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雯
摘 要:公共事件的发生本身就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因此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非常重要。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化越来越快。网络成为了快速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公共事件的传播。网络传播具有灵活性、互动性和自由性,对于某一公共事件,人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言论,自由的传播,这导致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因此如何净化网络环境,使得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管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都将是未来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网络公共事件;网络环境;传播管理;网民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5-0028-02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在快速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社会生活不可避免的存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使用网络的人越来越多,社交软件比如微博、微信、QQ软件的用户数据庞大,网络言论主体的多样性与匿名性特点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给政府控制公共事件的舆论导向带来很大困难,相对一些传统的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网络论坛、博客、跟帖等新的形态改变了经人际渠道传播的特色,呈现出网络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广泛性和自由性,很多公共事件发生后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的传播和信息的分享,导致一件事情的舆论很混乱,但是也使得很多分散的、个人的心声得到表达,体现了受众的社会群体归属感。
一、网络公共事件产生舆情的成因
(一)网络公共事件产生舆情的成因
我们现在进入了后工业社会,它最主要的标志就是人类以信息作为最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也是以信息的传播作为最主要的活动行为,小到聊天视频、衣食住行,大到国家或国际最新消息的获取,网路信息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庞杂。网络使得信息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快速传播给社会各界男女老少,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一些局限性,使得人们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第一手信息。但是,正是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自由性、互动性以及及时性使得很多事件在传播过程中加入了很多个人的主观因素,甚至有造谣诬蔑,传播虚假的、编造的或者不健康的信息,使人们更难判断信息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了管理部门的监管难度。
(二)民众诉求导致舆情异化
通常情况下,发生公共事件之后,民众都非常的重视和关注,尤其是对于是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等。民众的关注点就是网络舆论的走向。因此,在发生网络公共事件之后,相关负责人要及时将民众的关注点的主要信息快速公布出来,使得网络舆论能够顺着正确方向发展,否则民众的诉求达不到,就会引起各种猜疑,使得整个事件的有几百种不同的版本,谣言满天飞,有的甚至会引起民众的愤怒,引发群体事件,使得民众对政府产生不好的情绪和想法,导致公共事件的舆情非常混乱,有的甚至颠倒是非,政府失去公信力[1]。
(三)“刻板印象”的负面影响
在公共事件中,民众对事件受害人及其家属的情感问题高度关注和重视,民众能够看到这些情感问題的发生以及随着事态的变化情感的不断变化,而这种情况下民众往往会情不自禁的将自身的情感问题带入,引起热议。当前社会属于转型时期,民众内心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体以及一些非常消极的负面情绪。一旦某件公共事件引起人民内心的负面情绪的触发,将会引来许多网民的负面情绪的聚集,使得整个事态不断混乱和消极化。这样的话一旦这种消极舆论发展成为人们共同讨论的一个话题,这个话题就会快速的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与同情,再加上一些地域性的或者性别、年龄等综合因素等,会增加讨论者的归属感,使得舆论更加激烈,处理起来困难非常大。
二、网民心态:舆论话语建构的关键要素
网络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和好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网络的娱乐性却大于实用性。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娱乐性的东西传播的更加快速、广泛。当网民使用网络了解新闻信息时,多数新闻会以超链接跳转的形式逐步出现,但是在这个跳转的过程中,充斥着许多与阅览者想要了解的新闻毫无关系的其他新闻或者带有娱乐性的新闻。这种情况下,会分散网民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使得网民不能集中在一个新闻上。网络上那些充满着诱惑力和吸引力的八卦、不健康的黄暴新闻等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冲击着网民们的关注点,久而久之就会使网名的心态越来越娱乐化,在面对网络事件的时候也多是以娱乐的心态去看待了。另外,由于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和复杂性,很多网民对于一件事情的评论可能只是一时兴起,也可能是冲动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评论与留言很多都是以娱乐的心态写的,写完之后也不会再去回头看。这样,在这种毫无理性和娱乐的状态下会使得网络话语越来越没有规范,传播的信息也越来越混乱,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也在不断地降低。这样的网络话语环境下,网络公共事件的舆论会更加混乱。
因此,在网络话语的构建中,要积极重视网民的心态,整顿网络环境,使那些不好的娱乐性太强的信息有一定的节制。另外要加强网络环境的监督,杜绝不良的、煽动性信息在网络上的大肆传播的和讨论。
三、政府对于网络公共事件的管理策略
(一)避免“鸵鸟战术”的消极应对
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或者单位负责人应当积极给出一定的说法或者态度,而不能经常以一些“领导出差”等荒谬的借口对公共事件迟迟不做出应有的回应和解释,也不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事情。这样,会引起民众对政府的怀疑,有时候甚至会造成人们对政府的失望,从而开始不相信政府。政府不及时安慰民众情绪和不积极应对发生的公共事件,会使得民众开始编造一些虚假的信息、自己想象事情发生的整个过程,然后引起网民对政府的口诛以及对社会体制的不满和反抗,这样会加剧事情的恶化。因此,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政府一定要及时给出合理的解释,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舆论的发展方向[2]。
(二)处理要与舆情同步进行
政府在处理公共事件的时候,要及时注意与舆情同步进行。网络公共事件的发生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即使在这件事情中有很多的谣言和虚假信息,总有其发生的根源点,因此,要想在现实中处理好这些网络公共事件,就应当将其与网络舆情的走向紧密相连,及时注意网络舆情走向,将它与网络公共事件的实体处理同步进行,保持高度一致,有利于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解决整个事件。政府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维护自己的公信力,防止民众对政府失去信心和信任,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快速解决社会问题。
(三)要及时将危机信息源与无关事件切割
在大多数情况下,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与蔓延,掺杂了很多的与此事无关的信息,比如当事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关系、工作情况、身份地位等,这些信息在很多时候会误导网民将它与发生的公共事件联系,从而使得整个公共事件的舆论偏离真相,信息越来越混乱,事件越来越难解决。因此,政府在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要及时切断那些危险的与事件无关的信息和其他情况,尤其是对于危险信息源的切割,要及时彻底地切割出来[3],因为网络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容易造成困难。所以要及时整理好本事件的整体脉络,将事情的情况以及发生原因等第一时间公布给广大民众。这样一来,可以引导网民关注整个事情的原始情况,而不至于以讹传讹或者编造谣言和虚假信息。
(四)政府对核心信息枢纽进行监控
公共事件中的当事人、组织负责人或代表人、新闻媒体代表或知名记者是公共事件的核心信息枢纽[4]。他们对整个公共事件的情况有着极大的作用,因为他们手中有大量的该事件的信息资源,可能是最了解详情的人,对整个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共事件中,他们最有权解释事情的来龙去脉,最有权说出自己所了解的一切信息。但是,很多当事人在这种情况下会借助人们对于他的信赖和同情等,从而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谣言等来借机炒作,混淆人们的视听,从而引发新的网络舆论。因此,政府要及时对这些关键人物的信息进行监控,比如对当事人或者记者的信息网络进行必要的信息监测,在一定程度上和范圍内限制他们的网络行为,使得他们没有机会做出一些不符合事件真相的网络信息传播。在这整个过程中,政府还要及时整理和归纳整个事件脉络,理清事件的利益关系,从而还原事件真相,给民众一个合理的解释和正确的答案。
参考文献:
[1] 王丹.网络公共事件的传播途径及特征分析[J].传媒观察,2014(5).
[2] 翟嫦娥.网络传播与公共事件的内在联系[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 陈璟浩,李纲.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传播过程研究——以网络组织为视角[J].情报杂志,2015(2).
[4] 廖卫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舆论传播特征[J].新闻前哨, 2010(11).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