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鉴于当前该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引入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验中内化理论知识,形成实践技能,有效增强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体验式实践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8-0038-03
Abstract: Practic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an extens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an integral part of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teaching. Given the current predicament in the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tial teaching model, such as the classroom practice teaching, campus practice teaching and social practice teaching, to let the students absorb and digest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by experiencing and develop practical skill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the Outline course.
Keywords: experience type practice teaching; the outline of Chinese modern history; educational reform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的功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实践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实践教学有助于增强《纲要》课教学的实效性
全国高校开设《纲要》课程的目的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这一爱国主义教育课题。自05年课程设开以来,授课教师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因诸多原因,这些探索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导致《纲要》课程教学的实效性难以提高。毛泽东说:“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1]毛泽东的这一观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因此,在《纲要》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抓好理论教学,而且还要抓好实践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帮助大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指导实践,提升实践能力,并在实践中巩固知识,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二)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是培养“四有新人”的摇篮,建设社会主义的高级专门人才,无论其理想信念的树立,科学知识的武装,还是工作技能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就《纲要》课程而论,其具有时空跨度大、理论性强、抽象难懂的特点,单纯的理论教学虽然能够做到史论结合,总结历史规律,但存在抽象化和概念化,学生难以内化于心,只有辅之以实践教学,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領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两大历史任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和“四个选择”(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让他们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此注重自我全面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不断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在实际教学中,《纲要》课的教学面临着诸多困境,但当前最主要的困境如下。
(一)困境一:国家重视,学生轻视
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非常重视,颁布了系列文件要求全国高校务必加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如2005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强调:“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20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再次强调:“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3]可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纲要》课程同其他三门思政课程一样,面临着“国家重视与学生轻视”的尴尬的局面。究其原因:从学生层面看,学生对高校开设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此类课程可有可无,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就业了;从教师层面看,教师对《纲要》课教学探索不够,只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教学,导致课程教学枯燥乏味,没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学校层面看,学校重视度不够,师资建设、经费投入、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等方面有待加强。
(二)困境二:教学内容多、重合度高,但课时有限
15年修订版的《纲要》教材从结构体例上看分为三编,即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5),每编之下设有综述及若干个教学专题,重点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至今177年中国历史舞台上的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规律,可谓内容全面、纲举目张。然而大多数高校《纲要》课的教学时数为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时数为24学时,实践教学时数为8学时,这样就产生了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间不足的矛盾,使得教师难以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同时该教材也存在与其他教材内容重合之处。一是与中学历史课教材内容的重合,教育部2002年5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规定了高中历史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中国近现代史”为必修课,每周3个学时共99个学时,学生认为该课程是中学历史课的翻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材的第9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10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内容重复较多,授课时难以做到提纲携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实践教学效果的路径:引入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
(一)《纲要》课体验式实践教学的内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视野下的体验式实践教学,是教师按照纲要课“两个了解”和“四个选择”教学目标的要求,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以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为主要形式,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从而达到掌握课程知识,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教学方法。[4]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体验式实践教学
体验式实践教学形式多样,授课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实践教学形式。
1. 课堂实践教学:以案例分析为例
课堂体验式实践教学是以课堂为平台,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其形式主要包括:案例分析、讨论、辩论、模拟教学(学生课堂讲课)等,其中,案例分析是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案例分析,要求教师选择能反映教材中某一重要原理或规律的事件作为案例,以事件的典型性和真实性为基础,“让学生亲历、体验、模拟事物发生、发展的基本过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5]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极大的帮助。2010年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案例”一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度一般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任务项目>研究成果),针对《纲要》课的每一节编配有一至两个教学案例,这为我们开展课堂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素材。课堂上适时运用这些案例开展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步骤是:学生自主阅读案例——信息加工处理——形成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这一教学过程的实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书写能力,从而增强了该课程教学的时效性。
2. 校园实践教学:以影视作品欣赏为例
校园实践教学是以课外校内为平台,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人们通常称之为“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是列入教学计划,教师提出明确要求,学生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6]其形式主要包括:影视作品欣赏、经典名著阅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舞蹈比赛等,其中,影视作品赏析是实践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
影视作品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历史轨迹,具有典型性和客观真实性。课堂教学之余,教师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赏析一些与《纲要》课程教材内容相一致的影视作品,不仅弥补了课时不足的问题,还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施路径是:制定影视作品赏析计划(包括时间、地点、目标及作品的选择)——组织赏析影视作品——撰写影视作品赏析心得——影视作品赏析心得交流(学生代表发言)。这一路径实施的重点在于作品的选择与时间的安排上要做到同步,我们主要选择了《鸦片战争》、《复兴之路》、《开天辟地》、《开国大典》,《建国大业》等影视作品,安排在课堂教授相关的教材内容时组织学生观看。影视作品赏析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历史与学生的距离,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客观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而且更加深学生对“四个选择”的理解。
3. 社会实践教学:以社会调查为例
社会实践教学是以社会为平台,学生自主参与的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途径,具有时间地点灵活、教育资源丰富的特点。其形式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基地实践、社会服务等,其中社会调查是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受国际国内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比较低。《纲要》课的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深入社会第一线,实地调研,亲身体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丰硕成果,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通常情况下,社会调查以小组形式于假期进行比较适宜,其实施的路径是:准备动员——技术培训(如何选题、如何设计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如何撰写调查报告)——组织实施(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总结交流(小组代表发言)。这一路径实施的重点在于调查专题的设定上,因学生能力有限,如果调查范围太大导致学生难以完成,因而提倡小专题的社会调查,侧重于名人生平、主要红色遗址、重大历史事件、主要事迹和思想等。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加深对国情社情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他们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1:287-288.
[2]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Z].2005-2-1.
[3]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Z].2012-1-10.
[4]韦建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体驗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6(45):78-79.
[5]赵丽华.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两课”教学[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4):42-45.
[6]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186-187.
[7]韦建益,秦海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体验式专题实践教学模式探微[J].高教学刊,2017(08):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