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引领“读”占鳌头

2017-06-01 23:11邵泽玲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研磨缺水本课

邵泽玲

[摘要]新课标下,理想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以《水》一课的研磨实践为例,探讨理想课堂的实现策略。

[关键词]核心读研磨水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同一颗种子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在教学中力求深入解读文本,关注学生发展,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扎实有效的朗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师追求的理想课堂。在《水》一课的研磨过程中,我认真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感悟颇深。

一、深入解读文本,确立目标

《水》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新增选的一篇美文,本单元教学主题是“人与自然”,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学和做”也以“节约用水”作为活动主题。学好本课,是完成本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才能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到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节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介于对文本的研读和理解,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在: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会写“膝”字。

3.通过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村民“吃水难”和“洗澡乐”,体会反衬写法的好处。

4.感悟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明白水的珍贵,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辛,珍惜水资源。

二、细致了解学情,明确难点

水,普通而又珍贵。它,珍贵到何等程度,常人难有切身的体会,只有在缺水地区长期生活的人才能说清楚。而我们的孩子身处柳州,从不缺水,难以感受到缺水之苦。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村民们缺水的苦涩,成为我教学的重难点。

三、反复研磨,确定教法

(一)同课异构选佳素

确立目标之后,我开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刚开始,我考虑的是以“苦——乐——苦”为主线,还是“乐——苦——乐”更能突显文本中心。到底是先苦,还是先乐?我决定以实践来看效果。我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切入的角度也就各有千秋,两种教法都各有亮点。从文本价值取向和课堂效果看,我认为全文的基调应该落在苦上,文中乐的场景描写实际是为了反衬缺水的苦涩,最后再回环到苦,能使学生对缺水之苦的理解更为透彻。因此确定以“苦——乐——苦”为教学主线。

(二)反复试教磨细素

主线明确了,大方向找准了,我便开始了反复的试教和磨课,将教学策略确定如下:

1.过好通读关,扎实训练双基。

我想“第一课时”的教学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必须扎扎实实地过好通读关。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我把本课的生字词和难读通的长句紧密结合,根据高年级特点,根据字词的不同特点,有的抓字音,有的抓词义,有的抓朗读断句。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扫除阅读障碍。

2.紧扣文眼,核心引领。

一节好课,它的整个教学必然会紧紧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那《水》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我在反复研读文本后,发现全文的文眼落在“珍贵”一词上,紧扣这个“珍贵”,我将孩子们的疑惑“为什么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确定为本课的核心问题。而整篇文章也确确实实是紧紧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的。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全文的中心,教学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也就全部迎刃而解。

3.顺学而导,以学定教。

这篇文章的切入点、突破点在哪儿?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什么?一个个问题不由自主地在我心中萦绕。“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中来!”,所以我在课堂上设置让学生针对课文进行质疑的环节,让教学紧紧围绕学生最需要的问题,最关心的话题来展开,顺学而导,以學定教。

4.以读促讲,以读悟情。

在突破教学难点,感受村民“吃水难”和“洗澡乐”的两个教学环节中,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环节里,根据环节设计的目的,我选择了方法多样的朗读形式,以达到不同的朗读效果。

一次次的朗读,一次次的回归文本,一次次的体验,“缺水之苦”“得水之乐”也就如丝丝溪流慢慢地渗入到学生们的心中,不需要过多的讲解,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所有的感悟就在这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水到渠成。

5.细品章法,提高能力。

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就是反衬的写法,作者通过描写有水的快乐,衬托出没水的苦涩,这正是教给学生“反衬”写作方法的最佳范文。在教学的最后环节,我在回环反复理解水的珍贵时,顺其自然地带领着学生一起细品章法,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地交给了学生写作方法。

猜你喜欢
研磨缺水本课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一种陶瓷制品用原料研磨搅拌装置
水轮发电机组镜板研磨技术探讨
齐刘海
漫话“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