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埃及人

2017-06-01 01:58杨明
旅游 2017年3期
关键词:清凉油木乃伊开罗

杨明

其实,吸引我去埃及的当然是金字塔和木乃伊。没想到,到埃及后,看到了更多的“与众不同”,特别是埃及人。

真实木乃伊

都说不到埃及博物馆,等于自来埃及。此话当真?

据资料,埃及博物馆是由被埃及人称为“埃及博物馆之父”的法国著名考古学家玛利埃特于1863年在开罗北部的卜腊设计建造的,现在是世界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因为这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代埃及文明的遗物宝库,收藏的各种文物有30多万件,目前陈列展出的只有6,3万件,约占全部文物的五分之一。

能参观的场地有两层。一层按埃及古代历史发展顺序展出,在这里可以看到从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年至公元前2181年)到公元五六世纪的罗马统治时期的珍贵文物。二层是专题陈列室,有棺木室、木乃伊室、珠宝室、绘画室、随葬品室、史前遗物室、图坦卡蒙室、纸草文书室等。

参观到一半,我真正体会到这座博物馆为什么又称之为“法老博物馆”,原来这里展出的都是以法老时期的文物为主,而这中间又大量的是精致的棺椁。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会升天,所以对尸体的处理逐步形成了一种文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采用各种手段将尸体保护起来,使之永久不腐,同时衍生的是木乃伊艺术,这包括了艺术化了的棺椁、随葬品等等。所以当你看到大量的大大小小的、不同材质的棺椁,根本不会想到里面是安放尸体的,而是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参观木乃伊真品需要再付100埃磅买二道门票。二楼有专门的木乃伊室,放着11具法老和1具皇后的木乃伊,都是用羊毛布裹着。虽已有四千余年,木乃伊们的五官却是十分清晰,毛发完好,让人叹为观止。世界上所有的国王都希望长生不老,想尽各种方法延寿。但是长生不老毕竟是童话,国王们又希望死后不会腐烂,这方面,古埃及人是走在先进行列的。当然这与当地的沙漠气候有关,但是,木乃伊技术毕竟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当时在其它国家绝对没有这一门技术。参观中是不允许摄影的,但是买了50埃磅的摄影票后,就被允许了,看来埃及人也是生财有道。

而二楼的图坦卡蒙室即便是有二道门票,也是絕对不允许摄影的,这里陈列有1700余件出土文物,其中图坦卡蒙法老木乃伊的“黄金面罩”“黄金棺材”“黄金宝座”等,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参观中,发现很多猫自由自在地在馆内馆外走来走去,无人看管,十分悠闲。突然想起,我看过书,记得猫是埃及人最宠爱的动物,传说中拉神化成猫,打败了阻止太阳每天升起的巨蛇阿波菲斯。这个故事被埃及人以各种形式流传至今。所以在埃及猫是神的象征,据说法律禁止携猫至国外,违者重罚。博物馆里的猫一点不怕人,当你去逗它,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如果随便摸它,就发火咬你。

女人比男人“好”

乍一看这个题目很是无厘头,其实这是由埃及的房子引起的。在埃及的几个城市,特别是开罗,就算是热闹区,我们所看到的很多住房,高高的,外墙都是很粗糙,露出砖块和钢筋,像是没有完工的样子。大家都很不明白,因为很难看。导游伟哥说,因为埃及的地皮很便宜,但是,当房子建成后,政府要收很高的税,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老百姓就把房子造到一半或故直不结顶,最常见的是外墙不装修,故意裸着,还有顶楼不建或者建造一半。这样,政府就无法收税。但是,房间里面—股部装修得很好,不—定豪华至少也是很漂亮。于是,就有埃及“三六怪”之说:室内比室外好,晚上比白天好,女人比男人好。

那么,女人比男人好又怎么解释?原来,街上的女人,特别是年轻女子,皮肤都很光滑白皙,五官都很端庄,可以说,基本上没有难看的。除了身材相对偏丰满,个子、皮肤、容貌,还有穿着(头上都有一块非常漂亮的丝质头巾)都相当好。

我对色彩十分敏感,仔细观察,她们都像学过色彩学,因为衣服颜色的搭配都很和谐,也就是色相都很对,而且衣服的料子光滑柔软又没有皱折,肩上背着包,手中握着手机,既时尚,又不失民族风格,这真的令人惊讶。当然,街上也偶见全身黑色大袍斗篷中只露双眼的女子,伟哥说,那些都不是当地人,一般是南部农村来的或是周边某些国家的人。在亚历山大,年轻女子更是洋气时尚,可能与地处地中海,受欧洲文化影响较大的缘故。

相比之下,埃及的男人肤色都很粗糙黝黑,胡子拉碴,看上去衣服用料也不考究,大多是灰白色。鞋子更是随便,很多是着拖鞋凉鞋,很少看到穿着考究、十分绅士的男性。总之,看上去都像是天生的很随便,不加修饰。

近年来,埃及政府一直把提高和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的比例不断提高,社会对妇女的尊重和照顾也在不断加强,这在女性的穿着、就业、受教育等方面都有真实的体现。但是,据说“女人贞操惟大惟重”的观念至今仍深深扎根在埃及大男子主义者心里,一桩桩“荣誉杀戮案”的发生,一条条无辜妇女的生命仅仅因为男人们的“怀疑”而惨遭扼杀时有所闻。所以,女人比男人好只是外表。不急不躁的埃及人

一般看上去,埃及人不疾不徐。从红海边上的赫尔格达到声卡索,我们是沿着尼罗河走,一边是尼罗河的支流,过桥就是大片绿地,十公里左右就是—个小镇,相对城市,这里的人们的穿着很保守,大多是裹着全身的大袍子。看到很多驴车骡车,慢悠悠的,临田的小道上不少人是骑着毛驴赶路。很多中老年人都坐在路边闲聊,或是发呆,但当我举起相机拍他们时,都很自然地笑着向我招手。

从我接触的普通埃及人来看,他们都很友好,知道我们是中国人,也比较热情,比如在店里问个价,在路上打个招呼。

在卢卡索的晚上,我到小巷子的小店铺买东西,并没有紧张感。小店伙计都会打个招呼:Chinese?在红海AMC酒店大厅里的工艺小店,老板会与你套近乎,拿出随带的相片,说媳妇是中国人,孙子怎么怎么英俊。我们都用蹩脚的英语瞎聊,似懂非懂,生意不成,也很开心。在亚历山大皇家花园,我邀三个漂亮姑娘合影,她们都大大方方的立即同意。在红海的游船上,船员拉起大家跳舞,很是随意很是热情。在尼罗河上坐帆船,船老大把舵、指令升降布帆,站起蹲下,熟练地操作。当风平浪静船行平稳后,船老大就唱起歌喊起了号子,我们一起应和,顿时,美丽的尼罗河荡漾起欢乐的浪花,阳光灿烂,风吹船行,歌声响亮,笑声四起。

在开罗的头天晚上,我们所住的MoevenDick酒店大厅举办婚礼,主人请来歌舞乐队表演节目,我们几个爱好摄影的人就跟把门的人说了一下想拍几张照片,他就让进去了。我们拍了许多照片,也欣赏了热情奔放的埃及歌舞,大家还以为是主人请来的中国摄影师。

在帝王谷,一些工艺品摊主会主动向你兜售,你可以狠狠杀价。我遇到一个卖彩色石雕的摊主,向我兜售,200埃镑一个,我一杀到底,20埃磅成交,最后他笑笑卖给我,旁边的摊主笑着向我伸伸大拇指,大概是说“真会杀价!”但他也用英语说:China!Friendship!

在女神庙,当我拍神庙建筑时,突然,取景器里出现一个大大的头,原来是一位埃及人故意把头贴近了我的镜头,开个玩笑,然后露着灿烂的笑脸摆个Pose让我拍他,很是随意开心。临走前,还握我的手,说了声“China!”,大概是中国游客太多了,他好像一眼就看出,眼神十分真诚。

看马路上的人最能感觉出急躁与不急躁。

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一路过来,特别是在开罗,看到的马路很脏很乱,马路的宽度不比杭州的窄,但是因为缺乏管理,乱得惊人。比如,居然很难看到交通红绿灯,卡车、小车、马车、三轮车…都可以在一起开。但是,为交通吵架很少看到,汽车刮擦也不多见。虽然,开罗的马路上人车交杂,但很少看到那种中国式的行色匆匆,你可以说是慵懒,我倒认为这才是生活本色。

相比开罗,亚历山大城市要漂亮得多,因为是面朝地中海的海滨古城,灰尘少,建筑不管是老式的还是现代的,都漂亮有特色。有个特色很突出:靠海的一面街景房下面有无数个咖啡店,门前放着简易的桌椅。每个咖啡馆不大,但都有鲜明的Logo。伟哥说,这就是亚历山大的一大特色,咖啡价廉物美。白天我们经过时,街面人行道上的咖啡店都是没有顾客的,一到傍晚,就全是喝咖啡的人。想象得出,呷着咖啡,看着海景的落日、海鸟和风帆,聊着趣事家事……优哉游哉,这是亚历山大的一道十分独特的风景线,也是埃及人不急不躁,享受生活的真实写照。

亚历山大的街面比开罗要干净。尼罗河边上的古城卢卡索很安宁,街道不宽,整洁干净。不过,伸手要钱的也时有遇到,你拍摄一下马车,主人会过来要一个埃镑或者美元。

对了,有一个现象会使人稍感紧张,就是在开罗,在沿尼罗河经过的小镇,都能看到荷枪实弹的士兵、公安或者便衣。千万不要对着他们拍照,不然是要没收相机的,甚至还可能被审讯。

爱清凉油的埃及人

去过埃及的朋友都说,尽量多带点清凉油,到那里你就知道清凉油的用处了,于是我就买了50盒。果然,一到酒店,服务生帮你拿行李你不用给小费,给一盒清凉油他们就很满意,出酒店前在枕头上放一盒清凉油当作小费也行。有时,埃及人会直接讨要。在赫尔格达,我们住的AMC ROYAL酒店后面就是红海,傍晚我去拍海上落日,当时风很大,温度也有点低。我一直沿着一座栈桥走到尽头,刚走到一条游轮边上,突然出来一个埃及人,向我摇摇手,意思是不能在这里摄影,我看这里并没有什么禁止标志物,为什么他示意不能摄影?突然,他用手作了个小小的圆圈,我一下明白,从口袋里拿出一盒清凉油递给他,他显得很高兴,示意再要一盒,但是我口袋里仅有一盒,就用英语说“没有了。”他也不再要,也不阻攔我拍摄了。呵呵,原来他是要清凉油。在逛金字塔时,有小贩跟着叫卖,我觉得没什么需要就不买,但他们还是跟着。我就掏出一盒清凉油给他们,他们就不再继续跟着了。在亚历山大,我去买水果,因为没有小面值埃币,最后差相当于人民币几分钱,我就用清凉油替代,店主也高兴。有时在餐馆吃饭,也有服务员讨要清凉油。

清凉油在当地确实很实用,可以驱虫消头疼脑胀。埃及小虫多,特别是远离都市的地方卫生相对差,清凉油由此很受欢迎。

我们去撒哈拉沙漠中的贝都因人部落。古埃及原本没有骆驼,是贝都因人把单峰驼带进了埃及,成了埃及主要的家畜之一。这些部落人—直过着游牧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沙漠生活越发显得辛苦,去城市打工的贝都因人也就越来越多。这一片贝都因人村落是埃及政府刻意保留下来作为活的博物馆的。这个村落的人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但不再游牧,他们的经济来源靠政府补贴和旅游收入。游人来这里骑单峰驼,吃沙漠烤饼,听贝都因歌舞,体验他们的生活,与他们互动,了解这个可能会消失的民族。

猜你喜欢
清凉油木乃伊开罗
带中国清凉油去埃及会遭遇什么
木乃伊做CT
清凉油是"硬通货"
阿汤哥《新木乃伊》开启“黑暗宇宙”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清凉油的神奇妙用
消失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木乃伊洗裹尸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