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

2017-05-30 02:50范维
中国商论 2017年17期
关键词:金融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范维

摘 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农业发展痛点、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本文从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并对金融改革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指出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即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补充作用、支持科技型农业发展、完善农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推动更多的金融资源向农村倾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键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改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科技型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6(b)-171-02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总体供给侧改革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现存农业发展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举措,其改革的成效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1]。农业金融作为农业资本要素中的重要供给者,既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

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在综合生产能力和外部条件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使农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解决农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1.1 农产品供给结构性失衡

我国在农业政策上长期强调产量的绝对增长,持续的增产使我国告别了农产品的短缺。但是,由于对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欠缺,导致产品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农产品市场上出现了两级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农产品“高产量、高库存、高进口”问题严重,比如大豆、玉米近年来库存积压严重,但是进口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一部分具有安全保证的高端农产品,如有机蔬菜、原生态农产品虽然价格较高,但仍然出现了供应短缺。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的供需不匹配,农业供给侧无法满足需求侧的要求。

1.2 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攀升

我国农业供给的主体具有较明显的小农经济特征[2],在生产规模及专业化程度上均处于较低水平,经营成本较高。同时,宏观环境的变化也加大了农产品的成本水平,人民币升值、关税保护幅度低均是导致国内主要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进口农产品的不利因素。偏高的生产成本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不具有竞争优势,制约着农业健康稳定发展。

1.3 环境资源过度利用

农业专业化、现代化水平低,基础设施明显不足,造成对水土的严重污染。据统计,2015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的化肥利用率为35.2%,农药利用率为36.6%,虽然较之前有所提高,但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农药和化肥无法充分利用,部分残留于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中,长期以来造成了农业资源和生态资源的严重污染,使得农业生产的代价愈发加大,环境对农业的约束日益趋紧,严重制约着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4 农民增产不增收矛盾凸显

农业由于具有先天弱质性的产业特征,决定了农业天然的受到环境与天气的制约,加之大部分农业经营方式落后,农产品很难获得可观收入。同时,农产品在供给结构上不合理,初级产品多,而精深加工产品及具有安全保障的绿色产品少,造成了大量农产品需求与供给不相适应,农产品大量积压,再加上农业生产成本增加,打擊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降低了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导致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丰收悖论”现象十分严重。

2 金融改革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价值分析

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要金融支持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与企业经营四类。积极培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关键举措。与普通农户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集约化程度方面具有竞争优势,但是融资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3]。由于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的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以实现生产产地、生产设备、交通运输和仓储设施的建设;对于生产所需的材料和农机具等设备也产生了大量资金需求。因此,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政策的支持和政策倾斜。

2.2 农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主要矛盾需要资金支持

我国农业结构性改革中存在的“高成本、高库存、低竞争力”现象背后,隐含着长期的体制性矛盾。在农业要素投入上的结构失衡,尤其是土地制度改革的滞后,导致了农业生产要素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上没有根本提高。同时,农业在产业链发展中存在资金断代,农业政策和要素投入主要集中于生产环节以提高增产,但是对于生产前的科研环节,和生产后流通环节的关注与倾斜明显不足,使农业生产加工的产业链之间的协同效应无法充分发挥。要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矛盾,迫切需要外部资金的大力支持。

2.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金融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金融在金融体系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农业金融的难点在于农业经营的风险大,金融机构在没有合法担保和缺乏有效分散贷款风险的情况下,对农业贷款的供给意愿不强,尤其对投入资金多、产出回报少、回收期长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仓储建设、农产品物流建设等农业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点缺乏积极性。同时,农村银行网点的数量与规模建设,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较大,尤其对于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十分便利的地区,出于成本与风险的考虑,银行设立的网点数量相对更少。农业金融发展的现状与瓶颈,给予了农业金融发展的充足的理由与空间,金融业应积极参与并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实现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3 金融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析

3.1 建立合理完善的金融支持体系

引导各涉农金融机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角色地位,建立层次合理的以政策性金融为主体、以非政策性金融为补充的农业金融供给体系。政策性金融应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利用资金融通功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迫切需要资金的领域和行业提供资金,并根据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对金融资源进行选择性的投放收缩;发挥先导示范作用鼓励发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引导更多涉农资金服务农业。政策性金融中的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主要定位于农业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其发展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非政策性金融应发挥协同合作的作用,加大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支持力度,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应侧重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开拓业务功能,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信贷管理方面优化创新,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

3.2 发挥互联网金融的重要补充作用

互联网金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之一,为供给侧提供一定的增量改革空间。面对日益增长的需求,供给侧增加新的供给显得尤为重要。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供给增加活动中,互联网金融可以为农业所需发展资金提供新的资金来源,成为新的农业金融支持手段。利用P2P等新兴模式,借助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实现金融资产与资金需求者之间的精准匹配,创造双方利益共赢的良好局面;通过众筹等新兴模式,使互联网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渗透到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革新以往的农业生产和销售形式,将电子商务与农业耕地资源配置相结合,降低农产品的储存和物流成本。同时,积极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以特色农业和优质农产品作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捆绑其上下游的农户及中小企业的利益,设计能满足各环节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拉动农业经济的全方位发展。

3.3 支持科技型农业发展

目前,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资源环境代价巨大,农业已超过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污染产业。为此,2016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基础支撑,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同时,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坚持绿色农业发展理念,加大对农业环境突出问题的治理,并对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和修复。由此可见,科技和绿色是农业发展的强力驱动,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要点。对此,农业金融机构应深化与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性合作,对区内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农业科技企业给予重点信贷支持。支持绿色农业,对于种养业废弃物资源进行无害化处理项目、土壤污染修复治理项目以及有机绿色农业给予重点资金支持[4]。积极推出绿色农业債券、绿色农业保险等新型金融工具,丰富拓宽绿色农业融资渠道。

3.4 完善农业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通过加强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管理,降低农业产业信贷风险。各金融机构应逐步建立并完善信贷风险控制体系,增强贷款的风险识别能力,准确预测市场供求关系,实现金融资源科学、灵活、高效的配置机制[5]。同时,扩大信息采集宽度和力度,完善征信评价体系,以此增强农民的诚信意识,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涉农金融机构应依托国家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有利契机,积极与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及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开展合作,降低涉农机构贷款风险;引导担保机构加大支农优惠力度,探索抵押担保的多种方式,拓宽农村产权抵押担保贷款规模。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加大保险机构对农业商业保险的开发力度,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层面,提高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以多种优惠政策激发农民投保的积极性。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担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强金融机构资金供给意愿,以发挥金融机构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15-12-26.

[2] 韩玉.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金融策略[J].现代金融,2016(5).

[3] 杨蕾,杨兆廷.农村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内涵及创新机制[J].商业经济研究,2016(9).

[4] 刘蓉蓉,徐志宇.农业供给侧改革与科技创新[J].农业科技管理,2016(10)

[5] 王曙光.农业供给侧改革打开农村金融新空间[J].中国农村金融,2016(3).

猜你喜欢
金融改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困境
我国温州民间借贷调查分析
巴彦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问题研究
供给结构失衡、信贷约束扭曲与金融改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维发展探究
新常态下多维度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要求和培育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