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
今天,听张老师执教一年级课文《春笋》。张老师用一课时完成了全文的教学任务,真是一节高效的低年级阅读课。张老师的课堂为何如此高效?我在听课时发现,张老师的学生已经养成了非常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专心倾听的习惯。张老师执教的是下午第二节课。按理说,这是很容易让学生分心或疲劳的时段,但在这节课中,我看到这班学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激情,四十多双亮眼睛始终紧盯着老师、黑板或大屏幕。当有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个个聚精会神专心聆听。也正因为听得很认真,同学们总能正确地评价他人的朗读或对问题的思考。这对一年级学生而言,是多么难能可贵啊!
其次,是大声发言的习惯。直到现在,有几个学生响亮的声音还在我脑海中回荡。听课时,我一次次感到精神振奋,那是被学生们带动的。每一个独立回答问题的学生声音都是那么响亮,每一次齐读的声音都是那么悦耳。此时,无论他们回答得正确与否,不管他们朗读的节奏怎样,你都会会心一笑,多可爱的小家伙啊!
第三,是课前预习的习惯。虽然仅仅是一年级,但是从学生们的朗讀与课堂发言看出,他们的预习习惯非常好。在老师出示实物春笋,让学生们说说春笋的样子后,学生们很快就准确找出了文章里的相关句子。朗读课文时,几乎没有哪个学生出现磕磕绊绊、结结巴巴的现象。当时我就在想:会不会是知道要听课,提前“铺垫”了呢?问了张老师,原来这班学生从一年级上学期就养成课前把文章读熟的习惯。看来,有些习惯是可以提前培养的。
第四,是主动识字的习惯。在检查生字词时,张老师几乎没有费多少力气,而是直接让学生去互相提醒。学生们用“大家要注意……大家跟我读……”这样的句式来强调平翘舌、前后鼻音等容易读错的字,其他同学则认真地跟读。在学习生字的书写时,老师只说了一句“谁会记”,剩下的就是学生们自己的事情了。从课堂表现看,全班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识字、记字的常用方法。
这次听课,我很受触动。张老师是一位普通的一线老师,但她带班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们都有良好习惯。这些良好习惯哪里来?当然离不开日常的引导。从这一节课上,我们可以想见,张老师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视,以及培养习惯的巧妙精当的方法。正因为张老师把工夫花在了平时,所以才有了我今天看到的高效课堂。
其实,上面提到的几个良好习惯都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强调的内容。可在教学中我们又常常看到不少学生与这班学生的差距。我想,责任不在学生。
课堂提效,让我们从培养良好习惯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