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敏
【摘要】民俗文化在我国五千年发展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人文价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当今文化发展过程当中,需要针对民俗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由于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少数民族具有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形式,为了能有效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进行传扬,需要针对不同少数民族语言进行翻译,以此保留少数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民俗文化 外宣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114-01
前言
民俗文化主要是指民间民众当中的风俗生活与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思考,通过针对一个国家、民族或地区中所居住的民众进行共享、创造、传承风俗生活习惯。针对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进行相应的分析与思考,通过从文化深层层面与表层层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此针对命中生活的风俗文化进行相应的传播与发展,促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的有效形成。
一、异化翻译与民俗文化的传播
在众多翻译手段当中,异化是其一种重要手段,在1995年说出版的《译者的隐形》一书中注重提出有关异化翻译与民族文化的传播。其中明确提出,一个异化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就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化传播。在进行异化翻译过程当中需要着重注重地方民族特色,针对性的进行异化翻译,确保当地民族特色的良好保留与发展,以此促进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播。
由于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点,在针对民俗文化进行异化过程中能够良好将一个民族或地域的文化进行良好的展现,以此营造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局面。在针对一个民族或区域的民俗文化利用归化法依照语读者在阅读过程当中的目的性进行相应的划分,通过利用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播,针对一些特有的民俗文化进行英语化翻译,以此能够有效的扩充外语文化的词汇含量,丰富外语体系结构,有效的促进我国民族文化与外语文化进行相互渗透与交融,有利于我国民族文化传扬与发展。
针对不同的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所存在的差异性良好的构成各民族文化发展特色,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局面,通过针对民族文化进行相应的异化翻译,能够有效的保留一些特有的民俗文化形象与特色,充分为国内外文学发展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针对我国民族进行相互融合趋势过程中,需要有效的保持我国民族特色,提升我国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充分的体现我国民族文化“走出去”这一改革开放下的新型理念。
二、外宣的角色定位
(一)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在展开文化交流领域中,目前已经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模态。我国民俗文化进行对外宣传过程,需要通过“跨文化交际”这一新型动态模式针对我国民俗文化进行相应的宣传与发展。因此,在针对我国地方文化进行对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我国不同民俗文化的存在价值与历史意义进行有效的梳理与整合,让民俗文化具有一定的体系化与规范化,针对不同民族特色进行保留与创新,以此推动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在针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过程中,需要确保民俗文化的内容在进行语内翻译与语际翻译过程中的准确性与科学性。通过翻译这一语言交际手段,有效的构建起民俗文化通往世界的桥梁,实现我国民俗文化能够与世界经济产业进行对接,良好的提升我国民俗文化经济价值。
(二)民俗文化要实现“传真”和“达意”
在针对我国民俗文化进行翻译过程中,就要有效保留民俗文化独特的地域性,通过翻译保留民俗文化的独特性特色,依照民俗文化相应语境氛围进行准确的战象与表达,以此营造一个独特的文化氛围。民俗文化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当中,不同于一般性的科学性文化,在进行文化传播过程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风格、语境氛围与语义形式,因此在进行民族文化进行翻译过程中,需要将民族特色的原文进行相应的保留,以此充分的展现出民族文化低的特色与精髓。
三、民俗文化外宣策略
(一)依托政府、学者
为实现我国民俗文化能够走向国际化发展道路,其中不可缺少政府力量的支持。需要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与推动之下,结合我国不同地区民族的民俗文化特色进行因地制宜的发展,通过合情合理的政策与法规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进行推动,加大政府对民俗文化发展的投资力度,通过针对民俗文化进行搭建“走出去”这一个发展平台,做好对外宣传工作,构建民俗文化国际化发展平台。另外,需要针对民俗文化的传扬这进行相应的开发与培养,有效加強译者人才团队建设,加大有关民俗文化发展推广力度,以此吸引更多具有高水准能力的翻译实践者投身到我国民俗文化翻译实践活动当中。为了推动我国民俗文化的对外发展,我国部分重点高校开始逐渐开设有关民俗文化的翻译课程,以此推动我国新生代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身于民俗文化发展建设当中,促进我国民俗文化的对外发展与传扬。
(二)突出文化定位
在我国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当中民俗文化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为了推动我国民俗文化有效的继承与发展,提高我国民俗文化对外宣传力度十分重要,需要通过“走出去”平台的代建,有效的促进我国民俗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融与生化,确立我国民族文化在实践过程当中定位为文化地位。
在当今世界发展范围内,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正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发展特点。为了迎合世界文化发展趋势,通过对我国民俗文化的翻译,将我国民俗文化推向国际化发展道路,以此有效的促进我国民俗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因此,相关民俗文化的翻译者,一定要确保自身具备对民俗文化深厚的理解能力,对外语言的掌握能力,在进行文化翻译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保持一颗清晰的头脑,能够准确的认识到民俗文化的定位文化,有效识别出文化身份,以此确保翻译者在进行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中能够找准文化定位。通过将我国民俗文化翻译成外语言形式,能够充分的将我国悠久文化展现到全世界人民面前,以此促进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与传扬,推动我国民俗文化走出国门面向世界。
(三)植根文化土壤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民俗文化特色,在针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过程需要植根于民俗文化本源,才能够有效的传达出民俗文化特色与精髓。因此,翻译语言需要充分扎根于土壤之中,才能够让民俗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与传扬,为我国民俗文化的发展提供更为持久的生命力与发展空间。
总结
在我国历史文化、社会文化、艺术文化发展过程当中,民俗文化是其重要组成成分,我国民俗文化在“走出去”平台构建之下,通过针对民俗文化进行翻译,以此促进我国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与宣言。因此,在民俗文化外宣、翻译过程当中,一定要紧扣文化定位,深如挖掘民俗文化内涵,通过异化翻译方式,结合多种翻译手法,有效保留我国民俗文化特色,促进我国民俗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提升我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上的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王钟锐.民俗文化外宣策略研究——以河北民俗文化为例[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12):83-85.
[2]马慈祥.民俗文化词语的可译性限度及其翻译策略[J].青海民族研究,2009,(03):109-111.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