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2017-05-31 08:22高斌淳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评估发展教育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关系到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仍然面临方向不清,缺乏后劲的困境。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要厘清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和内涵,转变当前盲目投入、趋同发展的现状,立足自身实际结合地方特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学校发展战略,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保障机制,逐渐探索符合地方高校特色和内涵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道路。

【关键词】地方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008-02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第一次提出要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参与”的新态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范围内逐渐兴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热潮。但是,值得关注的是依然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分析,探究地方高校在继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所应把握的基础工作和重点环节,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探索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实现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

一、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十二五”期间,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兴建了一大批大学生实践基地和实验室,为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创新创业课程,极大地丰富了理论教学的内容;大学生参加各项创新创业大赛和实践培训的比例不断上升,学生参与度不断提高。但是,一些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后劲不足、方向不清的困境,在一些方面出现了问题。第一,部分高校在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着工程化项目化的思维;第二,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缺乏开放性视野和协同创新思路;第三,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资源缺乏以及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不合理;这些问题系统地反映了当前地方高校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道路上陷入的困境,如果不及时发现并找出脱离困境的路径和方法,地方高校转型和发展必将受挫,找出造成当前困局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系统全面的方法,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当前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受阻的成因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是由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

从客观角度来看,首先,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地方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限制,其次,高校自身发展现状的制约,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地方高校纷纷重新定位,或转型或整合,使得各高校的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地方高校尤为显著,这也是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中难以摆脱的现实困境。

从主观上看,制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部分地方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和实质认识不深,还存在误区。第二,对基础工作和重点环节的把握不准,对教育资源分配和利用不合理。第三,缺乏协同创新思维,地方高校在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系统和协同思想,高校内部之间以及高校与外部之间难以形成合力;第四,高校管理和运行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在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以及保障机制方面的缺失使得地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受到阻碍。

三、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一)统一思想,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

1.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厘清高校在理解认识上的误区。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地方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也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实现的任务,地方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系统全面的思想,既要注重对理论的把握和发展,更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要分清创新与创业之间的关系,二者是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理论知识和能力素质的统一,是知行合一的集中体现,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2.科学定位,将创新创业与高校自身发展相融合。当前,地方高校面临着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创新创业教育既是地方高校在转型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机遇,也是实现转型发展的重大挑战。只有明确高校发展的定位,认清所处的环境,发现自身优势和特色,才能在创新创业的发展中抓住机遇,探索出真正符合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道路。

(二)整合資源,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基础和实践环节的投入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和高校以往的就业教育不同,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更高,建设一批专业的教师队伍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工作。要加强对年轻教师的专业培训,利用高校自身的教师资源来提升整体的师资质量,支持鼓励教师进行创新研究,参与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中,增加教师与企业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逐渐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教师。通过聘请的方式邀请一些专家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指导,为教师进行培训,同时开办讲座论坛,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必须建立在本校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不能全盘照搬其他高校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运用MOOC等网络课程平台,选择一批适合本校实际的课程资源。另一方面,立足于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专业,自主开发一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保证课程内容全面,充分体现自身特色。同时,将创新创业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必修加选修、理论加实践的方式,结合学生自身的兴趣,将创新创业教育落到实处。

3.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创新创业基地利用率。在理论教学环节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在关键的实践环节,要突出学生的主角地位,设置创新社团、创业论坛,举办创意文化节、创业竞赛等活动吸引学生的参与。与此同时,进行学分制度改革,加大实践学分的比重,为投身创业实践的的学生提供孵化基地和设备支持,建设多功能实验室,开展各式各样的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研究,更大程度的利用创新创业基地,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保障机制

1.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保障应该接受评估和监督,建立创新创业评估体系至关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和监督,首先,要建立一套系统全面的评估体系,对不同地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既要突出共性,又要尊重个性。其次,评估主体要多元化,充分地让学生、企业和社会参与到评估过程中,担任评估主体,评估结果要进入高校教学质量报告中,向社会公开,接受广泛的监督和考察,让创新创业教育评估真正成为指导高校改革实践的行动指南,更有利于全社会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

2.创业是一项风险性极高的活动,建立保障机制是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的有力支撑。一方面,高校应当充分运用政策条件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对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对创业失败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服务和项目评估;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保障,建立创业保险,保障创业者的知识产权和降低创业风险,推动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文兵.众创背景下的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J]. 中国高教研究,2016(1):49-50.

[2]王占仁.高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争论与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 2015:13-14.

[3]张冰,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之辨[J]高教探索,2014(3):48-51.

[4]周炳.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评论,2014(12): 12-14.

作者简介:

高斌淳(1991.6.1-),男,湖北黄高人,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评估发展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地方立法后评估刍议
评估社会组织评估:元评估理论的探索性应用
360度绩效评估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的应用探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