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类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行研究

2017-05-31 03:11厉佐葵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基地建设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机械类专业作为向社会输送复合型多产业人才的根据地,其在当前国内机械类人才数量紧缺的现状下,不断面临着新的考验与挑战。不断发挥高职院校与社会之间协作和交流功能性特点,促进社会资源和高校资源的融汇合一,将能够在高职招生人数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性和复合型的现代化人才。利用资源的带动和活力的促进,可在未来多年内解决机械类企业人才招聘和培养困难的难题。为此,在本文中作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该领域研究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基础上,创新提出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以促进国内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共享实训;基地建设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0.234

1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速发展,国内各行各业均得到极大的进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法律等诸多环境的完善,给当代国内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并打造了坚实的基础。教育兴则国家兴,高职教育作为国内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其给予了多元化群体提升个人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途径。作为国内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高职教育每年均会为社会输送大量的优秀时代人才,其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然而,近年来却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个令人不得其解的问题。根据新闻报道,江浙区域及沿海一带由于国内电子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手机生产、平板制造等先进科学技术精密仪器的制造中出现了用工难和招工难的问题,并且在智能化設备设计与操作等层面出现了大量管理类专业应用人才的缺口。与此同时,在另一组数据中显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率依旧与普通全日制高校之间存在着巨大区别。作为国内专业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职院校与普通全日制院校之间存在着人才培养方向、教育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的区别,并且更加贴近社会岗位需求、社会行业发展。在这种人才培养机制与理念的影响下,却出现了与市场中企业岗位需求及行业发展不相匹配的问题,从而造成了社会中机械类人才供需之间沟壑的形成。为此,不断探究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并从高职院校入手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创新策略,将成为一个十分具有时代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课题。

2 高职机械类共享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研究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大量资源的扶持和引入,其一方面需要在师资力量上给予资源补充。师资力量的提升不但能够极大提升和改善现有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建设力度,增强先进科学技术设备的实践性应用和研究教学开展,而且能够为优秀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帮助教学能够利用现有高校资源实现专业技术能力与社会实践工作能力的双重提升,从而将更加能够向学生传递富有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课程知识内容。然而,对于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其并不会拥有上述这么充沛的资源。由于国家素质教育体系的多元化发展,现代政府及社会机构更加偏向于对具有研究生、博士等办学资质及机构领域的资源投资,以希望能够利用高额的投入换取高额的回报。但是,高职院校作为国家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学生群体吸收、人才专业性培养等为其他教育体系的分支起到了良好的补充作用。因此,在高职机械类院校面临不断提升的市场及企业压力前提下,应当积极寻求自谋出路的恰当方式来走出资源困境。近年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不断扩充,无论是在硬件和软件上均造成了相应的资源短缺。为此,不断发挥高职院校在国家素质教育体系中的功能性作用,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积极吸收社会资源,将社会资源的引入放在高职院校战略发展层面给予思考将十分必要。作为国家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分支,高职机械类专业在人才输送上占据着市场重要的优势,无论是在市场机械类人才缺口方面,还是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上,均为当前国内机械类行业中低层人才紧缺现状的满足提供了巨大帮助。因此,在高职机械类专业建设共享实训基地将具有极大的可行性。

3 对建设高职机械类共享实训基地提出的对策与建议

在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导向下,建设共享实训基地起到了两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其一方面能够帮助机械类专业学生借助学校层面资源的充实,获取更为优质的实践性教育,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现代机械类企业发掘人才,并在学生入学之初就开始对其进行培养,减少了整个人力资源的培养周期。在本部分中作者将提出科学建设高职机械类共享实训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提升实践环节的重视力度。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职院校而言,将能够极大弥补当前人才实践环节的问题。在当前国内较多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逐渐开始重视与企业的合作、市场的接轨。然而,较多高职院校依旧走入了一个误区,将共享实训基地的打造仅仅停留在了硬件的更新和维护上。高职院校为了获取企业与市场的资源,购置大量硬件设备,或者是盲目签订学生入职协议等,已经开始让共享资源的利用偏离了最初的目标,大大浪费了企业与市场资源的价值。为此,在进行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及运营过程当中,应当时刻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为目的,将学生软实力的增强作为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此过程中,应当采用多元化的实训培养模式,以实训培养发掘人才、挖掘学生对机械类不同分类的兴趣,从而让实践教学变得更加有意义。

第二,以高校平台为依托,改善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高职院校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其多年来已经在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良效的机制。对于机械类共享基地的建设而言,高职院校应当作为主办方来牵头对现有实训基地内部的运营机制及教育模式给予提议,并积极的参与到于企业资源供给对接、将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学科建设点的工作当中。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在现有机械类实训模式的创新,就以往向企业直接输送机械类人才参与实习不同,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让每个学生得到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引导,从而增进对机械类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更为直观的了解和研究,明确自身在不同学科分支上的发展方向。教师应当在借助实训基地功能性作用的基础上,完善现有机械类教育教学方法与内容,将实训课程合理的分配到课堂授课当中,从而实现对学生更为科学的引导。

第三,以企业资源为辅助,弥补高校资源缺失的现状。企业与市场既是高校资源的吸收者,与此同时也是高校资源的输送者。对于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弥补了高校资源不足的缺陷,借助企业资源的输送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的透过社会了解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及规划。在实训基地中,可以采用外聘具有生产、设计一线的校外导师采用一对一进课堂的方式提升对学校学生实践环节培养缺失的问题,从而能够在现有水平上极大增长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当积极利用企业资源实现科技与教学内容的更新,从而帮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实现对CAD制图、智能化控制等相关领域的实践研究,在更新现有课堂教学模式与内容基础上,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达到共享实训基地建设功能性作用的发挥。

4 结论

通过上文的研究,可以发现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作为当前国内企业市场中需求巨大的人才类型,其对国内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但提出了人才输送数量上的要求,而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作为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等多元化为一体的现代人才培养基地,高职院校应当紧密与时代接轨、与市场同步,将现有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与理念积极与国内企业的发展相互靠拢。面对来自市场的压力、企业的需求,将这些压力与需求转变为条件和动力至关重要。积极与市场相互接轨、与企业相互合作,以一种合作共赢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与市场输送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对口岗位人才将变得十分重要。在本文中作者首先针对国内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与机械类人才需求市场之间进行对比,并针对开展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些许有利于科学建设共享实训基地的途径、方法及运作管理思想。利用本文的研究,作者谨此希望能够为国内高职机械类人才的培養输送动力与创新思维,使其能够利用社会资源向社会反向输送更多优质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柳宏川.谈高校校外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探索,2011(01).

[2]童卫军.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07).

[3]杨鹏,李永明,刘宇,张玉伟,王振朋.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齐齐哈尔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03).

[4]徐祥龙,王卫平.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研究——以呼和浩特市高职园区为例[J].内蒙古统计,2011(06).

[5]樊瑞军.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建设、管理及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常州科教城现代工业中心汽车技术实训基地为例[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作者简介:厉佐葵(1982-),男,湖南蓝山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机电一体化。

猜你喜欢
机械类专业基地建设高职院校
学分制下机械类专业中自动化类课程体系的建设探究
地方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及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目标下的专升本课程体系构建之研究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