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T技术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6-01 12:19杜伟
当代医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易损冠脉斑块

杜伟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辽宁 营口 115007)

OCT技术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破裂的临床效果分析

杜伟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心内二科 ,辽宁 营口 115007)

目的 探讨OCT技术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破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分别采用冠脉CTA诊断和OCT技术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CTA诊断准确率为82.8%;OCT诊断准确率为96.6%。OCT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A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结论 冠脉易损斑块破裂采用OCT技术进行诊断,不仅安全性好,而且诊断准确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冠脉CTA诊断,OCT技术,易损斑块破裂,诊断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n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AD)简称冠心病,它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或堵塞,而引起心肌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一种疾病。而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则是指不稳定且有形成血栓倾向的斑块,这些斑块易破裂而引起冠脉急性狭窄。据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是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约70%的冠心病死亡患者是由易损斑块破裂引发冠脉急性狭窄所致,因此临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1]。目前临床上冠脉易损斑块破裂的诊断主要采用多层CT和超声检查等方法,诊断效果存在局限性。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近年发展迅速的一种影像学技术,由于其能够分辨血管内微米级结构,因此有活体显微镜的称号,目前OCT技术在冠脉易损斑块破裂的诊断价值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本院于2014年开始在冠脉易损斑块破裂诊断上引入OCT技术,为了探讨其临床诊断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本院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经过临床排查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冠脉综合症的诊断标准,均无心肌病、恶性肿瘤和严重肝肾功能障碍,且对造影剂无过敏反应。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38~75岁,平均(53.4±6.8)岁,病程5 h~14 d,平均(4.6±2.8)d。其中24例表现为发作性胸痛,8例为气短、乏力,6例为上腹疼痛,2例为头痛;26例合并高血压,23例合并糖尿病,27例有吸烟史。

1.2 方法

1.2.1 冠脉CTA诊断方法 采用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AS 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在扫描前4 h禁止入食,前2 h避免剧烈运动,尽量保持安静,维持心率在70次/min以下。取患者仰卧位,待心电图基线平稳后,静脉注射对比剂,并跟踪检查区域的CT值,待CT值达到150~200 HU后开始扫描,扫描结束后对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并分析。

1.2.2 OCT诊断方法 采用美国圣犹达C7-XR Dragonfly OCT平台进行诊断,首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右桡或右股动脉途径,采用6F输送鞘,患者在冠脉造影后更换6F输送鞘,并送入导引钢丝到血管远端,开启C7-XR系统对目标血管进行定位,对导管自动校准后,注射造影剂,开始自动成像。

1.3 评价指标 40例患者分别采用冠脉CTA诊断和OCT诊断,诊断结果与手术或尸检结果进行比对,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用SPSS16.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过手术或尸检结果显示共29例为易损斑块破裂,其中CTA诊断结果显示24例为易损斑块破裂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8%;OCT诊断结果显示共28例为易损斑块破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6%。OCT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A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

表1 CTA诊断和OCT诊断准确率比较表

3 讨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指急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它最终表现为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ACS的病理学基础是易损斑块破裂、侵蚀或钙化结节,其中易损斑块破损是临床最为常见也是最主要的类型。病理学上易损斑块破裂被定义为含有坏死核的斑块由于表面薄纤维帽破裂而引发血栓形成,组织学上该种斑块通常由薄纤维帽、较大的脂质核心和较多的巨噬细胞组成。相关数据显示冠心病死亡患者中约70%是由急性冠脉易损斑块破裂引起,因此临床早期识别易损斑块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至关重要[3]。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目前仍然广泛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它属于一种有创检查,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伤害,且其分辨力较低,无法评价易损斑块的组成、形态及负荷,随着多层螺旋CT和OCT等无创影像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CAG的应用逐渐减少。目前临床上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破裂主要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多层螺旋CT是单层CT的升级版,相比常规CT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大,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它是通过横轴扫描三维采集数据的,可以从不同方向重建图像,因此所得图像质量也更高。特别是最新的64排多层螺旋CT,其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更高,Z轴覆盖范围也更广,将其应用于冠脉易损斑块破裂诊断中,所得影响质量较好,诊断准确性也较高,相关临床研究报道也表明多层螺旋CT可以很好的区分软斑块、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4]。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层析成像技术,它是通过检测不同深度层面的生物组织对入射弱相干光的反射或散射信号从而得到其结构信息的,OCT技术最小可以扫描生物体组织的微米结构,有活体显微镜和光学活检的称号,其临床诊断价值已经在皮肤科、牙科和眼科等中得到证实[5]。相关研究报道,OCT诊断技术的分辨率最高可达10μm,是血管内超声分辨率的10倍,可以清楚地观察和测量斑块纤维帽的厚度,提前发现较小的破裂口,并可识别巨噬细胞在斑块内的聚集,目前临床上这些易损斑块的特征有且仅有OCT技术能够直接显示,有研究表明OCT技术区分脂质斑块和钙化斑块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仅区分纤维斑块的敏感性为79%,但其特异性也高达94%[6]。本院于2014年开始在冠脉易损斑块破裂诊断上引入OCT技术,为了探讨其临床诊断效果,本研究结果表明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过手术或尸检结果显示共29例为易损斑块破裂,其中CTA诊断结果显示24例为易损斑块破裂患者,诊断准确率为82.8%;OCT诊断结果显示共28例为易损斑块破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6.6%。OCT诊断技术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CTA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631,P<0.05)。

综上所述,冠脉易损斑块破裂采用OCT技术进行诊断,不仅安全性好,而且诊断准确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1] 严金川,梁仪,陈小节,等.OCT技术诊断冠脉易损斑块破裂1 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8):915-917.

[2] 赵康,葛长江,吕树铮.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检测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应用进展[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5,34(8):668-671.

[3] 张云梅,张宏,赵燕,等.FD-O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诊治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3):219-222.

[4] 韩朝鑫,王彦富,赵红燕,等.趋化因子RANTES与冠状动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4,30(4):319-321.

[5] 张丽伟,盖鲁粤.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技术检测易损斑块研究进展[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4,35(6):662-667.

[6] 严金川,袁伟,陈小节,等.冠状动脉斑块破裂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特征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5,8(3):164-1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3.064

猜你喜欢
易损冠脉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姜黄素诱协同阿托伐他汀稳定易损斑块的作用与机制
更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