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劲松
摘 要: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要在抛弃学科偏见的基础上来审视社会保险设计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并指出今后社保制度设计的策略应包括夯实社会调研的基础、强化行政听证的机制、多渠道开展舆情搜集和试错机制下进行微调。
关键词:社会保险制度 价值取向 策略
中图分类号:F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4(b)-157-02
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制度这四大类。从中不难看出,在顶层设计中上述保险制度涵盖了生老病养的基本方面,并为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稳定器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上社会保险制度也亟待完善和提升,完善的目的在于能够涵盖更多人群,提升方向则主要指向了保障层次和力度。由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即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从现有的诸多相关文献中可以知晓,不少作者都试图从各个学科领域对此作出回答,且因此而得出的对策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在抛弃学科偏见的基础上,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来审视社会保险设计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 社会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问题分析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审视社会保险制度的价值取向问题。
(1)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所以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便与保障公民的社会与经济权益紧密联系。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借助增量变革的累计效应,社会保险制度设计也必然需要逐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保障需求。因此就初衷而言,便可以理解为:起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稳定器的作用,并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
(2)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归宿。初衷与归宿需要达成契合,那么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归宿则需要达成稳定器和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所有这些都依赖于具体的顶层设计来实现,且这些设计仍处在动态演化的过程之中。动态演化的源动力在于新情况与新事物的大量涌现,使传统保障制度系统中的策略选择集合已无法破解实质性问题,如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变革的社会保险问题等。
(3)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评价。以公平与正义来作为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评价,显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然而,公平与正义本身就具有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因此,在分析这里的价值取向问题时,需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百姓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评价标准,且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反馈机制来实现。
2 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中国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激活各类组织职能为推手,这就构成了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中国视域。为此,结合上文所做的分析,这里聚焦中国视域将价值取向具体化。
2.1 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
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初衷,可归纳为:(1)将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农村人口,进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施;(2)促使二元社会保险制度并轨,而推动机关事业单位体制变革;(3)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来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展开。从中不难发现,目前我国顶层设计领域便是围绕着上述初衷在进行社会保险制度的优化与创新。
2.2 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归宿
由于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归宿具有动态演化的特征,所以我们也只能在相对静止的视角下来建立中国视域下的价值取向:(1)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来提升农业人口的福祉,并为他们的市民化身份转变提供制度保障。(2)在事业单位体制变革中,通过社会保险制度的设计来保证过渡期社会公益性专业技术服务组织运转的稳定。(3)在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确保过渡期间的社会稳定性。
2.3 当前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评价
正如上文所提出的,对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评价需要充分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或者说广大基层民众才是评价当前社会保险制度公平与正义的主体。从而,这就需要搭建起可行的载体来反馈这些呼声。
3 价值取向驱动下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策略
根据以上所述,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策略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构建。
(1)夯实社会调研基础。接下来在对社会保险制度进行顶层设计时,需要夯实社会调研基础。目前,精准扶贫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体制内单位变革等事项都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社会利益主体间的博弈格局更为复杂和多变。因此,夯实社会调研基础的关键在于增量调整环节,即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辦法的传统策略下,建立过渡期的增量变革机制,使得在未来某个时点形成新老办法的并轨。
(2)强化行政听证机制。目前,社会对调低养老保险基数呼声较高,那么若是调低基数必然会对国民财富积累产生影响,同时若是不调低基数又怎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呢。为此,在涉及到量变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领域,应在夯实社会调研基础的同时,强化行政听证机制,通过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积极性,由其承担向民众解释和舆论引导的职责。这里需要指出,听证机制强化的关键在于形成纠错勇气,否则该机制将流于形式。
(3)多渠道开展舆情搜集。随着某项社会保险新制度的实施,主管部门还需要通过多渠道来开展对舆情的搜集。笔者建议,应大力推动在网络环境中来获取民众的呼声,以及反馈民众意愿。理由在于,我国社会基层大量存在弱势群体,应成为今后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关注对象,而他们以现有的格局和资源只能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发出呼声。因此,主管部门应在去除网络噪音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来归纳社会民众利益诉求的焦点。
(4)试错机制下进行微调。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内的保险制度设计,都植根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改善和提升,应在质量上微调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同时,通过实践证明是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制度项目,则需要在程序法的框架内给予微调,使其最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本文主题的讨论。由于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问题属于哲学范畴,并能给予今后的制度设计提供方法论指导,所以在本文的篇幅中不可能穷尽所有。但本文的核心观点却具有启示性,那就是应抛弃不同学科对价值取向的不同理解与解构,而将其统一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
4 结语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上社会保险制度也亟待完善和提升,完善的目的在于能够涵盖更多人群,提升的方向则主要指向了保障力度。由此,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哲学问题,即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分析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需要从制度设计的初衷、归宿、评价等三个环节来展开。通过对价值取向的分析后,今后优化社会保险制度的策略可从夯实社会调研的基础、强化行政听证的机制、多渠道开展舆情搜集、试错机制下进行微调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 郭殿生.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中的价值理念及政策取向[J].人口学刊,2003(2).
[2] 钟俊生,贾芳.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价值取向[J].价值工程,2013,32(1).
[3] 胡辰辉.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保险改革价值取向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2009(5).
[4] 严妮.影响社会保障制度设计与政策实施的文化理念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3.
[5] 李菁婧.中国养老保障的价值取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