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琴
摘要: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的反映过程。思维活动是使我们在学习中能继承人类的知识,并能运用知识来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离开了思维活动,感性认识就无法实施上升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也无法指导实践活动。本文就思维训练提出了几点加强思维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训练;方法
一、营造课堂氛围,培养思维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越大,学习的动力就越足,思维启动就越大。而营造课堂氛围,是培养思维兴趣的基础。有位名人曾说:“语文课堂教学中,导思的过程,若跌宕起伏,有张有弛的流动感,若清新别致,则充溢着灵活和诗意的光辉,则必将营造出朝气蓬勃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极为有益的。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呢?
第一,巧妙设计课堂导入语。课堂导入语若设计精妙,往往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成为培养学生思维兴趣的主要动力。如,在教授《口技》时,先设置教学情境:播放录音《洛桑学艺》,要求学生认真听,并回答问题:录音中洛桑主要表演了什么内容?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一个表演者,在舞台上两手空空,但却能模拟出“泰坦尼克号”的汽笛声,弹奏出凄婉的《二泉映月》,演奏出优美的blues,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这在曲艺中被称为什么?这样便在不知不觉中将学生置入新课中。
第二,捕捉思维火花,激活思维潜能。学生是富有创造性的,他们时而闪烁出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上,不经意中,他们常常能够“语出惊人”。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应善于随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加以引导和调控,从而开启学生思维之门,激活思维学生的思维潜能,打造高效课堂。如在《故乡》中有这样的句子:“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老师讲到这里时提出问题:“这句话中有三个‘辛苦,他们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要重复这个词呢?”此言一出,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这三个“幸苦”的意思相同,但有个别同学却认为这三个“幸苦”的意思不同,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能撞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由表及里,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思考事物能抓住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不是浮于事物的表面。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上。因此,我们应指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深层次思考,从而让学生抓住事物的本质,深刻领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体味教材深层的意蕴。蒲松龄的《狼》,写“一屠晚归”,路上遇到两条贪婪的狼,这两条贪婪狡猾的狼,为了吃掉屠夫,制造了一系列假象来迷惑屠夫。当屠夫发觉它们的企图后,先后机智地毙杀了这两条狼,文章结尾,作者以赞叹的口吻写道:“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如果就文论文,文章的主题只不过是说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与“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人相比,它们的那些狡诈伎俩,只能给人增添笑料罢了。如果我们只是这样来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立意,那就未免太肤浅了。蒲松龄笔下的“禽兽”,是比喻那些类似吃人的豺狼的既凶恶又狡猾的人,这些人在善良的人们面前,耍弄种种花招自以为得计,企图残害人民,结果自取灭亡。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屡见不鲜。
教师这样由表及里,深入地引导学生理解教材所蕴藏的深刻内涵,把握其深层次的意蕴,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于培养学生克服思考问题缺乏深度,浮于表面的缺点将大有裨益。
三、变换角度,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方面考察,可以得到不同的见解,表明了不一样的思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某一特定问题找到许多种不同的解答結果,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发散性思考和理解的情境,找到另外的途径,求取新的解答方法。
当同学们在写作时的思维定势,不开阔思路,单薄内容,这是因为发散性思维不够。以”水滴石穿”为例,同学们通常只能联想到恒心、毅力,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从”水””滴””石””穿”四个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维,同学们能够归纳出以”弱能胜强”或”柔能克刚”;不能忽视”小”的力量;要敢于面对硬敌;顽石是不难攻破的等等观点,这种思维有利于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看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巧设疑问,训练思维的创新性
语文是一门创造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学生思维,让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疑”是探求新知识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的支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学习《孔乙己》这一课文时,教师可设计这样一段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悲剧往往会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受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其含蓄深沉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可以获得答案。”这样一段导语,激发了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目的单一,但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在阅读中发挥想象,探求孔乙己悲剧的原因。
总之,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锻炼的一项重要的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是思维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通过一系列化的思维训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从而可以极大的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