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是南从永定门起,北至钟楼,直线距离,总长度为7.8公里,约称8公里。久住北京城,尤其是常在这一带活动的新老北京人,对这条线上的道路设施、建筑风貌、街巷风景熟悉到各种感觉器官都已经麻木,但只要走出去,无论是在国内的其他城市转悠,还是在海外的各大城市溜达,自觉不自觉地做起比较时,潜藏在内心的一种意识立即会被唤醒,那就是骄傲!辉煌壮美宏大秀丽的皇家建筑几乎都在北京这条中轴线上,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起伏错落,而且保存基本完整。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畀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而对初来北京的外地人和外国友人来说,系统的中轴线旅游,起始就是震撼。
今天的北京中轴线上,历史遗存夺人心魄,厚载着京城历史的重重门阙:前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乾清门、天一门、顺贞门、神午门;庞大的连亘不断的皇家建筑群: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紫禁城、景山脚下绮望楼、景山上万春亭、景山后寿皇殿;功能性的城市建筑外金水桥、内金水桥、后门桥、鼓楼、钟楼,无不发散着时空深处的道道璀璨之光。这是部古典城市建筑的核心乐章,多声部的精妙和谐完美组合使之浑厚而瑰丽,张合有度起落有序跌宕抑扬的旋律性推进使之华彩连连。中轴线访古怀古游就是最为经典的美之旅,建筑和声中的旋律美之旅,慰心而爽目。踏进永定门,一路走下去,你便深感到了它的抑扬顿错收放开合。初始,这个乐章也许只是散板,或者蒙古族长调更接近它,永定门内中轴线上的民居和商业建筑都已拆除了,拆得只剩下了路,路旁密植了花草树木,形成了长长的笔直的林带,成为休闲公园,但这恰是与这条中轴线形成时的原初风貌贴近的。大明王朝未建外罗城之前,出了前门就是郊野,郊野上不是庄稼就是灌木林小乔木林的吧,因为皇帝祭祀才修了这条笔直的南北向的道路,主持修建的又是蒙古族的皇帝忽必烈。当然,也可以与戏曲曲牌的紧打慢唱联系起来,人未出场声先出,先声夺人,相拥的天坛先农坛坛墙坛门就是那无形的锣鼓家伙丝竹管弦激情演奏出的有形乐句,紧促如密雨般地烘托着推动着中轴线的奔放与悠扬,这是乐章中的自由体,内中响彻着呼唤。过了天桥,到了珠市口前门大街的南街头,叮咚隆咚锵,转反调了,凄美的商街建筑叙事曲,说不尽的城南中轴古韵,至前门箭楼、正阳门,出现了一个高潮,崇楼高耸,巍峨壮丽,过正阳门视野豁然开朗,襟怀四海,天安门广场正调铿锵,建筑的交响史诗响起嘹亮的号角,史诗的核心部位全气势磅礴,过神武门到景山,又一个乐浪的高峰,再经起伏,中轴建筑乐章在崇丽的钟楼收束,那钟楼就像一个巨大的惊叹号!
对北京中轴线的魅力,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过一段话:“一根长达8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延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建有中轴、以中轴为依据组织安排建筑布局分割围合建筑空间的北京城市建筑有着壮美的秩序,前后起伏,左右对称,重点建筑相互呼应,气魄雄伟,从南向北依一条直线穿越全城一贯到底一气呵成,这样的大手笔确实是中华子孙世世代代的骄傲。有一个传说:清朝时一位外国公使到了北京想见皇上。这位公使很高傲,不想照中国规矩给皇上下跪,礼部官员把他从正阳门领进来,沿着中轴线,进中华门过干步廊,入皇城,踏着御道一步步往紫禁城里走,一路的辉煌建筑人文胜景:天安门、端门、午门的,他哪见过?越走腿越软,越走越服气,待过了太和门穿过太和殿广场爬上太和殿,再也承受不住,扑通就跪倒了。他说他不得不臣服,不是臣服于中国皇帝,而是臣服于这一一呈现在眼前的东方建筑。太不可思议了!从正阳门到太和殿,一幅长长的宏伟神秘壮阔感人至深的建筑画卷!这幅画卷,从单体到整体都那么摄人心魄。城市中轴线的古往今来
依中轴线布局建设城市,在中国,北京不是惟一,也不是首創。河南的开封是有中轴线的。河南开封的中轴线被称为千年中轴线,据考证始建于公元781年,始建者为唐朝的宣武节度史李勉。李勉到开封任职后,觉得这座城池太小,伸展不开手脚,就下令重修城池,立了一根标杆,以标杆为轴,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衡延伸,建了一座四方城。五代时,开封先是为后梁的首都,此后的后晋、后汉、后周也以此为都,中轴线一直没有变过。考古挖掘出的城摞城、宫摞宫的立体的地下建筑奇观印证了这一事实。开封流传着周世宗柴荣打马为界的故事,说的是他在唐汴州四方城基础上扩建外城的故事,即找来一名体格健壮身手不凡的士兵,骑上一匹能跑能奔的精良战马,立于朱雀门前,猛抽一鞭,以这匹战马一口气跑出的长度作为外城的长度。中轴线由此延伸到南熏门,并改称为御路,到宋朝,御路又改叫了御街。开封城四次修筑,皇城、里城、外城完备,由御街这条中轴一线贯通。此中轴现叫中山路。
开封是六朝古都,都城建设北宋达到顶峰,后被金兵所毁。西安是十三朝古都,古称长安,有史料说自汉长安城起就有中轴线,其中轴线以未央宫为基准,形成从横门到西安门的南北向的中轴线。不过,西安古城在各个朝代的城市建设中,其中轴线是有很大变动的,其中轴线还有广义和狭义之说。隋唐的长安城已非汉时的长安城,那是在隋重新统一中国后在新建的大兴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城同汉长安城已不是同一座城,中轴线也就非同一条中轴线了。唐末,长安城又被焚为废墟,动乱频仍,全国政治中心转移。明代又建新城,新城的中轴线则以新建的西安府为中心了,这时的西安只是一座兵镇。
中国有以中轴线布局建设城市的传统,其历史很悠久。举古代中轴线城市的例子,有考古学家提出了曹魏时期的邺北城。考古队在邺北城遗址勘探发掘报告的结束语中明确提出,城址中间的中阳门大道,正对着宫殿区的主要宫殿,已形成中轴线,并与凤阳门大道、广阳门大道平行对称。这种规制,标志着我国都城发展史的一个新阶段,改变了汉代以来宫殿区分散的布局;都城规划中的中轴线的形成,使都城规划更为对称和规整。这种规制对北魏、东魏、北齐、隋唐的都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