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民堂 王小青 冀祥 许玮玮
[摘要] 人才培养模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和重点。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包括核心能力、业务能力和发展能力的职业能力结构,并构建了工商管理专业“基于能力”,涵盖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训练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基于能力;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5-5843(2017)01-0103-06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701021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学生设计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保证理论教学体系系统、规范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提升,培养能够适应现代职场环境、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
一、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分析
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专业社会实践的一种专门的人才类型,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或专业人才[2]。众多的相关研究分别从不同侧面或不同视角对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点做了阐述和归纳。共识度相对较高的观点认为,与其他类型人才相比较,应用型人才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应用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围绕着一线生产的实际需要加以界定的
与此相应的课程设置特别强调基础、成熟和适用的知识,至于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对学科前沿性未知领域的探究则不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点。
(二)应用型人才的能力体系以满足一线岗位的实际需要为核心目标
在能力培养中特别强调对基本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应用,而对于科研开发能力没有更高的要求。
(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强调与一线岗位实践的结合
更加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实验教学、生产实习等),通常将这些实践教学环节作为学生贯通有关专业知识和集合有关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和手段[3]。
总之,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
二、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传统的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学科的全面性、知识的系统性、技能的高端性、理论的前瞻性。从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外延及其特点不难看出,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特征在于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这种工作能力是服务于生产、技术、管理或业务等工作的;或者说,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在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构建中,始终贯彻“基于能力”的指导思想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理论教学、实践训练还是素质拓展,都必须以“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为核心,都必须围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安排。
在市场调研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反复地研讨和论证,工商管理专业确立了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培养体系“三位一体”的“基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一)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结构分析
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必须满足市场需求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高等院校同样应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人才。
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合格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应具有体现专业价值的核心能力、从事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和具有向一定的管理领域拓展的发展能力(如圖2)。
1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以科学思辨为依托,识别正常与异常、受控与失控,并运用管理技术和方法改善管理状态的管理诊断与改善的能力。管理本质上就是一种改善行为,通过不断地改善和改进,一次次达成新目标。在管理实践中,一方面,异常和失控的大量存在直接影响着组织绩效;另一方面,或者由于环境的时过境迁,或者因为组织的战略变化,原来的正常可能变得不正常,原来的受控可能变得失控。不断地识别、发现这些异常和失控并设法解决,以维持正常和受控,是管理者永远的使命。因此,管理诊断与改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价值的集中体现。
2业务能力。业务能力是以管理职能为依托,从事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职能管理的能力。著名管理学家斯蒂芬·P·罗宾斯博士在他的《管理学》中给出了管理的定义。他认为,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换言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是管理的基本职能,组织管理就是这些基本职能的良性运转和持续改善。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业务能力必须以管理的四大职能为依托,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履行基本职能,以达成既定目标。
3发展能力。发展能力是以积累创新为依托,统筹、策划、领导本专业领域某些专项管理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运用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和业务能力在一线管理岗位从事职能管理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继续学习、不断提升核心能力和业务能力的同时,积累管理经验,大胆创新,通过几年或者更长时间的磨练可能成为本专业领域某些专项管理方面的领导者或领袖人物。
(二)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理论教学体系设计
无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还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都是核心和根本,关键在于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针对性的、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4]。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见图3。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设计的指导思想:(1)基于职业能力培养。按照课程对能力培养的贡献度规划和安排课程。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必须立足于培养学生以科学思辨为依托的管理诊断与管理改善的核心能力;以5~7门核心课程重点传授本专业领域有关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系列讲座和一定程度的前瞻性教育给发展能力留足空间。(2) 精讲多练。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传授上,至于有关阶段、步骤、要求等介绍性内容,通过项目训练、案例讨论等环节加强训练。(3)在课时、学分的安排上,向模拟实验、项目训练、案例讨论、职场训练等实践训练环节倾斜。
(4)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融合。在设计理论教学体系的同时,考虑各门课程的实习、训练环节,以保证能力培养的落实。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设计的具体做法:
1重新审视某些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基本做法是要考察原来所开设的课程是否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以及对学生职业能力提高的贡献度大小,对于贡献度小的课程,应予以舍弃。同时,从专业管理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出发,确认必须开设的新课程或课程内容。
2对内容相关度比较大的课程进行整合,体现时代特征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为了避免某些课程在内容上存在重复、浪费的现象,需要站在专业人才培养的高度确定所有课程的教学内容,加强课程之间内容的联系和衔接。
3在课程内容上,不追求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以理论够用为原则,增加与课程配套的实践性环节和实践性课时。
4改进教学方法。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考试结束全忘光”为“教师和学生互动探讨,变知识为能力”,增加学生参与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知识学习和应用的效果。
5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着管理经验的丰富,完全有可能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这将对他们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可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以及为深入学习提供基础知识的课程,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20世纪,最伟大的管理学家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高等教育界逐渐形成了一股新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国内诸多高校近些年也纷纷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实践环境的强化,因为人们已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5]。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和职场培训两个方面的内容,共同围绕着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进行(见图4)。
图4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训练学生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具备从事工商管理相关工作的基本专业能力。具体环节包括:(1)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认识实习是学生进入专业教学阶段之前统一安排的参观性实践环节,目的在于通过认识性实习使学生对各类工商企业(公司)的管理体系具有一般的了解和初步的感性认识;认识实习的组织方式为从制造业、销售业、物流业等行业中选择3~5家企业或公司,由老师带队,班级统一组织参观,聘请参观单位有关部门领导介绍管理体系和经验。(2)专业模拟实验。专业模拟实验是伴随着专业课程理论教学而开设的基本业务训练和上机操作实验,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模拟实验和ERP沙盘实验。专业模拟实验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这些实验和模拟训练,加深学生对管理专业理论、管理业务方法和管理业务流程的理解和熟悉。计算机管理模拟的内容包括计划管理模拟、生产组织模拟、质量控制模拟、经营决策模拟等方面;模拟实验的组织方式是以班或组为单位安排实验;模拟实验的考核方式是“实验报告+实验表现”。(3)情景教学。情景教学包括案例教学和管理系列讲座两个部分。案例教学的目标在于把理论讲授寓于实际状态空间之中,在现实环境背景下学习和领会管理原理,促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是每门课程选择3~5个典型案例,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采用大班交流与点评、分组对抗辩论等形式深入和共享讨论成果;案例讨论的成绩以20%计入本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系列讲座的目标在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融合各门课程的知识边界,强化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可用性)和应用性(如何用);系列讲座的组织方式是系里每学年统一组织10场左右的讲座(现实经验型、典型案例型、理论研究型),学生自愿选听;系列讲座的考核方式为学生按照培养计划要求足量选听讲座,获得相应学分。(4)毕业实习与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的目标是培养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安排在第8学期,分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个阶段,毕业实习的时间为4周,毕业设计的时间为12周;毕业实习与设计环节的组织方式为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一条龙,即采用校内老师和实习单位聘请老师联合指导的形式,从学生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中选择课题,结合毕业实习(顶岗实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和设计,最终形成毕业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毕业实习与设计的考核采用现场答辩与实习表现相结合的5级评价制。
2职场培训。职场培训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习惯,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具体包括3个环节:(1)职场教育。职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意识、职业责任,掌握求职技巧,帮助学生做好职前准备,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职场教育的组织方式是系里在第7、8学期邀请企业和相关机构专家做3次左右的报告或讲座;考核方式为出勤考核,学生满勤即可获得1学分。(2)职场训练。职场训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职业素养,是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的职场环境中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为期1年左右的训练。(3)项目训练。项目训练是将专业课程中的核心内容项目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真刀真枪的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相应的业务能力。
(四)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素质培养体系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除了具备现代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外,还应该具备职业管理者必要的一些职业素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主要包括管理思维、职业资格、团队合作以及职业习惯等方面。(1)管理思维。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动、理性决策与行为决策并重;科学评判正常与不良、正确识别受控与失控;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2)职业资格。组织职业资格教育与培训,获得经济师资格证书、工商管理资格证书、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等从业资格证书。(3)团队合作。融入团队、与人共事;有效沟通,调动和协调团队成员共同达成组织目标。(4)职业习惯。主动承担任务、主动调查研究、主動献计献策,不断增强工作主动性;目标明确、流程明确、节点明确,不断改善工作绩效;自加压力、自我鼓励,不断调动工作激情。基于能力的素质培养体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活动与社会服务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完成有关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并获得相关的专业资格证书,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素质培养体系主要包括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职业培训与资格认证(见图5)。
图5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1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应用型管理人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仅仅依靠理论课上教师传授相关专业知识来培养是不够的,还必须得到学生、管理部门及相关人员的配合与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浓厚的团队氛围和学科竞赛,都对学生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训练具有重要作用。社團活动与社会实践对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组织与协调能力的培养以及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院、系、班组织的各项党团活动、社会调查与体验、支农支教活动、社区服务活动、校内社团活动,以及校内、省内甚至全国范围内的竞赛活动,使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管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具有基本的社会意识和责任感,日积月累,使学生养成基本的政治人文素养和人际沟通与组织能力。
2能力等级与资格认证。能力等级与资格认证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专业培训和学习,考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掌握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和技巧,能够胜任一般的管理工作。该系统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水平和能力、从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等。
三、基于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彻底转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 [6]。基于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贯彻落实,需要在课程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应用型师资培养等方面下足功夫。在基于能力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中,需贯彻以下原则:
(一)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根据上述方案,通过课程的能力贡献度研究,对传统理论课程进行调整,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减少纯理论教学的比重,注重职业能力和管理工作方法与技能方面的训练,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培养计划中的比例,建议实践教学占本科段总学分的1/3左右。
(二)推广体验式、项目式、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
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在教学课程中广泛采用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的体验式教学和案例教学,创新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完成管理方案设计等项目。案例教学方式下,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一般课外时间以1:1与课内实践匹配,学生在课外主要完成资料收集和讨论,课内时间用于案例交流和教师点评。
(三)重视管理类实习实训基地和实验室的建设
专业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主要通过集中实习的方式完成,要广泛联系和落实各类企事业单位,将其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加大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配套各类实用的管理实训软件。
(四)鼓励教师利用各种机会深入企业锻炼和实践
实施基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主体是教师,必须尽快提升教师在管理实践方面的经验,建立激励机制和措施,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进入企业进行相对稳定的顶岗锻炼和实践,鼓励教师完成与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同时,在教师的考核管理和收入分配上向实践教学倾斜。
参考文献:
[1] 朱正伟等.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2] 邹晓平.高等学校的定位问题与分类框架[J].高教探索,2004(3).
[3] 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7-18.
[4] 向秀英.地方商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思路探讨[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4):125-126.
[5] 岑丽阳,黄河,魏格坤等.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 高教论坛,2007(4):52-54.
[6] 钱国英,王刚,徐立清.本科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及其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05(9):17-20.
The Study of Capabilitybased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WEI Mintang, WANG Xiaoqing, JI Xiang, XU Weiwei
(City Colleg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Shanxi 710049, China
)
Abstract: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is the program of building specialt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the core and key of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in China.Based on investigation,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s that applied talents in management specialty should have the vocational ability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core competence,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development ability, thus it will be the foundation to build “capabilitybased”, covering the trinity appli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which includes theoretical teaching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quality training system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Key words: capability-based; applied talents;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责任编辑:申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