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燕
摘要: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有偏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亟待完善。通过借鉴美国、德国等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经验,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40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35-03
一、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未突出实践性
1.课程内容陈旧,应用性不强
目前民办高校所开设的课程内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陈旧,更新迟缓,导致理论与实践存在差异,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过分强调理论课的学习而忽视对实践课程的开发
在民办高校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理论课占很大比例,而实践课程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学生的大学学习时间有绝大多数在学理论知识,实践课程的学习时间非常少甚至于完全没有,造成理论知识空泛,缺乏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工作转化为职业技能的能力。
(二)“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1.选修课数量不足
学分制以学生自主选课为核心,这就要求高校有丰富的选课资源,而绝大多数民办高校课程资源的开发相对不足,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已开设的选修课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学生选课范围狭窄,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
2.选课缺乏科学指导
对于学习基础相对差、学习积极性又不高的民办高校学生而言,往往会将拿到学分作为学习目标,而不关心所选课程的教学内容。学分虽然修满但知识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师资力量薄弱
1.学历层次偏低,中高级教学科研人才匮乏
民办高校专职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不高,硕士研究生所占比例较大,博士研究生较少,引进来的少部分高学历人才,也只是把民办高校当作是跳板,一旦有更好的前途便选择离职,稳定性较差,且大多数教师无职称或初级职称,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任教师为数不多,导致在民办高校,教师的应用研发能力、学术能力不强,影响到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2.具备“双师素质”教师数量过少
大量缺乏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严重制约着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直接从高校毕业走上教师岗位,缺乏实践经验,对实际生产过程不了解,无法胜任实验课的教学,也没有能力指导学生的校外实践,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及启示
(一)美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产学研合作教育
作为产学研合作发源地的美国,非常重视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多种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并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主要有科技工业园区模式、企业孵化器模式、专利许可和技术转让模式等。通过与企业共建科技园区、研究中心等机构和设施,为学生提供使其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平台,使学生能够掌握实践技能。也可以通过企业和大学共同承担科研项目的研究,吸引学生参与,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产品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研究实践能力提高。
2.教学方式灵活
美国大学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主张以人为本,多用启发式教学。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学生拥有对专业、课程、时间、教师、学习方式等全方位的选择。所设的课程横跨多个学科,强调科学的广度和深度,给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弹性学制允许学生提前毕业,中途休学或者分阶段完成学业。
3.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通识教育起源于美国,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共同的知识基础。大学前两年不分专业,学习通识课程,课程内容广泛,涉及各个学科。大学后两年分出专业,学习专业课和选修课,同时实行弹性学制,设置跨系或校选课制等,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起来,使学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
1.应用导向的课程设置
FH致力于培养具有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相应地,在课程设置上,以应用性为导向,课程体系由基础课、专业课和专长课等三大部分组成。不同专业开设的基础课相同,但专业课各有侧重。另外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专长课,以进行专业深化和专业拓展。让学生在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兼顾应用技术的学习,并进行实际的操作训练。
2.偏重实践的教学过程
在FH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且方式也较为灵活多样,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和学术旅行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实践学期一般要求学生进行两个完整的学期的实践,学生通过第一个实践学期到企业的实践获得更多感性认识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第二个实践学期,学生在教师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充当工程技术员的角色以锻炼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3.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FH要求教师不仅理论水平較高,还必须要有丰富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经验。教师队伍包括教授、讲师和实验工程师。其中教授要有中长期的企业工作经验和两年以上担任部门经理及以上职位的经历。讲师一般来自企业,能够把最新的实践经验和行业发展动态传达给学生。实验工程师毕业于相关专业并已取得相关的工程师资格,且大部分也都有工作经历。
(三)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启示
1.以产学研结合为导向,拓宽人才培养途径
民办高校应该拓宽人才培养的途径,以产学研结合的模式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投入到生产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实践技能。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共同建设的实践教学平台,整合多方教学资源,发挥各方优势,让学生在多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有机会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和实际生产研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2.以能力为本位,改革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急需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多采用启发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还可以适当减少讲课时间,合理安排课堂活动内容,增加学生自学、讨论、研究的时间,使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
三、完善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课程体系结构
1.与时俱进,适时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要时刻关注行业发展的脉搏,紧跟社会经济的发展,教学内容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发展性,要充分体现现代性、前沿性和实用性,要引入行业的发展动向,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不能过分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更要注重知识的应用性。课程设计要科学、现代和实用,理论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基础课以满足专业课需求为标准,专业课以形成职业能力为目标,使培养的人才切合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增加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并落实到位
必须要保证实践课程的开设比例,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来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案例分析、场景再现、举办专业技能大赛等新的教学方式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比重。同时,要配备完善的实验、实训设备,从硬件上保证实践教学有可落实的条件。
(二)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1.对专职教师进行实践能力的培训
通过国家教育部搭建的高职教育师资培养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和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也可以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赴企业和行业一线挂职锻炼,或是让青年教师到企业和行业一线进行顶岗实习,直接參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项目论证、技术改造、产品营销和职工培训中去,可以有效地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2.从社会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作为兼职教师
根据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从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正式聘任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行业专家、社会名家、高级技术人员、技师或能工巧匠,或通过与企业合建实验室、实训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方式,由企业有关专家到学校充当“兼职教师”。
(三)改革“学分制”
1.增加选修课的开设数量
首先,必须要有比较充分、丰富的选课资源,保证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课程。其次,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必须开好两类课程,一是按照学科门类开足一级学科导论课,提供大类学科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二是开出足够数量的学科前沿性课程,让学生了解最新发展动态。
2.调整学分分配比例
由于课程的学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所以,无论哪类课程,都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难度系数合理设定学分,防止学生避难就轻。
(四)加强校企合作
1.订单式培养
企业根据对未来不同规格人才需求的情况,与高校签订培养协议(订单),然后由学校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培养,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
2.引企业人校园
由高校提供场地,企业将一部分生产线建在校园内。通过将工厂和车间引入校园,工学结合,可以适时地将课堂搬进工厂和车间,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工人,理论与实践结合更紧密,实践技能也能够快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