,f l exible and accurate,pay attention to the rhythm.
Rio Olympic Games;Chinese team;men’s basketball;technical and tactical;style
G841
A
1002-9826(2017)03-0085-08
10. 16470/j. csst. 201703013
2016-12-16;
2017-04-1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TY025)
黄优强,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篮球教学与训练,Tel:0931-8912632,E-mail:huangyq@lzu.edu.cn。
1.兰州大学 体育教研部,甘肃 兰州 730000;2.江苏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1.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China;2.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 221000,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