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赛生态
摘 要:高校教育工作的蓬勃开展,需要优良的学风予以支持。目前,教育教学改革在高等院校不断深入,优良的学风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显得更加重要。本文通过提出改善教师作风,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来推动高校学风建设,并为其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改;学风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5B-0046-02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它是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心理面貌、思维品质和行为表现的总和。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除了要具备优质的教育质量外,还需要优良的学风为其有效实行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因为,优良的学风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以及优良品格的形成,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
当前,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方面对高校学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因此,通过教学改革,来探讨解决大学生学风建设问题的对策尤为重要。就具体措施而言,本文通过提出改善教师作风、改进教学方式以及丰富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为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供借鉴。
一、改善教师作风,发挥行为示范作用
教风,即教学风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道德素养、治教思想、行为作风的集中反映。学校的教风与学风有着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教风,可以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会激励学生积极上进,勤奋好学。好的教风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前提条件。
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他们的道德情操,教学行为,业务水平等个人综合素质对成长中的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不仅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更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道德情操会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表现出来,进而会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有热爱教育,奉献教育的精神,还要有把自己的生命能量獻给教育事业的决心,不求名利,有所作为。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教师还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包括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创新意识等。从严执教,严谨治学,坚持教书育人是每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敬业精神和治学态度。同时,教师还要有创新意识,要做到主动思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掌握该学科最新教学发展动态,以适应社会发展对科技人才的要求。再次,教师要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不能照本宣科,要通过丰富的知识积淀,来提升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学校可以成立教学督导组,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采取听课,与教师交流或听取学生反馈意见等方式,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因为青年教师步入教师岗位的时间较短,业务水平需要提高,若其教学能力不足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教风。可以通过学术讲座、参观考察以及教育技术培训等方式,来提高教师对知识信息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前沿知识的掌握,以及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技能。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教学规范,通过“言传”和“身教”来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式、学习方法的引导,并以自己的品行修养来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勤奋求学,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因此,以良好的教师作风来促进学风建设,必将建立优良的学习风气。
二、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式的改进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教学质量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学习风气的好转。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差,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又存在“满堂灌”的现象,只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状态,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效果差。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都存在着多种形式的互动,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合作、探究或“教、学、做”一体化等)以及良好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处于主人翁地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来选择和探求教材中的知识,通过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合作交流,进一步完善所学到的知识并最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长实践创新能力。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课程基本知识点,并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学习,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把该知识点的应用前景介绍给学生,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教学方式的实施,需要有一套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而且要与时俱进,实时调整和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严守课堂纪律和秩序,加大对学生到课、早操、自习等的巡查力度,严格加强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加强对图书馆的管理等。同时,必须有严格的奖惩制度,一方面,我们要有严格、完善的奖励制度,改进各类奖学金的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充分发挥各类奖学金的鼓励和促进作用,激励更多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另一方面,要严抓校规校纪,严肃考风考纪,对各类违纪违章的学生严惩不贷,并视情节严重程度,对其实施批评教育,乃至警告、开除等处分,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需求
作为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院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实践课程教学方面,学校除了要提供必要的实训条件外,更要利用行业或企业的条件,建立校外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强有力保障。在学生技能检验上,由学院和行业共同制定一系列符合教学目标和行业需求的技能考核指标。另外,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丰富第二课堂。大学生成才标准,决不能仅仅体现在各门功课的分数上,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教育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如每年的体育节、文化艺术节、科技竞赛等比赛,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宿舍可以说是进行学风建设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其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身心的发展,必须抓好宿舍的管理与教育。教师要多参与到学生的宿舍生活中,深入宿舍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做好思想教育引导。在班级内部,以刻苦学习、积极向上、文明礼貌、讲究卫生等为标准,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诸如“文明宿舍”“宿舍学术之星”等评比活动。
四、结束语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不断完善自己的修养品质来以德树人,要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首位,从课堂教学入手,以良好的教风促学风,为学生的全面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空间,为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夏玉钦.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5).
[2]马众,谢瑞峰.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4,(1).
[3]代国林.完全学分制下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路[J].思想战线,2011,(37).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