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铖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新形势下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文章基于系统论的视角,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四要素”共同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因此,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从教育主体维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教育客体维度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育介体维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从教育环体维度优化课堂、学校、社会、网络等教学环境,才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亲和力和吸引力、感染力。
关键词:实效性;高校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 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0-0063-03
Abstrac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the main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is new situati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affinity and pertin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four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ointly determin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heory. Therefor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ught to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from educational subject dimension; stimulating and mobilizing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the students from the educational object dimension; enrich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e educational mediator dimension; optimizing classroom, school, society, network and other teaching environment from annulus dimension. In this way, pertinence, affinity, attractiveness and infe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will be enhanced effectively.
Keywords: effectiveness; colleg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strategy analysis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1]新形势下不断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亲和力和针对性。因此,本文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四要素的视角,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四要素”共同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教育主体维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关键,教育客体维度激發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是基础,教育介体维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根本,教育环体维度优化课堂、学校、社会、网络环境是必然要求。
一、教育主體维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承担者和主导者,因此,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决定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基本素质外,更应具备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但是,目前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存在着理想信念淡薄、师德师风不良和业务素质不高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师德师风不能行为世范。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政治观点,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师德师风不良,其行为不能成为学生的楷模。其次,业务能力和责任意识还需加强。部分教师知识视野狭窄,知识结构更新不足,教学方法陈旧单一等,对学生缺乏责任感,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
邓小平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因此,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是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理论知识深厚、专业技能精湛、师德师风良好、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首先,建立和完善师资准入制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各个高校要严格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从思想品德、政治素质、理论水平、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和学历学位等方面明确标准和要求,尤其要严格考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科背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必需的政治立场、知识视野和知识结构。要坚持实事求是,确定合理的师生比,配足配齐专职教师队伍,改变目前教师教学任务过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进修提高、学习考察、社会调查、开展科研的局面。其次,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人格魅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征服学生,触及学生的灵魂,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平等的对待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展示教师积极的人生态度、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奉献精神和全局意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其“亲其师”而“信其道”。第三,大力推进教师在职进修,提高业务能力。要积极支持教师通过在职进修,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升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经常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基层组织等学习考察交流,增加教师的阅历,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技能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健全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要注意发现和树立优秀教师典型,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光荣感和自信心,培养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有生机、更有希望。
二、教育客体维度,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基础
传统教育学视角之下,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学生是客体,这样导致的结果是教师“一言堂”,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主体间性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也必须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体。当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学生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教,对其成长成才没有帮助。由于受到功利主义思想影响,部分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是完成学分,对自身的成长没有帮助,所以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二是缺乏主体能动性。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和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能动性的忽视,呈现出消极被动的“要我学”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些特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从教育客体的维度,就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调动其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首先,要使学生从观念上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性。“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每一种革命和革命的结果都是由这些关系决定的,是由需要决定的。”[3]“一个行动纲领,如果不同人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即使它在理论上是基本正确的,那也毫无实际用处。”[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互动式教学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与学生对话,尊重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育介体维度,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是根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是制约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内容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缺乏时代感,由于教材编写和出版的滞后,没能及时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二是部分教师过分注重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现实问题重视不够。教师未能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过分强调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和整体性,忽视了教学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学过程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既要重视教学内容,更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上下功夫。第一,丰富教学内容。一是展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真理性和价值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理论性和政治性的课程,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彰显课程特点,坚信真理的力量和价值的力量。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入钻研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以自己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精湛的授课艺术,展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特的科学魅力、真理魅力和价值魅力,切实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学生爱听、学生想听和听了有用的课程。二是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学内容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抓住时代主题,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精神,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中,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重大现实问题,真正着眼于对社会实际问题的理性思考,真正着眼于研究生的自身发展,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三是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要真正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研究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深刻感受到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身成长成才是有用的。关注研究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有的放矢地解答他们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疑点,做到解疑释惑。第二,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过黑格尔《逻辑学》里一段话:“在探索的认识中,方法也就是工具,是在主体方面的某个手段,主体方面通过这个手段和客体相联系。”[5]毛泽东曾形象地比喻过目的和方法之间的关系,“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6]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所思所想和接受状况,将教材内容转化为能动的教学内容,教学才能“走进”学生,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师要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运用情景式、对话式、讨论式教学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活起来。要重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充满感染力和渗透力。第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都是实践的。”[7]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一方面要重视理论教学,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研、参观考察等活动,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党史、了解国情、体验社情、关注民意、坚定信念、服务社会,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成效。
四、教育环体维度,优化教学环境是必然要求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8]列宁也讲到“不能认为人们的思想和感情似乎是偶然出现的,而不是从一定社会环境中必然产生的。”[9]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也严重制约和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改革开放和网络新媒体的深入和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日益传入和渗透,对马克思主义在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产生了严重的冲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话语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化社会、学校、课堂、网络等教学环境。
当前,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必须不断优化社会、学校、课堂、网络等教学环境。第一,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关键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毛泽东说:“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10]邓小平也曾指出:“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11]因此,必须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以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进而规范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環境。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中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包括校训、校史、校风等,这些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和素材,都會对教育对象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应当积极加以利用。还应积极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于校园各类文化活动之中。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师生能够更好的进行互动交流,增强教学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树立平等意识、沟通交流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人格的力量征服学生,使教学达到“有情有理”、“由情入理”、“通情达理”的境界。第四,优化网络教学环境。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优势,建设一系列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题教育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积极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1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8.
[5]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9.
[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9]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3.
[10]毛泽东著作选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448.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