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状况调查①

2017-05-30 09:18李珊珊于永娟陈萌
中国商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调查

李珊珊 于永娟 陈萌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影响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和发展方向。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对某应用型地方院校的部分专业在创新创业动机、思路及制约因素等方面开展了调查,发现该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有余、规划不足,所选行业、地点与学生的专业、经历密切相关,学生对创业的期望与选择存在个体性差异,阻碍大学生创业最主要的问题是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并从政府、高校、社会和学生四个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应用型地方院校 创新创业意愿 调查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b)-185-03

创新创业是应对高校就业压力,提高就业、创业质量,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应用型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做好应用型地方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更好地了解应用性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思路、制约因素等,有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本文对某应用型地方院校的学生开展了抽样调查。

1 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调查对象:根据某校的专业构成,采取分层抽样法,随机抽取450名本科生。其中,男生202人(45%),女生248人(55%);2016级153人(34%);2015级149人(33%),2014级148人(33%)。

数据统计:将数据录入Excel,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对创新创业态度分析

在对学生创新创业态度调查时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都有较高的热情,有72.86%的大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有兴趣,其中很有兴趣的占33.81%,比较有兴趣占39.05%。在对各专业、各年级的分类统计中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支持创业的学生比例越高,在各专业的比较中发现,经济管理类专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明显高于医学类的学生。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媒体、学校等对创新创业的宣传,大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同学逐渐增多,在问及具体的创业想法时,有50.48%的同学表示有创业的想法,其中36.67%的同学有想法但是不知道如何实现,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认为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同学占到了50.89%,认为风险大且因为缺乏实践经验使得创新创业不容易的占到37.14%,而不感兴趣、不关注、无创业想法的同学仅占极少的一部分。

2.2 创业时间段选择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选择在毕业之后3~5年内进行创业,其次是打算在大四期间进行创业的学生较多,占到30%,这两个时间段是学生选择创业的“高峰期”,也是学生们理论知识学习结束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后的时期,年龄大概在25~30岁之间,恰好是身体强壮,思维活跃的时期,由此看出学生们选择创业的时间相对理性,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见图1)。

2.3 创业地点选择分析

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希望将创业地点选在二线城市的比重超过了一半,占69.52%,然而希望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或者三线城市创业的大学生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19.52%和10.95%,在对影响学生选择创业城市的调查中发现,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特点、各类城市的房价、交通、户籍、政府政策的稳定性等都是影响学生选择城市的因素(见图2)。

2.4 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扶持自主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关注度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关注程度比较低,其中偶尔关注占比为60%,不关注的占比20%,一点也不关注的占比4.29%。说明有创新创業想法的大学生对于国家政策的认识不足,间接形成了创新创业方向不明确和经验不足的障碍。

2.5 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

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认为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有一定作用的同学占比为64.76%,认为非常有必要的占比19.52%,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有较强的认同感,但是在对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调查中发现,有194名同学没有参加过创新实践活动,参加过大学生创业基金、挑战杯等各类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的同学总计占比为57.3%。一方面,没有参加过的同学大部分为低年级学生,他们入校不久还没有遇到相关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当前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部分源于学校组织的创新实践活动,活动较少,形式单一,缺乏知识性、趣味性,不能很好地吸引同学们参加;一部分是国家或省级项目,该类项目对学生素质要求较高,学校对该类活动的组织与培训缺乏系统性,学生对自身能力缺乏自信,导致参与度低。

2.6 学生选择创业的方向

在对有意向创业的学生进行调查时,大学生创业主要集中于餐饮、互联网及其他方面,占比分别为38.1%、18.57%、27.62%,而对技术要求较高的IT、科技生物等方面占比较小。说明该校学生的创业层次较低,进入的都是门槛低、技术含量较低、对创新性要求不高的行业。

2.7 创业过程中的障碍分析

在本次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障碍较多,主要集中在缺乏社会经验、资金短缺、方向不明确等方面,分别占到42.38%、25.24%、15.24%,而家人反对、心理承受力、创业风险等其他因素所占比重较小。不难看出,大学生要想创业必须首先明确创新创业的方向,提高自身素质,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次调查利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本校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展开调查,比较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机、思路、制约因素等,通过调查,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学生对创新创业热情有余,规划不足。学生对创新创业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也愿意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尝试,但是学生对在进入某行业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如何筹建公司,需办理哪些手续,建立公司该如何开展业务等所知甚少,他们无论从心理抑或知识储备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其次,所选行业、地点与学生的专业、经历密切相关。该院校学生一般选择在二线城市,欲进入餐饮、互联网营销等领域进行创业探索,学生对所选城市与行业分析相对客观、谨慎,避开竞争激烈、对创新性要求较高的高科技行业,避开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的城市,符合应用型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有利于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获得平稳成长的空间。

再次,学生对创业的期望与选择存在个体性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性别、年龄和有无工作经历对创业的态度、行业、时间有显著性差异。在三个年级中,男生、年级高的、有工作经历的学生对于创业的热情要高于女生、年级低的、无工作经历的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生活经历、性格的学生对是否创业、何时创业及创业的预期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在广谱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需根据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因材施教开展创业培训。

最后,阻碍大学生创业前三位的问题是经验不足,资金短缺及方向不明确。学生在一腔热血之下,对创业的方向与程序依然比较迷茫,缺乏创业必备的思路、规划与经验;他们没有意识到熟悉国家政策,了解企业外部环境的重要性,对国家相关创业导向、优惠政策等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对解决资金短缺问题态度保守,主要通过向亲朋好友借款解决,不清楚当前财政、工商、银行等部门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有哪些,不清楚如何申请贷款,如何缴纳税款及如何申请免税等。

3.2 建议

应用型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当务之急,更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的责任,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本文从以下四个层面提出了建议。

3.2.1 政府部门应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加强宣传力度

设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鼓励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地方政府设立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机构,简化大学生贷款和创办企业的相关手续。为企业与高校的合作搭桥铺路,鼓励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产业园区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并给予租金优惠与政策扶持。引导金融机构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1]。定期举办大型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锻炼创新创业的能力。政府通过建立创新创业网站,随时发布政府相关的政策、创业培训,并开通信息咨询服务等,通过线上线下资源整合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3.2.2 社会层面

营造鼓励创业,允许失败的宽松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在全社会营造崇尚创业、乐于创业、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大学生自主创业意识[2]。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工商联和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对大学生创业进行结对帮扶,帮助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实现创业理想。成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用于表彰在创业过程中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积极引导社会舆论,鼓励大学生将各种奇思异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创业的实际行动,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从校园兴起,并在社会上蔚然成风。

3.2.3 高校层面

整合行政资源,在高校成立专门的创业学院,将分散在教务处、学生处、招生就业处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部门集中于创业学院,由学校高层领导担任院长,由教务处、学生处、人事处的一把手担任副院长,负责对整个学校的资源统筹指挥;以优化课程体系为依托,以创新创业大赛与实践教学体系为突破,通过将创新创业课程嵌入通识课和选修课,将创新创业思想渗透进专业课,广泛培养创新意识与重点培养实践技能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同时,通过邀请知名创业人士、从本校毕业的优秀創业者等开展专题讲座,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提供指导;充分考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及创业去向,加大与二线城市相关企业的实践平台建设,为学生尽快适应二线城市的环境创造条件。

3.2.4 个人层面

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摒弃对创业的偏见,充分利用学校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中提供的创新创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对自身的特长、爱好有较客观的评价,根据自身优势决定是否创业及欲进入的领域,通过学校、培训机构或政府官网主动学习创业政策及相关创业程序;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讲座以及各层级各类别的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不断丰富创业知识与经历,为日后的创业蓄积力量。

参考文献

[1] 省政协提案经济议题占比首次过半[EB/OL].http:// news.163.com/15/0417/04/ANCJ1G7S00014AED.html.

[2] 李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证研究及发展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3] 张品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评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2).

[4] 朱瑞峰.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5.

[5] 朱姝.大学生创业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4(4).

[6] 徐磊.地方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6.

①基金项目:济宁医学院专项改革重点项目“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1-),女,汉族,山东青州人,讲师,博士在读,主要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工商管理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调查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