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艺术课程的育人功能

2017-05-30 09:06李轩
工业设计 2017年1期
关键词:艺术课程素养功能

李轩

摘 要:艺术教育课程是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重要载体,作为美的传导者,在具备较高专业能力的同时,更应加强师德自修,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传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感性知识、专业技的基础上认知到艺术课程更多深广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艺术课程;素养;功能

艺术课程是各类普通学校(特别是现在的高职)整体教育应有的组成部分,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上提出的教育应德、智、体、美全面提高。可见艺术课程的美育在综合型人才培养中的特殊地位。艺术课程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它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动手技能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艺术形式和美的氛围营造

艺术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美的教学氛围,达到美的传导和艺术表现技能指导的教学效果,这需要专任教师对每堂课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的准备。学生才能被深深吸引并主动配合而积极地努力学习,使一堂艺术课程,不仅能给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指导,还要使学生在课程中受到美的熏陶,提高美的认知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品味、高素养、正能量的社会所需人才。

2教师——技能培养和美育的实施者

2.1教師的合理定位

教师应把专业能力传导和美育引导作为已任。在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技能培养目标,必须处处以学生为主体,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并能体察学生对知识技能接受的能力来“量身定制”,充分体现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操作水平,这就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努力学习,提升艺术品味,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具备课堂专业教学的能力基础上还具有引导学生拓宽美学认知和审美趣味的能力,把握好知识能力的横纵关系,对学生的教学、教育充满激情和感情,成为技能培养和素质培养的真正实施者。

2.2综合的表现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法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环境、条件和学生的状况,使用合适的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课件、示范挂图、教具实物等。再配以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一种生动的艺术教学氛围,既注重突出知识教学重点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

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和严格的教学管理,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新奇感和丰富感,在美的创造中提升美的认知,从而使性情得到陶冶,获得美的精神感受。有了这种综合的表现形式,才能营造美的教学氛围。

3艺术课程育人的几大功能

2.1艺术课程有益于学生语言认知的拓展

人们在狭义的理解中,普遍认为:语言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沟通和得到情感体验的工具,其实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中还存在着更丰富的其他情感表达方式,传达信息没有文字和声音的另一类“语言”,这就是“形象语言”,如只有点、线、面和色块构成的标志,就能传达准确的含义和信息。如不同意境和题材的绘画作品,更是能散播丰富的情感、认知,甚至超过了文字语言的表达功能。因此,我们可以确认,艺术课程是一种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通行语言,所以,通过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训和欣赏过程,培养学生拓宽和提高他们具有用视觉形象来表达思想情怀和传达信息的意识行为。

3.2艺术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格素养

学生人格素养的提升,艺术课程是一种重要的载体,学生在接受不同形式的优秀艺术作品表现和欣赏过程中,就如同在与一位精神导师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在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就提出了“做人第一,为艺第二”的理念来引导和教育后人们,把人格魅力和道德规范放在了首位。从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来表现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展现出极富哲理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在艺术课程的鉴赏中,不断受到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们的艺术课程教育达到提升学生人格素养的功能作用。

3.3艺术课程有益于丰富学生的综合思维

在长期的教育中,教育体制的培养结构往往更多的是重视逻辑思维的培养,而人的思维分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大类,这是不能割裂的,如果仅重视某一方面的培养,这是不健全、不科学的。艺术课程的美育就是挖掘人的形象思维,突破约束,解放形象思维。如果一个人只注重逻辑思维,从某种方面来说,他的思维必然会片面化、机械化,思考问题会单一化,易缺乏整体思考的全面思维能力。

3.4艺术课程能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所谓想象是人们在感知客观物象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各类艺术行为活动如果没有想象,就不可能创造出人类现实生活中所需的文明世界。我们在很多艺术课程教学中虽然面对的不完全是艺术专业的学生,不是细分专业进行特定专业的教学,面对走入社会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社会所需人才来讲,通过艺术课程的专业教学,运用多种内容。如:素描、字体设计、图案设计、书法等形式,来打开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具有艺术表现能力和形象创新思维。

3.5艺术课程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求学时代,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或提高专业技能,纵观国内的教育现象,不得不引人深思和焦虑;很多家长不顾儿女的感受,盲目定位,常用强迫的方式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所画的路线驱赶式学习。而各个层次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争抢生源,谋求经济利益;在教育上往往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过多地采用“逼”、“压”、“灌”的教学手段,规划的学习内容也仅瞄准应试所需的学科,这又如何不令学生反感,甚至讨厌。其实成功的教育离不开情感,抛开教学体制和家庭影响不论,作为艺术教育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与被教育者建立互信的情感作为中介桥梁,开设有益于情感释放的艺术课程穿插于严谨的相对枯燥的学制体系中。美育的特点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和审美水平,还能通过艺术课程赏析方面的学习来感动人,达到以情化人的目的。现在国家教育机构深深意识到这一点,正在大力倡导各级学校增强美育,重视学生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作为一线艺术教育工作者,理应承担这份责任,全身心投入艺术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乐观向上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6艺术课程的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没有创新,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创新思维、审美情趣的形成与提高,艺术教育是最佳途径,艺术的赏析能提升美的感受力,不断更新的艺术创作材料、形式感的变化促成了创新意识的发展。所以,艺术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挖掘美、创造美的过程。一个“灵魂的工程师”就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为学生打开心灵的窗,解开思维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放飞心绪,大胆创新。我在历年多届学生的艺术设计课教学中,通过字体设计、图案设计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将生冷的文字教学生如何设计变化成更有趣味、更有内涵、更加醒目、更有美感的新形象。通过多个环节的指导,学生能逐步找到打开思路的方法,任凭自己想象力放飞后创新出一个个新的字体形象,由此愉悦了心情,丰富了想象力,具备了创新的思维,提高了自信。

随着国家教育机构和国民对文化艺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会认识到艺术教育对人格的全面培养的功能作用。我们这一代艺术教育工作者将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5.

[2] 瓦.康定斯基.论艺术的精神[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 李润生.多视角美术赏析[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艺术课程素养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信息环境下中俄边境高校共享艺术课程研究
浅谈小学艺术课程对儿童价值取向的影响
浅谈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学艺术课程中的应用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培智学校艺术课程实施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