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2017-05-30 10:12于风单祥和
体育风尚 2017年10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体育教学

于风 单祥和

摘要: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可以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指导而达到目的,还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改善学生的健康心理,具体做法是: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体育环境。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育人为本。教学中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表现自我。通过体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尊重对手,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育人为本;健康心理

21世纪随着生活的改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提高。但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上存在令人困扰的问题。如果学校体育能把传授体育基本技能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我认为,这不失为一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式。

一、体育课堂教学方式对学生心理影响

教育是具有生命的一项事业,它不只是关注生命发展,还要基于生命的需求。体育是高度表达生命力的实践活动 。自主、团结合作、自信、奋力拼搏、沉着冷静等精神特质和心理因素都会在体育活动中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这就是体育独特的地方。假如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体育活动的情境,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那么,我们的体育教学就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通过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建立健全的心理品质?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运作,不然,过分的形式主义会让学生产生逆反,效果肯定不会很好。

人的一生中都要和别人交流,而交流基本是在互相联系的群体中。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世界和感知世界的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同学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我们在体育课堂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注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其中的兴趣,促使每个学生,尤其是缺乏锻炼的学生,尽量地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体育教师应具有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从教育学生、关爱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存在感,这样,学生犯错了才会虚心接受老师的指导,而不伤害自尊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强。每一堂课都要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感到体育课是一门集体课,大家要相互帮忙,共同拼搏才能完成,让学生体会到班集体的力量。这种重视生命的健与美、肉体与精神浑然一体的文化传统是我们今天体育教育和生命教育发展的重要源泉。

二、教学中做到育人为本

教学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以育人为本。课堂教学过程一定要树立大胆让学生自主学练的思想,让学生享受运动的快乐,并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现代体育教学,重视学生自主锻炼能力,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时代的要求。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都是以技术教学为中心,学生缺乏自我发挥的空间,教学只是偏重老师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效果偏重于“学会”某项技术,而忽视“自学”“会学”“会做”等的方法指导。在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的旧观念下,忽视了学生情感意志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笔者认为,体育课堂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真正让学生拥有自主权。教师应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探索性的问题给学生充分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有认同感。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去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优良品质,这样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学有所得,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情感体验。

三、培养自强不息精神,建立良好心理素质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竞争意识、协作精神和尊重对手,关心他人的优良品质,提高學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组织好各种各样的竞赛和游戏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公平竞争”的观念,使学生明白“公平竞争”即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为增加体育比赛趣味性,可根据学生性别、体质、技术等方面的差异,动员学生树立敢打敢拼的信心,取得名次值得表扬,但是更应该鼓励勇于拼搏的学生。作为普通学生,团队合作,不抛弃不放弃的体育精神,是老师要灌输给学生的,让学生从体育锻炼中理解并养成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品质。比赛中,由于各种原因,队友发挥失常这种情况下,队员间更要相互谅解、鼓励与支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相处得更融洽、亲和,取得成功的机会也就更大。

当然,体育教学中除了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要注意把吃苦耐劳、共同进步的意识迁移到其他的教育教学中去,教育学生要善于合作,敢于竞争,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更全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发展。

四、结论

(一)成功源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学生能够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

(二)体育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性格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

(三)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体育课主要不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一专业或职业直接提供认知基础,而是为学生的快乐、健康、幸福生活,充分感受生命力,体验情感,增强意志力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马洛斯.人性能达的境界[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5.

[2]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2-8.

[3]陈淑奇.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道德本性[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1.

[4]丁兆雄.透视体育课程中的生命教育[J].体育学刊,2008(6):72.

[5]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65.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体育教学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浅谈引起学生心理错位的因素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