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立春
【摘要】关于小学科学教学具体就是指引导学生展开观察、研究科学活动,而开放式拓展教学不仅是小学科学学习的最终目标,还是展开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应教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和策略,从而达到拓展性教学的目的。本文主要对小学科学开放拓展性教学的有效应用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科学 开放拓展性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56-02
一、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使用开放性教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其根本意思就是说教师对学生们展开教学是为了培养其独立进行开放拓展性的思考,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而若想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师就要积极改变自身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能一味以科学教材内容为基础,只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一)课内和课外结合
在目前的小学科学教学阶段中,教师不应对其进行制约束缚,而是要积极带领学生展开课外实践活动,如阅读科学方面的课外书籍、观看科学方面的电影及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内容的学习兴趣,从而带动其对科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传统和现代结合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网络教学技术在具体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网络软件,找到自身所需要的资料信息数据。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上存在的弊端,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在网络技术的学习背景下逐渐形成开放拓展性的思维。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时间,让其可以有时间展开拓展性学习
由于小学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探究性原则,因此许多理论和现象都不能直接的向学生们展示,而是要让其主动对其展开探究性学习,从而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这种方法不但能培养其主动探索的意识,还能提高其综合学习能力,让其有充足的时间展开开放拓展性学习。
(一)合理的学习时间
通常小学阶段的每节科学课程时间都是有明确规定的,然而小学生的开放性探究科学活动并不是一节课堂便可以解决的,如果只能利用课堂时间来展开开放性拓展,那么拓展活动的研究成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合理设置学生的学习探究时间,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收集相关的有效资料,为日后的验证实验提供保障,展示良好的拓展学习成果。
(二)开放式学习地点
在小学科学学习期间,由于不同学生存在不同层次的需求,因此未对其提供充分的满足,让一些求知欲强的学生得到有效满足,教师应允许其利用课下时间到实验室进行具体实验的操作,还可以到图书馆等进行有用资料的查找,进而促进科学的开放拓展性活动更加顺利的展开。
三、开放科学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一)展开开放性的观察
小学科学教学若想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就要培养其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其观察的综合能力。由于观察属于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只有观察到了科学活动的具体现象,才能引发学生展开探究的欲望。因此教师在展开科学教学时,应培养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观察,让其观察生活中自己所感兴趣的一切事物,從而拓展其知识视野,为日后更好的进行科学学习奠定基础。例如:教师将一个装满水的水壶放在了室外窗台上,几天之后,壶内的水几乎没有了,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踊跃的发言,如有的学生说:“是不是有人把它整洒了”,有的学生:“装水的壶漏了”等等,教师都将其否认了,这种情况下,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思考,学生们将同样一壶水放置在室外,第一天过去了,大家发现水位没有变化,第二天水位明显下降了,直至之后的几天水位仍然处于下降状态,而根据学生对水位变化情况的记录,学生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温度较高时水消失的速度也较快”。
(二)进行开放性的思考活动
著名的文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加重要”。小学科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主要就是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完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考资料,激发学生进行开放拓展性的思考,让其养成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在现阶段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开放拓展性的思维观念和心态,进而为其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其合理的进行科学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廖英萍.开放拓展性教学在科学课堂的有效应用[J].辽宁教育,2012(8):44-45.
[2]张春娴.刍议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考试周刊,2014(92):87-87.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