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游戏是一个富含教育因素的、奇妙无比的世界,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培养幼儿和周伴之间的交际能力,为他们带来健康和谐的发展。老师要保护幼儿游戏的权利,把游戏还给孩子,把孩子带进游戏,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快乐地、自由地、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 游戏 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07-01
著名经济学者于光远先生在一份题词中写过六句话:“玩是人生的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近年来,由于幼儿园越办越多,竞争也愈来愈激烈。有大部分家长不懂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用孩子写字多、识字广来选择上哪家幼儿园。很多幼儿园,为迎合家长,招揽生源,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一味用“无填鸭式”“灌输式”地教幼儿写字、识字、算算题……,让幼儿的童年在枯燥乏味,超负荷的课堂中度过,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实际上游戏对幼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游戏可满足孩子生理发展需要,促进其健康成长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孩子神经系统和骨胳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很大难度。通过“老鹰抓小鸡”、“捕小鱼”等游戏,发展了孩子们爬、慢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和技能,锻炼了孩子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四肢的协调和身心的健康发展。现在孩子的游戏变得认知性比较强,其实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让幼儿感受到从课堂上的“要我学”变成游戏中的“我要学,我要玩”,从而激励幼儿积极参与、勇于探索,促进幼儿智力,社会性,道德情感的发展。
二、游戏可满足孩子认知发展的需要,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游戏可满足孩子们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孩子可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操作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想象来模仿和表现周围的人与事物,游戏中扩展和加深了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与理解,发展了智力。
三、游戏可满足孩子社会性发展的需要,促进其社交能力的发展
人际交往需要的形成与发展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游戏是孩子人际发展需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这种需要寻求满足的途径。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两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两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伙伴交往越来越重要。通过游戏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和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逐渐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规则。促进了互相谦让、协调、合作等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游戏可满足孩子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促进其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发展
游戏对于孩子不仅仅是好玩,更重要的是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环境的能力,可以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孩子在游戏中不会有挫败感 ,每一次玩,他都可以体验到自己的成功。比如,2—3岁的孩子搭积木,他虽然没有掌握大小积木的平衡关系,只是乱搭,小积木在下面,大积木在上面,没搭几块就塌了,但是他还是很高兴,积木倒下去的过程他觉得很快乐。当孩子在游戏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对物或人产生影响时,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克服困难达到目的的快乐。如孩子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会产生自豪感,享受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在游戏中也不会产生任何负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可以重玩。因此,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可以使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福录倍尔就曾经系统地提出游戏在幼儿教育生活中的重大意义,而且还专门为了发展幼儿的游戏设计了一套玩具“恩物”,同时大力倡导父母和幼教机构的教师要高度重视幼儿的游戏。幼儿的生活就是游戏,孩子的身心发展需要游戏,游戏又使各种需要得到了满足,需要的满足又带来了快乐,快乐作为强化剂使孩子对游戏活动本身产生兴趣,兴趣与快乐这两种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儿童去游戏,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是孩子的生命。
参考文献:
[1]陈玉萍.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2000.
[2]張桂敏.教育艺术[M].北京景山教育印刷厂,2007.
[3]李淑贤[M].幼儿游戏理论与指导.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学前教育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杨婷(1985-),女(汉),福建省三明人,中小学二级教师。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