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英 陈志婷 邹海萍
[摘 要]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術手段,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轴对称图形;数学活动;信息技术;融合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67-0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能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些图形你们一定都见过吧?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图1,并显示每个图形的对称轴)
生:沿着某条直线折叠,直线两边的部分都能重合。
师:数学上把它们叫作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评析】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美观的、贴近生活实际的图形迅速引出新课“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
二、 探究活动
1.利用投影演示剪纸
师:这里有一张卡纸,我先将卡纸对折。猜猜看,老师剪的是什么?(快速地剪,然后展开)哈哈,是一棵小树。请观察这棵小树,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一条线。
师:这是一条折痕,它左右两边的图形是怎样的?
生:是相同的。
师:现在我沿着折痕对折,两边的图形怎么样啦?
生:完全重合。(师板书:完全重合)
师: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评析】教师利用投影直播剪纸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完全重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2.利用格子图找对称点
师:为了便于探究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老师把小树请到格子图里。(如图2)
师:仔细观看动画,看一看、数一数,你有什么发现?(动态演示)
生1:点A和点A′的连线与对称轴相交且垂直于对称轴。
生2:有个画面中点A和点A′重合。
师(课件再次演示点A和点A′重合):将小树沿着对称轴对折,点A就会和点A′重合。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两个点称为对称点。
生3:点A到点A′的距离是6小格。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小格?
生3:点A、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
师:再来看一看点B,它的对称点在哪里?(请学生上来标出点B的对称点)
师:他找对了吗?点B和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1小格,这说明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下面大家也来动手找对称点吧,看看一分钟内谁找得又多又准。
师:对称点是不是很多,找也找不完?确实是这样的,轴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教师指着对称轴上的点E)难度加大啦!点E的对称点在哪里?先讨论,再举手说一说。
生4:在旁边。
师(点左右两边问):在这里?请看点E的动态演示。
生5:在原来的位置上。
师:是的,对称轴上的点的对称点在原位。
【评析】教师营造了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准确地找对称点,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了学生,体现了“以生为本”的课堂,实现了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3.利用格子图补全轴对称图形
师:这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其中一半(如图3),请你猜一猜,补全之后它是什么图形?
生1:五角星。
师:太棒了!要快速补全这个轴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办法?谁来说一说?
生2:用尺子画。
生3:数出相同的距离。
生4:把对称点标出来再连线。
(以上回答,教师没有立刻点评,而是先播放一段微课视频)
师:我把李××同学补全这个图形的过程拍了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学生观看视频)
师:你看懂了吗?你明白了什么?
生5:找对称点。
师:对称图形有无数组对称点,所有的都要找吗?
生6:找角上的点就可以了。
师:角上的点,我们称为关键点。你还看懂了什么?
生7:找对称点要数相同的距离。
生8:要依次连线。
师:哪位同学能把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完整地说一遍?
生9:确定对称轴后,第一步,找线段端点作为关键点;第二步,数出相同的距离;第三步,定对称点;第四步,依次连接对称点。
【评析】教师利用微课,通过学生教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画图步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个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加了实践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畅所欲言,分享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我们今天学得很棒,为自己鼓掌吧!加好油了,你们有信心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四、实践操作,提升能力
1.任务一:猜一猜,谁是我的另一半(如图4)。请4位学生到屏幕前拖动脸谱,其他学生在练习纸上连线。
师:这4位同学操作对了吗?如果老师这样拖动,可以吗?
生1:不行。
师:它们的形状也是对称的,为什么不行?
生2:脸谱的颜色也要一致。
师:真棒!脸谱左右两边的颜色、形状、图案都要保持一致。
【评析】教师利用相关软件制作了能随意拖动的脸谱,让学生拼接。利用脸谱不仅要求图案、形状对称,还要求颜色也对称的特点,深化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
2.任务二:判断,下列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对了吗?(如图5)
师:①号图形哪里画错了?请你指给同学们看。
生1:右下角的对称点找错了,应该是距离对称轴4小格的位置。
师:你为什么判断②号图形画错了?
生2:对称轴如果是竖的就对了,现在是横的。
师(小结):对称轴不仅有横的、竖的,还有斜的,画图的时候首先要看清楚对称轴的位置。
【评析】教师设计的任务二中,3个图形的判断难度越来越大,学生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强化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很多举世闻名的建筑都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一起来欣赏吧。
【评析】教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使学生对数学美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剪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俗艺术,现在就用我们的巧手折一折、剪一剪,看谁剪得又快又美。一边剪,一边思考:剪纸中蕴含了什么数学规律呢?(出示下表)。
师:谁剪好了?把你创作的轴对称图形举起来。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评析】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剪出了精美的图案,既复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又运用了轴对称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
[总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在“轴对称图形”一课中,教师做到了把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深度融合,将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分别利用了校园网络传输功能、微信的拍照与上传、教室一体机的各种功能、投影仪、精美课件、微课,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学。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特征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备的动画、声像资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动静结合,使学生思考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从而达到使学生领会、突破难点的目的。特别是微课的引入,直观、具体、有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李琪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