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因素探析

2017-05-30 07:10王文博卢忠瑾
体育风尚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王文博?卢忠瑾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课堂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为研究对象,观察得出结果: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具有滞后性,以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完成终身体育的目标,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供给侧教学教法的深度改革,为进一步提高大学体育的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为转变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为提高体育课堂的高效性,为发展学生的现实性﹑适应性﹑创造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改革因素

201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关于国家战略的体育改革与治理---记《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体育改革与治理研讨会,提出学校体育深度改革决定。2017年3月12日下午,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记者见面时提出“教育改革发展”,其精神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教育模式改革方向的关心与重视。2017年10月18日,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九大教育改革的精神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进行了八次大的改革,都实现了阶段性的飞跃,教育发展有了明显改善。近年来,国家频频下发教育改革指令,可见教育改革成了新时代教育发展的主旋律。因此高校体育也需改革,大学体育课堂也需要积极响应完成改革之路,由于陈旧的课堂教学理念﹑模式及教学方法手段都不能适应和满足现代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也不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因此为落实十九大教育改革精神,实现大学体育课堂现代化改革提出建议。

一、大学体育课堂改革滞后原因

(一)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目的有偏差

我们以往的体育课堂中出现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率、重技术轻理论等偏差与不足。体育教师也局限在一个教学范式当中,只是用以往惯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身体锻炼。教学目标的设置单纯的以提高竞技性为目的,没有体现终极的人文关怀。

(二)师生双边关系的体育育人观念落后

在课堂中,部分教师丧失了应有的师德,对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丝毫不注重。其次,当代大学生对体育的主观意识不足、观念落后,忽视体育课对自身锻炼的价值。之前体育课中大多学生只是体育参与者或体育观众,并不是运动参与者,所以大多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并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或者某项体育运动。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自我运动的意识,导致身体素质逐年下降。

(三)构建现代化的体育课堂缺乏科学性

在现代化体育课堂改革趋势下,教师的教学理念与实践相脱节,在课堂中存在秩序混乱,学生运动欲望不强烈,也比较懒散,自我锻炼意识不强,没有运动成就感。教师在课堂组织上,缺乏鉴别能力,课堂重难点不突出,直白教学方法对现代体育教学具有滞后影响。且课后没能有效的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体育理论知识进行教育。

(四)教学评价单一,与创新教学相差甚远

当代大学生喜欢体育,但都不喜欢上体育课,除了缺乏自主锻炼意识外;还跟教师教学要求有关,这门课程几个课时达到何种水平就算及格,之后学生只是朝着及格线这个目标,在临考前埋头苦练,只为跨过那个及格线。而教师在课程中没有将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成一个整体,不够了解学生实际,未能针对学生兴趣开展创新型教学。老师的教学评价并不是在指引学生大学四年培养自己的终身体育意识。

二、现代体育高效课堂改革的趋势及模式

(一)大学体育课堂教学以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的

现代大学体育课堂需多采用引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学。例如跳高的课程初期,教師引导学生做助跑踏跳动作。首先让学生们围一个大圆圈并逆时针慢跑,然后教师在圈内做三步助跑踏跳动作示范,紧接着让学生模仿,教师喊口令学生自己做,等熟练后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做,而教师就开始指导纠正错误,最后学生都会做了教师方可要求学生做五步的助跑踏跳动作。此时五步的动作不再需要教师做示范,只是提醒学生在迁移动作的同时加两步。这样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在各个项目中都适用。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都要从学生对该项目的了解程度喜欢程度及需要性等方面出发去设计教学内容。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需要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精心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情境达到内容多样化、交流互动化、体验乐趣化、过程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最终目的都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二)建立民主、平等互动的师生双边体育育人观

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更新,即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创造新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可能激发学生在该项运动永久的深厚兴趣,在教师创设的此情景中,也有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体育教育要顺应社会发展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体育教师职业素养提高,首先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解决教与学、学与训的矛盾,努力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其次,学生在游戏的同时教师可以担任裁判或共同参与,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民主和谐、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中,教师树立终身育人观,结合社会发展所需实际与学生步入社会习得本领之间的互通性。

(三)构建现代大学体育课堂科学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无疑是效果最佳的,教师不仅要把学生教会,还要使学生会学、会练。在一节体育课中,在准备部分加入柔韧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练习。尤其是在游戏当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设置焦虑状态,课堂充满不可预测性,出其不意的使学生将这些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在课的基本部分,之前一切活动都是为这一部分铺垫的,但每一部分都缺少不了且每一部分都有自己所对应的身体素质的练习。基本部分我们要让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得到充分的刺激,在技术动作传授过程中使用比较复杂的套路锻炼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及心理,比如有些动作通过游戏传授给学生,学生可以直接接受并练习。像百米的摆臂,要求学生在平时跑时就注意前后自然摆臂,而像标枪﹑跨栏则是先学后练,学为重点。在课后通过网络平台建立微信群,老师随时都可以跟学生互动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学习,提高课堂高效性。

(四)新型体育课堂效果的考核及评价

训练检测是让学生有自己的阶段、学期目标,更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端正自己的位置,积极向上,增强学生面对和战胜困难信心和勇气。从课程设计到检测的各个环节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动﹑全面发展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重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传统大学体育课堂构建存在着一些弊端,如果我们将这些细枝末节处理得当,就会培养社会所需﹑贡献更大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要大胆改革陈旧的﹑思想观念落后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大学体育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独立人格,所以教学的竞技要求不能过高;教学形式不能过度拘泥于教材化,慎用或巧用批评与惩罚;教学检测﹑评价更不可舍本逐末。据此,创造一个新型的良好的现代化体育课堂。

(二)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对大学体育进行供给侧改革,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具有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竞争能力的身体健康﹑人格健康的全面人才。大学体育课堂改革旨在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教师改进教法,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培养适应现代化的人才;师生同时转变观念,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构建新型的体育课堂模式;完善体育教学检测与教学评价机制,将高效体育课堂落到实处,使终身体育意识培养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李力研.野蛮的文明[M].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4):22-25.

[2]刘汉生.大学体育教育浅思——构建和谐大学体育教育[J].体育世界.学术,2010,8.

[3]李祥.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004重印).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教学改革
职业学校体育足球教学方法探讨
关于大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拓展课程的探讨与分析
“思维引导”法在高职大学体育教学与训练教学中实践效果
大学体育网络化教学与管理模式探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