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研究

2017-05-30 02:34赵金国巨春飞
高教学刊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师素质双师提升

赵金国 巨春飞

摘 要: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出发,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在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通過制度激励、系统规划、营造文化氛围、构建评价体系,实现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提升;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6-0151-03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goal of 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o realize the ascension of the 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institutional incentives, system planning, creation of a cultural atmosphere, 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improv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ouble-professional teachers' quality; ability promotion; research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成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的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但目前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这不仅要求“双师”教师除具备基本教学能力和素质外,还要拥有丰富的专业新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实训实验教师。

一、什么是“双师”素质

教师“双师”素质是:第一,具有“双职称”。教师同时持有教师系列(讲师及以上)技术职称和相关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律师等)。第二,“双证”。教师同时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三,是指“双素质”或“多素质”。双素质指既具有作为教师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和各种管理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教师。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较强的教学、教研、科研能力和素质,还要有行业、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多素质即是具备跨行业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第四,是指“政策规定”。教育部明确指出“双师”素质教师[1]。教师“双师”素质的内涵从能力与素质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一是要具备高职教师从教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即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整合教学资源的能力,要能为人师表,诲人不倦。二是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行业职业道德、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能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职业素质[2]。

二、提升“双师”素质的目的

面对当今经济社会服务区域发展现状,需要培养适应社会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需要教师素质定位在高水平的目标上,培养和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就成为教学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3]。

1. 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以服务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高技能人才质量更是离不开“双师”素质教师的悉心培育。教师“双师”素质即是教师个人教研、科研成长所需,是每名教师个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优势互补和合作,更是教师团队核心成长的要素。这里不仅要求教师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并且还要将生产实践技能能够引入理实一体化教学,不断开发和创新,使教研与科研有机融合,即融合企业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教科研能力。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实践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也进行实践文化的熏陶和个人身份的建构,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以服务社会需求为目的。在现今企业转型升级和产品技术更新的需求下,企业希望高职院校能够为其提供更高层次产品技术上的智力支持。此时教师团队随着教师“双师”素质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所需。

3. 以提升教师文化氛围为目的。价值感、存在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是教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自身专业的发展和成长更是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所需,是教师的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只有不断加强这种文化氛围,使之成为自觉行为,就能真正实现教师整体“双师”素质的有效提升。

三、教师“双师”素质在提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状况是在整体水平上取得了很大提高,甚至建立了企业和学校组成的教师资源库,但是在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中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双师”素质提升动力不强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来源,一部分教师是新进招聘的高学历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缺乏实践和实验指导经验,一部分是从企业招聘来的教师,这部分教师的业务知识能力较强,但科研能力较弱。虽然大部分教师通过职称评审获取了一定的职称,但是在动手操作实践教学上却力不从心,尤其是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出现,教师们更是捉襟见肘。那么在教育和指导学生实践中便无从下手,无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面对现实,教师们都应该自我反省,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才能引入教学,更好的教好我们的学生[4]。然而,大多数教师碍于面子,放不下架子,对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训存在一定的偏见。即便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和职业能力培训活动,也是积极性不高,主动性较差。相当一部分教师把它当作负累,而应付差事,没有把企业岗位实践作为自身专业发展和职业成长的平台。这样就导致这部分教师业务水平能力不强,新知识和新技能得不到更好的推广,无法运用到教学中,更无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缺乏有效的“双师”素质的提升方案

虽然各高职院校为了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政策和制度,但是这些政策和制度没有从教师的专业发展角度出发,缺乏科学合理性。第一,在“双师”素质提升的学习中,内容单一,缺乏合理设计,没有体现出各层次教师的不同所需,没有考虑到差异性,造成差异的缺失不利于教师的提升和发展[5]。第二,缺乏有效的培训模式,重形式而轻实效。教师的专业化、技能化的培训严重不足,即便有专业技能学习,也总是过眼烟云,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更不要说提升水平了,形成“思想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痼疾。第三,“双师”素质评价体系的不足,缺少科学量化特性。现有的评价体系只看教师是否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而忽视教师对相应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致使对教师的职称评审存在不足。

(三)缺乏“双师”素质支持体系

高职院校在教师“双师”素质提升支持体系上力度还不足,协调机制不足,优质资源过少。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生产力和服务能力的转换效率低下。虽然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些合作意向,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供了一些岗位,但践行起来颇为困难。企业不愿在培养教师身上下功夫,实践工作指导上多流于形式。加之,教师在实践操作中存在惰性,不情愿参加企业的一线工作,使得本应体现“岗位培训”的企业挂职锻炼沦为“虚无工具”,而高职院校又没有相应的监督力度和激励措施。这样的矛盾,致使“双师”素质提升难以达到好的效果。

(四)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不完善

高职院校对“双师”素质的评价普遍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过于强调对教师科研水平和学术水平的量化指标,而缺乏对实践教学水平以及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可量化性。没有建立相关的教师实践能力评价制度,就无法对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如果体现不出“双师”素质提升的价值,便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提高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的措施

(一)激发教师提升“双师”素质

高职院校应加强政策导向,促使教师认识到“双师”素质提升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通过强化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积极参与科研,组织专家讲座学习,开展专题研讨活动,进行国际交流等方法来激发教师“双师”素质提升的主动性。应用合理的量化指标来激发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积极性,并纳入教师资格考评体系,与工作业绩、年终评奖、职称评审等相结合。制定出教师“双师”素质的量化标准,按照不同层次、水平、类型的教师,将学习内容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步实施。如:渐进式社会实践模式[6]、团队培养模式和访问工程师模式等激发教师的潜能。组织不同层次和基础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培训,采取集中面授与网络研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可分阶段的专项培训。开设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与应用、技术技能实训、教学实践与演练等专题模块,重点提升教师的理实一体教学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双师”素质。只有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双师”素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二)建立教师“双师”素质提升实践制度

在实际工作中,高职院校教师要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并不容易,这就需要学校做好与企业之间的工作协调好,建立一个职称评审制度,让把下企业培训和教师的晋升及聘任挂钩起来,进行相应的考核评定。加强校企合作,优化“双师”结构,让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实践工作,主动提升自己的“双师”素质。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企业人才到学校兼职任教常态化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创新机制、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切实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建设水平,加快建成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师”评价体系

在建立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时,应注重对教师实际能力的评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能够正确评价“双师”教师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双师”教师的评价,对职业职称证书的获取不能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以及对证书过度追求的数量。规范管理,确保质量。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管理模式,完善竞争择优遴选机制和动态调整机制,吸引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建立信息化管理和质量监测系统,强化过程管理、经费监管和绩效考评,切实提高计划的实施质量,确保达到预期的目标效益。

(四)营造教师“双师”素质的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采取“以人为本”为核心,内涵建设领先的教师教学理念和价值观,建立基于学校教师自身发展和职业发展理念,增强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和责任感,使教师真正感悟高职教育的内涵,在学生的成长中获得成就感,在服务社会中获得幸福感,重构知识结构,扩大知识成为教师发展的内在需求使命感,进一步提升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教师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自觉行动。通过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教学与生产劳动及社会实践的结合,营造“双师”成长的文化氛围,打造高水平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五、结束语

证书是“双师”教师的证明,职业素质是“双师”教师的内涵,职业能力是“双师”的根本。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教师“双师”素质的不断提升,只有教师“双师”素质提升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千浩,徐继义,徐伟.高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保障体系构想[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

[2]孙志刚.基于职教平台提升高职院校教师双师素质途径的研究[J].才智,2014(12).

[3]陆觐霞.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提升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4]陆颖荣.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J].轻工科技,2016(3).

[5]杨晓东.高职院校双师素质培养与发展的主要问题归因[J].教育与职业,2010(3).

[6]成军.试析高职院校教师社会实践的有效性[J].教育研究,2012(11).

[7]庄榕霞,俞启定.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基本特征及资格标准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4(1).

[8]刘春艳.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J].科技文汇,2014(7).

猜你喜欢
双师素质双师提升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五年制高职教师持“双证”非“双师”素质现象及对策的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校企合作是提升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
探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新闻学专业“双师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