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明比照,提升文章主题表现力

2017-05-31 09:26王加进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 2017年5期
关键词:主题故乡语文

王加进

摘 要:在《故乡》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景物描写的对比、人物形象的对比、精神追求的对比展开教学,帮助学生顺利构建知识体系,理清学习方向。为提升文章主题表现力,教师可采用多重激发手段,从不同角度出发,鼓励学生展开深入细致的讨论探究。当前,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存在一定难度,教师可以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实践成效。

关键词:语文;故乡;主题;对比表现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127-02

《故乡》这篇小说通过对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揭露出旧中国农村的真实社会状况,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非常鲜明,尤其在景物对比、人物形象对比及人生追求对比等方面表现突出,对深刻、全面表现文章主题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课堂教学中突出对对比手法的学习,对学生课文内容理解及语文综合素养提升有重要作用。

一、景物描写的对比

在作家的眼中,景就是情,情寄寓在景中。小说中的环境又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在许多文章中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特定的思想及内容,因此加强对环境描写的分析可以加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师:“《故乡》这篇小说中在环境描写方面很有特点,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文章是如何描绘的,有何作用?”

生:“‘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一处景物描写表现了当时农村的萧条、落后的面貌。”

生:“在文中作者还回忆对小时候家乡的印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那时的家乡是非常美好的情景,特别是回忆儿时伙伴闰土等情节,很具有情感味道。”

师:“同是自己家乡,环境怎么会有差异呢?同学们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说说看法。”

生:“这两幅家乡图一幅是优美的、充满生机的,而另一幅是萧条的,通过景物对比有力地说明在辛亥革命后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中国农村越来越贫穷、落后的现实。”

生:“时过境迁是一回事,作者观察角度和心情也是重要因素。不同年龄段有不同认知角度,会对外物景色产生个性认知,这一点也是不能忽视的。”

师:“这是自然环境描写,还是社会环境描写呢?”

生:“片段写了自然界中真实景物,应该是自然环境。”

生:“自然环境描写中也透露出诸多社会环境因素,不同年代里的自然景观呈现时代感,这也是基本常识。在具体判断时,不能简单进行归类。”

教师及时进行补充:“同学们都有自己的个性看法,而且都说得极有道理,这说明大家对视角的把握很理性,对具体问题的分析也有清晰方向。”

经过教师点拨评价,学生很快达成学习共识。文中描写的景物许多是真实的自然景物,但在景物描写中包含着社会要素,从中能反映出当时具体的社会生活,所以既是自然环境描写,又是社会环境描写。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认知比较单纯,没有横向、縱向联系的意识,难以形成思维厚度。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多重比对,使学生找到学习思维方向,对学生形成景色描写意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鲁迅的家乡前后景物发生的巨大变化,在对比中突出主题的写法,让学生理解了小说景物描写对突出主题的重要性,为学生以后的写作提供借鉴。

二、人物形象的对比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叙述,人物形象的塑造及特定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特定的社会现实。小说写作三要素中人物形象最重要,对故事情节发展、主题呈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值得认真品析。教师针对文本人物特征展开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认知要求,活动自然呈现高效性。

师:“同学们通过自主阅读,感觉文中哪个人物形象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闰土的形象最深。少年闰土的形象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手捏一柄钢钗狠狠向一匹猹刺去。是天真活泼、勇敢、积极乐观的少年英雄形象,而文中对长大后的闰土的形象描写却是‘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松树皮,见了我只是摇着头,仿佛石像一般,全然不动。全然是一个精神麻木、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农民形象,前后差别太大了。”

生:“杨二嫂的形象令我难忘。她以前卖豆腐,终日在那里坐着,是一位豆腐西施,而现在却是一位性格尖刻、泼辣、自私的城镇小市民形象,简直令我不敢相信。”

师:“文中对这些人物描述最多,从中感觉到二人的变化很大,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变化呢?”

师:“下面各学习小组互动交流,比一比哪个小组展示的最好。”(指导学生交流)

第一小组:“在闰土身上遭受过灾荒、苛捐、战乱等压迫,给他多重打击,让他再也站不起身,他是旧中国时期广大农民的代表,在残酷的现实下他们只有默默忍受。”

第二小组:“杨二嫂是旧中国时期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他们一心想着通过自己的劳动,做点小买卖来养活自己,可辛辛苦苦多年下来,还不能让家人过上好生活,社会的压迫让他们彻底失望了,只有通过偷、抢等手段得过且过地活着。”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从他们身上的变化可以看出,是社会的压迫、剥削才使得他们前后判若两人,人物形象对比可以很好地揭露文章的中心。”

本节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反映出社会压迫是造成人们性情变化的根源,深刻揭示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给旧中国带来沉重灾难这一现状,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题。学生认知基础较低,对文本所描写时期的社会缺少认识,教师从对比角度展开引导,让学生联系多重社会成因分析文本,促使学生顺利构建相关思维体系。

三、精神追求的对比

在文章中流露出一种对现实不满的思想情感,尤其是在作者看到下一代时,心中的感慨更加的强烈,从中产生作者期望一种新的理想与社会追求的感情,这种追求与当时的现实有较大的区别,但却充满了无比的期待,让人们为之鼓舞。

师:“文中写了好几类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各不相同,他们各自是怎样的情形呢?对相关人物展开个性分析,找出其性格成因。”(指导学生讨论后展示)

生:“闰土代表旧中国时的农民,他们选择了默默忍受,心中没有追求,辛苦而麻木地生活着。”

生:“杨二嫂反映了旧中国小市民的心声,他们整日里辛苦恣睢地生活着。”

生:“文中提到下一代宏儿、水生等,他们还比较小,不清楚现实,他们肯定也希望过上新的生活,是包括作者在内未经历过的生活。”

师:“作者对这种新的生活有着怎样的态度呢?”

生:“作者是有新思想,积极奋斗、争取自由的知识分子代表,他们坚信新的生活一定会实现,用文中话说就是‘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一语双关的写法,暗示着只要人们都能转变思想,为着新生活积极努力奋斗,崭新的生活就一定会到来。”

师:作者利用小说人物塑造,为我们展示一幅幅社会画卷,并通过人物形象描绘,给读者带来诸多启示。这是作者延伸小说外延的重要方式。

本节通过分析几种不同层面人们的生活追求,让旧生活与新追求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表现出人们希望改变旧世界,追求新生活的强烈愿望。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作者在具体塑造时,不仅要体现其特征,还为我们带来社会背景信息,促使我们展开丰富联想,给出更多期许。

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的确如此,文中通过景物描写的对比、人物形象的对比及生活追求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旧社会压迫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这一社会现实,对表现文章主题及提升文章整体表现力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董萍萍.《故乡》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10,(1).

[2]叶建强.确立有实效的语文教学观——《故乡》教学反思录[J].语文学刊,2016,(3).

猜你喜欢
主题故乡语文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故乡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故乡常在我梦里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