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研究

2017-05-30 07:27:24毛舟杰徐淦斌叶奇超
体育风尚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核心力量公安院校训练方法

毛舟杰 徐淦斌 叶奇超

摘要:核心力量训练是目前体能训练中力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对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在该专业学生中合理利用核心力量训练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生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浅谈核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力量训练中存在的误区,分析并探讨该专业学生在体能类课程中正确高效、合理力量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力量;公安院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训练方法

一、核心力量训练理论研究

核心力量主要是指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力量,包括腰椎、骨盆、髋关节的肌肉力量,以稳定人體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产生的力量能力[1]。核心力量的提出已有十余年时间,而近年来在不同的运动领域的专家对核心力量越来越重视,认为核心力量既是运动能力提高的基础要素,同时也能带动其它非核心区域力量的提升和上下肢力量的枢纽作用。

核心稳定性训练是针对核心部位肌群及其深层小肌肉进行的以力量、稳定、平衡能力为主的训练[2],也可称为功能性训练或核心稳定性训练。核心稳定性训练涉及运动各个领域,其对体能主导类项目(田径、举重等)、技能主导类项目(体操、跳水等)、技战能主导类项目(篮球、武术等)均有很显著的效果,且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二、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体能训练现状

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治安形势也越来越复杂,重特大暴力犯罪、恐怖袭击事件层出不穷。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各省市纷纷成立巡特警处突理论,加强防暴专业队伍的建设,浙江警察学院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也由此应运而生[3]。截至目前,我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在校生为240人(每届60人,共四届),学制为4年,主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组织纪律严明、职业品质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工作作风顽强,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备涉恐、涉暴案事件现场处置能力和警务实战组织训练能力,能够胜任反恐、特警等相关实战业务岗位的应用型、创新型卓越警务人才。

警察体能训练是警务执法的基础和根本,只有良好的体能保障,才可以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而学警在校期间要更加注重体能的训练,为将来从事公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和良好训练习惯。力量训练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训练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通过对我校该专业学生体能训练的观察,往往忽视甚至放弃核心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

而作为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体能则显得尤为重要。其一是警务指挥与战术学生培养目标是能够胜任反恐、特警等相关实战业务岗位的专业性人才,其就业岗位特征就普通民警而言应更具备良好的个人身体素质和警务技能技术,这就要求该专业学生体能必须优于其它专业学生;其二是就目前而言,社会治安呈现复杂、严峻的特征,恐怖案件络绎不绝,就国内来看,恐怖袭击特征呈现犯罪手段更加残暴、犯罪区域向发达地区转移、犯罪目标更广泛等一系列特征,新疆“7·5”事件、昆明“3·1”事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各地反恐处突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这也就要求我们该专业在校学生技战术等能力日益提高,而体能作为任何技战术的基础,其训练模式就必须更加科学化。

就目前课程设置来看,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四年学习中,体能课程主要为:1.专业基础课——《体能》,总课时为184课时,其中力量训练为35课时;2.专业选修课——《极限体能》,总课时为64课时,其中力量训练为14课时;3.专业基础选修课——《综合体能》,总课时为62课时,其中力量训练为16课时。

三、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目前反恐怖专业教师在进行体能类课程授课期间,对力量训练也包括了核心力量训练,但仍存在问题与误区。

(一)课程训练大纲不合理,力量训练课时量较少

我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体能类总课时为310课时,其中力量训练为65课时,占总课时量的20.9%。运动训练学专家田麦久提出:体能是通过力量、速度、耐力、协调、柔韧、灵敏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特警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处置动作,这必须要求身体有较好的稳定性,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控制身体姿势和动作姿势,发挥应有的技战术,而稳定的动作往往是由良好的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决定的。同时合理且科学的力量训练,也能从一定程度减少受伤概率。

(二)部分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尚不熟悉,缺乏重视

据浙江警察学院反恐怖任课教师研究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对体能训练中核心力量的训练不熟悉,且对核心力量训练缺乏重视。核心力量训练理论和方法在公安教育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在学历课堂上的教学应用在全国公安院校十分罕见。就我校而言,尚未在体能类课程的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或教案中明确提出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仅部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略微进行涉及,因此仍处于缺乏重视且训练方法落后的现状。

(三)核心力量训练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我校教师对核心力量训练尚不熟悉,虽在授课期间有所提及,但不难发现训练的方法错误,训练效果不明显。例如核心力量训练中最普遍的“平板支撑”训练,其动作要领要求颈椎、脊柱、腰椎呈一条直线,腹部和臀大肌收紧;而就观察发现,部分学生动作存在明显错误,例如颈椎、脊柱、腰椎并未在同一平面,臀部过于上翘,这就导致训练效果不佳且目标肌肉练习较差,而任课教师并未发现相关问题并指出。

(四)缺少核心力量训练相关器械

核心力量训练可分为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而器械训练用到杠铃、壶铃、哑铃、弹力带、水袋、沙护腿、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特殊力量练习器等。目前我校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在我校临安校区就读,该校区为我校新建校区,训练基础设施相对较为薄弱,健身房、田径场等训练场所除常规杠铃、哑铃等负重类器械配备,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弹力绳、特殊力量练习器等较为专业的核心力量训练器械均不配备,对核心力量的训练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四、核心力量训练对策与方法研究

(一)合理安排专业学生体能训练时间,适当提升力量训练占比

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应当区别于其他专业学生,对体能及技战术技能课程应当予以保障。目前体能类课程共310课时,其中第一学期70课时、第二学期112课时、第三学期80课时、第四学期48课时,但第五、六、七、八学期体能类课程课时量均无。体能训练应当贯穿整个在校四年,因此笔者建议可适当增加体能课时量并合理安排。同时应针对力量训练进行合理的计划,适当增加力量训练占比,让核心力量训练贯穿每一堂体能类课程。

(二)建立专业核心力量训练教师团队,重视训练方式方法

首先尽可能引进核心力量训练相关专业教师,进一步强化教师团队力量,弥补这一块专业人才的空缺。其次是尽可能安排青年教师前往高水平训练队、核心力量训练相对完善的高等院校等,吸取他人关于这方面的优势并根据我校专业特色进行合理改进。

(三)增加训练装备投入,提高训练保障能力

做好前期保障工作是训练的基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加强投入专业性设备,针对特警训练的特殊性合理添置所需器械。切实解决好核心力量训练器材的磨损等问题,及时更换,确保数量匹配。

(四)核心力量主要训练方法

1.徒手训练法

根据训练中身体状态的不同,可以分为俯、卧、侧三种模式。“俯”训练方法主要可分为屈肘双臂双脚支撑、屈肘双臂单脚支撑、屈肘单臂双脚支撑、双臂单脚支撑单腿交叉。

2.悬吊带训练法

悬吊带训练法是借用悬吊带进行不稳定状态下的核心区域力量训练,主要方式就是将徒手训练法中的手肘或腿部以合适的高度悬挂于悬吊带上进行练习。

五、总结

核心力量训练在公安院校尚处于开始阶段,而公安院校中的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生应当与实战部门及相关体育专业运动员训练模式相结合,合理安排并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培养适应公安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建立一直专业化并能与特警实际相结合的核心力量训练教师团队。

參考文献:

[1]黎涌明,于洪军,资薇,等.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29.

[2]姚俊,林森.警务指挥与战术专业学员核心稳定性训练内容及方法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9(41):34-36.

[3]马敏跃.浙江省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反恐防暴方向)课程建设研究[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5(3):102-105.

(作者单位:毛舟杰 徐淦斌 浙江警察学院;叶奇超 舟山市定海公安分局巡特警大队)

猜你喜欢
核心力量公安院校训练方法
谈高中数学习题训练方法与答题技巧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7:12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壁球反手击球技术及其训练方法
跳远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
简论1min跳绳训练方法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36
冰壶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擦冰稳定性关系的研究
关于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试探核心力量对技术动作经济性的影响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17:06
浅谈足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