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敏
摘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金融的参与与支持,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发展现代金融业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积极的影响。本文在此背景下对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支持 金融服务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030-01
随着现代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的推进,各项改革举措的逐项落实,涉农金融服务市场得到不断拓展,涉农金融创新服务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突显出传统涉农金融服务固有的问题。
一、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涉农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更加旺盛,国内金融市场体系需调整单一结构。银行体系配置金融资源过度依靠短周期、低风险偏好的,储蓄向投资的有效转化将难以实现。当下,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使得金融需求多样化,现代化农场的出现,农产品的一系列规范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等的出现,促使贷款对象发生了变化,贷款金额不再是小额分散,而是向大额集中转变;农业主体不再只是农户,而是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贷款方式发生变化,开始向资产类抵押转变,也不再是小额信用;贷款期限也不再短期贷款需求,而是向中长期转变,结果造成金融信贷供给现代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不足。
(二)金融机构体系不丰富
目前针对农村的基层金融服务总体不足。涉农金融信贷品种主要是(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贷款期限短,贷款额度低;(2)一户多保贷款:贷款期限短,贷款流程复杂;(3)联户联保贷款:风险共同承担,期限短。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种类的信贷品种,普遍存在贷款期限短、额度低的缺点。与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要在多方面不能匹配。
(三)金融创新功能不强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过程中资金需求发生新的变化,金融机构需及时调整服务理念,在具体工作中服务模式需要及时创新,增强开拓创新意识。金融创新仍存有停滞和等待阶段。此外,贷款融资成本仍偏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低下,审批环节过多等问题仍然突出。
二、发展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服务创新建议
(一)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
发挥涉农金融对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引擎作用,需要有支农机构的广覆盖。在强调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大涉农金融服务“三农”力度;支持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县市当地;对村镇银行设立模式进行优化;扩展县市覆盖面,抓紧研究制定农村信用社省联社改革方案等。
(二)扩充金融机构体系
金融体系通过提供消费贷款、商品流通贷款等融资方式支持农业发展,有效提升农产品消费能力,促进农业需求端转型升级。在农产品流通服务上,通过提高农业产业链的物流效率,给农业产品需求端提供极大便利,有效推动农业消费端发展。目前,金融支持农产品流通贷款占比逐年增多,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已成为金融支农重要科目,较好地支持了农村产业融合和流通体系快速发展。从支农资金运行效率上看,融资主体以单个或合伙的农民为主,组织化程度还有待提高,但农村新型生产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满足率不断增加。通过丰富金融机构体系,不断发展农业多种功能,使得农业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比如健康养老、旅游、文化、教育等产业,发展具有特色的旅游村镇、新型牧场式乡村旅游体系。利用金融力量扶持农产品深度加工、涉农物流等方面,全面激活农村经济的整体活力。
(三)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
涉农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将推动银行创新信贷方式;多方面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融资保障。涉农金融对农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推进农业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性地整合境内外各类优势资源,促进农业贸易投资便利化。立足农业实体,加快发展各类涉农金融业态,补齐涉农金融服务不足,如进行分期金融服务,扩大涉农金融的融资规模,推动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农业的方方面面,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规模化经营将使得农业融资需求转向规模化,为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带来新机遇和挑战。当前农业成本高、资源开始出现短缺,增加农村金融规模、增加服务面是關键所在。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化农业的不断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深度参与才能与国际国内市场有效对接,形成健康的价值循环。涉农金融服务创新是发展现代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部分, 需要积极创新的金融服务模式,适应我国经济的未来发展。随着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重塑金融服务模式,为现代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喜梅,陈学明,覃清蓉.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5(13).
[2]张毅.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查与思考--以怀化会同县为例[J].金融经济,2015(2).
责任编辑:杨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