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奎 李芬莉
摘要:国际和国内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培育创新人才的关键,在于创新型师范人才的培养。本文在详细阐述创新型师范人才本质的基础上,论述了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存在“思想政治素质偏移”、“知识视野狭窄”、“性格习惯欠完善”三个问题,并从“强化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程的科学化水平”、“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师范院校;创新人才;创新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13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45-03
一、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的背景及概念界定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社会分工和工作内容越来越复杂,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造就需要系统化、专业化的教育,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基础教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要提升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创新型师范人才,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和主要路径。
对于创新的本质,本文比较认同刘道玉在2009年提出的“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不安于现状的冲动或躁动”。人只有有了从事某种行为的冲动或躁动后,才会产生兴趣,会设想出一系列新思维、新想法,为顺利达成自己内心目标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对于教师的本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是一类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按照《教师资格条例》,教师需要获取相应资格证书后,才能从事教书育人、培育人才的工作,所以,教师需要接受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等方方面面的综合培训。
结合上述对创新、教师及学者的论述,本文认为创新型师范人才,必须知识结构科学合理,具有批判、辩证思维,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知识结构科学合理”指的是,创新型师范人才应具备从事所任教课程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具备教学工作所必须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具备课堂教学技能、文字书写技能、班级管理组织技能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技能。“具有批判、辩证思维”指的是,创新型师范人才应具有持续深入改变现有教学方法、内容的意识和想法,善于学习,致力于终身学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的是,创新型师范人才自身性格良好,从善、向上、果敢、乐观,能用自身的品行引导、熏陶学生热爱国家、服务人民、融入社会、传播正能量。
二、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
基于创造型师范人才的本质特征,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创新型师范人才培养在当下主要存在“思想政治素质偏移”、“知识视野狭窄”、“性格习惯欠完善”三方面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素质偏移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外多元文化、多种价值观快速涌入国内,涉世不深、思想尚未成熟、缺乏足够识别力的师范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上极容易出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上“崇洋媚外”。部分师范生对国外的一切一味崇拜,传播错误言论、思想,自由化思想严重,信奉西方普世价值观。二是行动实践上“离经叛道”。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人们思想活动呈现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一些师范生理想信念开始不坚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
(二)知识视野狭窄
我们知道,当前创新型师范人才知识视野狭窄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知识和教师教育技能知识这两方面。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师范生,要想在学习、科研、教学技能等方面有所创新,需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需要潜下心,研读自身专业的已有文献,有时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汲取、相关领域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才能取得一些创造性成果。与此同时,创新型师范人才还需要必备的教师教育技能知识。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师范生,往往会在这方面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不能很好地组织好课堂秩序,遇到一些学生问题,控制不住自身的情绪;教学过程大多以自身为主,强调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有时还会忽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有些理科师范生毕业之际甚至连简单的实验器材使用都不会。
(三)性格习惯欠完善
如前所述,我们知道,创新型师范人才健康的性格特质应该包括从善、向上、果敢、乐观。在现今的师范院校中,教师重物质现象让师范生逐渐丧失了“从善”,教师教学方法陈旧现象让师范生不再追求“向上”,教师身上“师贵生贱”现象让师范生不敢“果敢”,教师遇问题畏难退缩现象让师范生放弃了“乐观”。
三、创新型师范人才的培养对策
针对培育创新型师范人才出现的“思想政治素质偏移”、“知识视野狭窄”、“性格习惯欠完善”三方面问题,本文列出“强化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升课程的科学化水平”、“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三条对策。
(一)强化师范生思想政治素质
培育创新型师范人才,强化其思想政治素质最为迫切。首先,打造校园网络化宣传阵地。校园宣传阵地不应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校报、电台、宣传橱窗、条幅,而要向校园贴吧、BBS等有特色的网站迈进,更要向微博、微信等有活力的自媒体拓展。要建立这些特色网站与发展校内这些自媒体,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宣传新阵地建设,需要这些宣传阵地的工作人员及时创造、更新、完善宣传阵地的界面和宣传内容。
其次,组建一支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政教育工作队伍。队伍应包括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骨干、各院系辅导员和学生骨干。对于这支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强化的问题,学校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通过组建包含校内外专家学者在内的报告团定期进行培训、鼓励参与国内思政教育相关培训、举办研讨会与座谈会等方式,锻炼他们运用新媒体进行宣传的能力,强化他们的政治把关能力。
最后,继续坚持传统思政教育方式。即持续加大开展课堂教学与校园传统媒体宣传的力度,号召师范生去贫困地区支教、参加各种志愿服务、从事各种社会问题调查等,鼓励师范生到革命先烈故居、革命战争遗址、烈士陵园、红色主题展览等地接受精神洗禮。要利用好这三种思政教育方式,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要高度重视传统思政教育方式,成立包含宣传部、学生处、校团委、人事处等部门在内的统一协调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加强校内相关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制定出台学校整体性、全局性的思政教育制度体系和具体实施办法。二是选拔委派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好的教师骨干或学生骨干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相关部署和安排。这些负责人要通过教学科研、外出实践、参观学习等系列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让师范生筑牢共产主义信念。
(二)提升课程的科学化水平
一名称职、合格的创新型师范人才,应有厚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和娴熟的教师教育技能。为培育这些,应从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体系人手,提升师范生培养课程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完善理论课程体系。高师院校应成立包含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一线中小学教学名师在内的理论课程体系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负责构建培育师范生的教材遴选、课时设置、教学安排等工作,列出培育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提升教学技能的书目清单,详细制定这些教材所需的教授课时和教授时间。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委员会要根据教学实际和社会的发展,定期对书目清单、课时设置、教学安排进行完善修正。
二是完善实践课程体系。即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和“城市农村双实习”制度。“校内外双导师”是指师范生一方面接受校内导师的指导,另一方面接受中小学教师的指导。“城市农村双实习”是指师范生先在较发达的城市中小学进行实习,再到欠发达的农村中小学进行实习。推行这两项制度,师范生能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断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习锻炼教师教育技能,极大提升未来立足中小学教师岗位的工作能力。
(三)打造创新型教师队伍
培育好创新型师范人才健康的性格习惯,关键在于师范院校具有一支具备从善、向上、果敢、乐观品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此,需要从“邀请创新型教师典型来校作报告与访学”、“本土孕育为主、校外引人为辅”、“创新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是邀请创新型教师典型来校作报告与访学。通过邀请创新教育领域国内外知名、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典型,来校作报告與访学,向广大师生传播最新创新教育的成果,同时还让广大师生现场领略、接受其高尚人格魅力的熏陶和教育,强化感官冲击和内心认同。
二是坚持本土孕育为主、校外引人为辅,提升教师队伍内在品质。本土孕育是指,学校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保障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高生活待遇水平,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身到提升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活动中去,同时还要鼓励那些在教学或科研上有独到建树的学高身正的教师,“传帮带”其他在这些方面能力欠缺、不完善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内在品质。校外引入是指,学校通过薪资、住房、人文环境等优势吸引、留住校外在教学或科研具有突出成绩的德才兼备的教师,让他们为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作出榜样示范性的贡献,从内涵与外延的角度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本土孕育的还是校外引入的教师,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对他们的继续教育培训,以保证他们得到源源不断的纠正自身问题的机会和平台,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品质。
三是创新教学方法。师范院校的教师要通过听报告、网络学习、查看视频等方式认真学习那些有利于学生从善、向上、果敢、乐观四种品质培育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并结合教学、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际教学与科学过程中加以利用,培育学生健康的性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