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句、缩句教学谈

2017-05-30 10:48郭勇吴菊李燕周茉丽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修饰词或事物风筝

郭勇 吴菊 李燕 周茉丽

有的老师提出“扩句、缩句,请从试卷中永远消失”的观点,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其实扩句和缩句只是句型转换中的一种,要求学生掌握句型转换的目的就是使他们能够学会建构并会灵活运用句型,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审美能力,这也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旨凸显。

扩句就是通过给一个意思不够具体的句子加上合适的修饰词,使它的意思更具体、更生动。对于扩句,现在尚未有具体要把一个句子扩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的要求。只要学生尽可能地把句子扩写具体,修饰词使用恰当就行。因此,扩句训练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应该由浅入深地进行。

提示式扩句。这是一种较为浅显的形式,比较适合低年级。即给学生一个意思较不具体的句子,然后在句后小括号里提出一些提示性的小问题,让学生把回答的内容写到句子适当的位置,从而完成扩句练习。例如:正月初一,妹妹穿着羽绒服。(妹妹穿的是什么款式、什么颜色或谁买的羽绒服?)

填充式扩句。在句子的主干前面加上括号,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填充完成,括号可以多个,分步进行,难度有所增大。例如:朝霞染红城楼。可以设计成( )朝霞染红( )的( )城楼。

自由式扩句。它是在前两种扩句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句形式,不做任何提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去完成。这比较适合有了一定语言积累的高年级学生。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依想象去扩句,抓住句子中叙述的人或事物,想象他们的形象,用比喻的方法把句子的意思描述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例如:“你要爱护它”可扩成“你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它”。可以引导学生用描述的方式去扩句,就是抓住句子要说的人或事物进行具体的描写、叙述。如:“天空中挂着圆月,下面是沙地,种着西瓜。”鲁迅先生这样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也可以用说明的方式来扩句,对句子中所说的人或事物的有关情况进行说明性的叙述。

通过扩句的练习,学生会明白怎样扩才是具体生动地描述事物,就会知道什么样的词才算是修饰词,从而又为缩句练习打下基础。

缩句与扩句相对,它是把一个意思较具体生动的句子,改写成一个最简练的句子,但又不能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

首先应让学生多读句子,理解句意,进一步把握句子的基本意思。一般来说,一个句子要叙述或描述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就要先让学生弄清楚这个句子要叙述或者描述的人或事物是什么,再弄清楚这个人或事物干什么或怎么样。然后再把句中的修饰词去掉。这是缩写句子的难点所在。那么,句子中的哪些修饰词应该去掉呢?

1.表示事物名称前的修饰词。例:聪明的小象、我的父亲、红红的太阳、九只小狗等,其中“聪明的”“我的”“红红的”“九只”就可以去掉。

2.被描述人或事物的动词前的修饰词。例“缓缓地走”“安详地坐”“渐渐地变大”……其中“缓缓地”“安详地”“渐渐地”可以去掉。

3.被描述人或事物的动作后表示程度的修饰词。如“高兴得跳起来”“哭得很伤心”“疼得厉害”“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等,“高兴”“哭”“疼”“激动”这些词语后面表示程度的词也是可以去掉的。

那么,怎样让学生知道哪些词才是应该去掉的修饰词呢?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扩句练习让学生慢慢了解句中的哪些词能够把事物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如: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怎样地走(缓缓地)、什么颜色的天空(深蓝的)、高兴到什么程度(跳起来)、什么样的晨雾(已经变得紫微微的)等括号中的修饰词把句子写具体、生动、形象了,缩句时应该删去。

做缩句练习时,我们不应生搬硬套,而是应在理解句子原意的基础上,合情合理地进行缩句,不能为了让句子更简练概括而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例如:“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若缩为:“昨天夜里,我变成了蝴蝶。”就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了,而应缩为:“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县乐桥镇中心小学)

该消失的是什么

——谈扩句和缩句该不该取消

吴 菊

一、应该存在的理由

扩句、缩句在各年级中训练的概率还是比较高的,老师们带领学生反复进行这种训练就是扩句、缩句应该存在的最好证明。本人认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实现目标看。在2011年版课标中,阅读的总体目标提出“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对低年级的写作,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此基础上提出“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从课标看,理解力和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扩句和缩句正是培养这两方面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从时代需求看。当代社会,人际交往比过去更加频繁,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周围的信息量大,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要求也大大提高。若要在表达中进行具体、准确的描述,在海量信息中能够快速获取有用信息,语言运用的基础就必须牢固。扩句、缩句从这个角度上看也是应该存在的,试想对一个句子的理解都有问题,又怎么能正常交流?

3.从桥梁作用看。“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内容,句子在其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也是段篇教学的起点。扩句、缩句作为句子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锻炼学生字词运用能力和理解概括能力的有效形式。

4.从训练对象看。关于句子的专项训练在小学阶段主要有:扩句与缩句、“把”字句和“被”字句、仿写句子、反问句和陈述句、第三人称转述、变换词序、句子排序等。從难度上来说,扩句与缩句并不大。如果只是因为个别题目(本人认为这些题是无效的)的结果有争议而取消,实在是没必要。另外,结合这个话题,本人对班级的5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100%的学生认为这类训练很有意思,仅有10%的学生认为有时候这类题目不好做。因此从对象的认可度上来说,这类练习是应该存在的。

二、产生争议的原因

无论从实现目标、时代需求,还是从桥梁作用和对象看,扩句、缩句的存在都是必要的。那么,为什么有让其消失的声音出现呢?

1.个别现象普遍化。在扩句、缩句的练习中,不可否认,有时候有个别句子(主要出现在缩句上)确实难以统一认识,这是个别现象。这些句子在学生心中普遍是不存在什么影响的,却纠结坏了某些老师,甚至将个别现象当作普遍现象,这是不可取的。

2.目标解读笼统化。扩句、缩句的练习,从小学到高中都有,总体目标的实现还要靠分段目标的逐渐落实,因此分段目标的解读一定要到位,但有些出题者将目标笼统化了,不结合学生的心理水平盲目出题。

3.评价标准单一化。有些老师喜欢参考所谓的标准答案,评价标准单一,一刀切,扩句不扩完整不行,缩句不缩干净不行,这怎么可能是科学的评价方式呢?

4.方法指导程序化。有的小学教师在讲扩句、缩句的方法时喜欢先回忆概念,接着找主要成分,然后让学生说,最后让学生写,甚至有介绍主语、谓语、宾语的。方法的公式化、程序化影响了练习效果,却反而将责任抛给练习的形式。

三、有效进行扩句、缩句的建议

既然扩句、缩句的存在非常必要,那么,如何提高扩句、缩句训练的有效性呢?

1.题目有效。题目是否有效,应看是否围绕分段目标设计,小学阶段应该以结构完整的常见句子进行,在形式上也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比如小学低段可以用例句引领,中高段可以采取直接命题的方式,但还是要注意不可拔高难度。

2.要求有效。对于扩句、缩句的要求要有效,比如明确不能改变句子的意思和类型,加上的修饰词要准确等。只有要求明确了,学生才能在规则之内自由发挥。

3.方法有效。在扩句中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在缩句中应该引用数学思维,比如数学中常说的“想加算减”“想乘算除”对学生就有很大帮助,其实在缩句中也是如此,想想哪些是加上的,可以把它舍掉,剩下的就是句子的主干。我在班级就是用这种方法来教学生的,效果非常好。

4.评价有效。教师要有自主的判断,不要一刀切。学生在不同阶段能力发展的水平不同,能力发展的速度也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自己的有效评价方式,如扩句可以多评几个“我喜欢不一样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锻炼想象力;缩句可以多提醒“还可以再简单点吗?”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锻炼理解力。

综上所述,该消失的是什么?绝不是扩句、缩句,而是:错误的目标解读,单一的教学评价,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

(作者单位:安徽合肥市庐江县岗湾小学)

多练“扩句”,不忽视“缩句”

李 燕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几年里,慢慢懂得语文知识的获得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由简入繁、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的层层递进的过程。其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的学习也是这一过程,而“扩句和缩句”的练习就是涉及这方面知识的最简单的入门题型。这一练习也为学习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在小学就可以简单地接触、认识句子的成分。比如说“扩句和缩句”的主要方法也是共同方法之一就是找句子的主干,虽然没有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但在练习中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了“谁”“干什么”这一问题。从而为今后的语文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练习“扩句和缩句”这一内容上,我个人更多偏向于多练习“扩句”部分,不忽视“缩句”部分这一方法。因为“缩句”有利于学生快速、简单、直接认识句子的主干,而“扩句”的练习灵活性较强,选择性较多,出现的答案也各有千秋,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同时,训练学生多写枝繁叶茂的长句子,这对于生活知识和常用词汇缺乏、形象思维薄弱、不爱观察、不喜想象、不愿思考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改变和提高的好方法、好题型。而且长时间、多方面的练习也有利于加强学生今后对词语的运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段写作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县罗河镇中心小学)

给句子一点“颜色”

——扩句在作文教学中的渗透

周茉丽

写好作文,要多看,多想,勤于观察,积累素材……相关的招数我就不一一介绍了。平时我在这方面对学生也没少下功夫,可是学生每次写出来的作文总是干巴巴的,如同白开水般索然无味,有的不具体好比概括课文,有的为了凑字数,硬生生地在同一篇文章中连续写好多件事情,简直就是在记流水账,看了有种拿到超市收银台小票的感受,心碎了一地。

一次我正处于这一言难尽的苦楚之中,手机的微信铃声伴随着屏幕的亮度提示转移了我的注意力,视线中自动弹出了“……扩句……”的字样,这两个字就像有魔力一样,我的心猛地一颤:学生作文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几乎都与句子不够具体有关,让他们学会正确扩句应该是一剂良方。于是我结合学生爱看视频的特点,特地做了一个题为“扩句”的微课,把扩句是什么,为什么要扩句,以及怎样扩句都纳入其中,还搭配了阶段练习,期待着学生的提升。

习作课铃声一响,我直接切入课题:“请看大屏幕——《扩句》!”学生一脸疑惑,仿佛在说:“老师,您搞错了吧?这节是作文课!”于是我又说了三个字:“用心看!”学生这才确定老师真的没错。

微课导入部分呈现两幅图介绍扩句是什么,一幅图是只有树干的树,另一幅是枝繁叶茂的树,大家很快从视觉对比中发现了扩句的魅力,于是更加聚精会神地听课了。

第二个环节我设置了一个例子:给“小鸟唱歌”扩句。我给了学生一个答案:一只灰色的小鸟在枝头尽情地唱着动听的歌。告诉他们这就是扩句,请将这两句话进行对比。学生发现从原来的句子中不能看出小鸟的数量、样子、唱歌的地点与心情,以及对歌曲的评价,而扩写后的句子就具体多了。就在这时,班上有个学生举起手来说:“老师,我想这样写:春天到了,一群群从南方飞回来的小鸟陆续落在树枝上欢快地唱歌。”话音一落,班上立刻掌声一片,紧接着又有不少新颖的句子。在环节小结时我提醒学生:写文章时可以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把简单凝练的语句或一组词语,扩展成具体明朗、语言丰富多彩的语句甚至语段,这是给平淡无色的作文融入色彩的一种方法。

接着我又让学生给“小姑娘穿着连衣裙”添上“枝叶”,很快就有了精彩的语句:

可爱的小姑娘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连衣裙,真好看!

迎面走来的那个小姑娘穿着一件镂空提花布料、裁剪别致的中长款及膝连衣裙。

那个不胖不瘦的高个儿小姑娘穿着一件领口绣花、裙摆镶嵌着彩色纽扣的粉色连衣裙,就像是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

学生又将这迸发的思维火花进行了对比,发现还可以巧用修辞手法。此时,该播放我的微课总结了:抓住特点扩句、巧用修辞手法扩句,可以具体地描述、生动地补充,丰富原句所表达的内容,强化原句的表达效果。好的扩句能够使句子更生动、活泼,提高句子的说服力,还可以提升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视频播放结束后,我让学生修改自己上一篇以“风筝”为主题的作文中需要充实的句子。这时,他们以前写作时挂在脸上的愁容消失了,马上埋头推敲起自己的语句,那胸有成竹的认真样子太可爱了!他们有的将“我望着风筝想起了小时候”改成了“我凝望着风筝,心里莫名其妙地有一股酸涩,不由得回想起了小时候……”;有的将“那时候,我每天都放风筝”改为“记得那时候,每天都有一个瘦小的身影在中学操场上放风筝,那自然是我,7岁的我”;有的将“风筝飞起来了”修改为“这个风筝似乎接收到了什么信息,没有辜负主人的期望,轻盈地随着风儿飞起来了”;有的把“我的风筝是孙悟空图案”改成了“我的风筝是身穿金光闪闪的战袍,头戴金冠,手持从东海龙宫掠来的金箍棒的孙大圣,显出一副威武霸气的样子”;有的把“风筝在风中狂舞”改成了“不知什么缘由,也许是风向特殊,那风筝像活了似的,在空中自由自在地狂舞”……

毫無疑问,这堂课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那些原本不够充实的文章变得具体、生动了,那“白开水”也有“颜色”啦!学生平日里捕捉到的生活素材,在扩句训练中得以展现,扩句的渗透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当然,要写好作文并非一日之功,毕竟还没有一招制胜的法宝,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其他的写作技巧,这样才能把文章写得有声有色。

(作者单位:安徽庐江县乐桥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郝 帅

猜你喜欢
修饰词或事物风筝
入木三分
学加修饰词
“对比”写作方法的应用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我属“懒”
学做风筝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期刊论文中的弱化修饰词研究
外教新词堂
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