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灵动:语文教学境界追求

2017-06-02 09:17杨倩玲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5期
关键词:境界语文教学

杨倩玲

摘要:诗性丧失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之一,已明显制约了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面对诗性渐行渐无的现状,诗性灵动的回归已成为语文教学所必须深思和改进的课题。本文从四个主要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臻于语文教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诗性灵动;语文教学;境界

语文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与其他语言一样,也是由言语形式(文)和言语内容(质)两部分构成,具有言本位的特点。文质兼美一直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孜孜不倦的追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只有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语言精辟、寓意深刻的文章,才堪称经典美文,也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于漪在其教育丛书中认为,语文是最具灵气的,最具人性的,充满了诗性灵动,无论教与学语文,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将语文的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充分融合,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飘逸,充满激情,富于美感,以促进学生言语思维和语文素质不断提升。

一、现状分析:诗性渐行渐无

语文是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重要基石,然而,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依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语文文质兼美、诗性灵动、人文美育功用的发挥,也制约了高中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

首先,部分教师尚未完全转变教学理念与思路,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与手法。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施行多年,新课标也对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进行了详细规范,但部分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还依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学创新性不足,无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

其次,在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时候,没有充分做到以生为本。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指导者,在进行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法创新的过程中,一些教师缺少对学生学情充分而深入的了解,导致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标性与针对性不强,尽管教学形式得到有效创新,却无法有效彰显语文课的灵性与智慧,教学成效也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再次,碎片化的教学窒息了文本的生气。文本是有生命和活力的,语文教学需要“披文入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出文本的生命力,使其发挥出强大的艺术和人文感染力,从而促进教学目的顺利达成。然而,笔者发现,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习惯将文章“大卸八块”,然后逐块进行教学,或者是根据高考要求,从语文课程中抽取重点来讲解。这种碎片式、肢解化的教学,可能强化了语文课与高考对接性,但却直接抹杀了语文教学的诗性灵动之美和人文美育作用。

二、策略选择:唤回灵动诗性

(一)教材挖掘:凸显人文元素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教育实践中,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通常被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例如,在进行文言文教学时,一些教师往往偏重对特殊句式、虚实词等的阐释,在此基础上,再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入选高中课本的文言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内涵蕴意丰富、极具人文教育价值的优秀作品,这种教学方式未充分践行语文教学的人文美育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學应加强对语文文化精神教学的重视,例如,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陈情表》强调至情至孝,而《项脊轩志》则突出至情至性,这些都是具有高度教化价值的人文美育素材,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高尚道德品格的养成,可谓是裨益无穷。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注重树立人文教学观念,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这是让高中语文教学变得诗性灵动的基础和前提。

(二)内容呈现:强化灵动思维

灵动的言语思维是良好的言语表达的基础,思维清晰的人必定语言条理清楚。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言语内容教学中,充分贯彻灵动思维的训练。语文的听说最终是为读写服务的,这也是语言学科的共性特征,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入理解和把握言语内容的内在逻辑,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究内容背后所蕴含的作者的思路与情感,以此来强化学生灵动思维的训练。一般来说,可采用三种方法来训练:一是横向缜密性思维训练,横向缜密性思维强调思维的完整和周密,针对某一问题或现象,学生将其多种原因与结果罗列出来,并按合理的逻辑顺序进行表述;二是纵向性深入思维训练,这种方式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思考,探寻问题的本质,从而升华认知,提高自我;三是求同存异的思维训练,唯有比较,方能见真知灼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学的内容,按照特定主体或逻辑规律,进行分类整理,然后进行求同存异的比较分析。例如进行《更衣记》教学时,可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训练,比如张爱玲的文字描述非常优美、热烈,然而其议论却往往冷漠,甚至一针见血,针对这个结论,找出文中例句进行评析。

(三)教法甄选:激活想象智慧

形式与内容是统一在语文教学中的,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言语形式和言语内容是同时成就的,二者是相辅相成、彼此融合的关系。平实的言语教学形式,可以促进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的发展,而生动的言语教学形式,则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如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则应引导学生学会在审题的基础上,概括出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列表分段落进行内容分析与概括,最终形成清晰的、整体的认识,并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简明、准确、清晰、连贯的思维习惯。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形象表达方式的训练,以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针对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场景画面,并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方式进行表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灵感。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美化。例如,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所表达的意象和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味到诗歌意象所描绘的意境,以及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感,从而实现对文本情感层次的解读。

(四)学用结合:放大应用空间

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都是艺术的精华,是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和品鉴这些优秀作品,将能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但从实际来看,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过于重视语文工具性教学功能,侧重知识灌输和写作技能培养,导致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不足,学生的想象力、写作灵感和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發挥,使得语文教学枯燥乏味,缺少生动的趣味,学生也无法做到文思泉涌、佳作频出。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实用性和创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从多个维度来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从实用性角度来说,以作文教学为例,“凤头、猪肚、豹尾”是元代文人乔梦符提出的写“乐府”的章法,现已成为优秀作文的“六字标准”。别具一格的开题能让人眼前一亮,而精彩的结尾则会对全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按照各个击破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目标教学,例如,强化作文的开篇与结尾练习,深入理解材料,准确立题等等。从创新角度来说,创新本来就是语言艺术的特点,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创新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每年高考中,都会出现一些满分作文,这些作文无不闪耀着创新的精神。高中作文创新性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对于具有一定写作天赋、文笔优秀的学生来说,要加强其作文创新性的培养,引导其打破常规思考,写出立意独到、见解深刻、酣畅淋漓的佳作;而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要在保证实用性教学效果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提升,做到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总之,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深入研究和剖析,以生为本,改革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以充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作文能力的不断提升,从而日渐臻于高中语文教学至高境界。

参考文献:

[1]常玉荣.高中语文现代文教学实用策略浅议[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S1).

[2]王晓亭.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求异思维运用探讨[J]. 语文建设,2015,(12).

[3]李倩.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探析[J]. 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4]尹萍.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求异思维引导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4.

[5]袁家强.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D].河南大学,2013.

编辑/岳 凤

猜你喜欢
境界语文教学
三重“境界” 让宣讲回味无穷
爱的境界
养生的最高境界
“人师”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