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超 张小乾
摘要 论述了我国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基本情况,分析了进行校企合作教学的必要性,进而以西南科技大学为例,对生物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 校企合作;生物技术;实践教学;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 S-01;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7)29-0257-02
Research on Practice Teaching of Biological Specialty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WANG Lichao1, ZHANG Xiaoqian2
(1.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Sichuan 621010;2.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ianyang, Sichuan 621010)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practice teaching in China and analyzed its necessity. And then took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studied and analyzed the practice teaching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biotechnology specialty. At las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specific proposals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hoped to be helpful to strengthen students practice innovation capabilit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Biotechnology;Practice teaching;Practice innovation
基金项目 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6xn0065);西南科技大学2016年高教研究专项课题(16GJZX25)。
作者简介 王丽超(1989—),女,云南大理人,助教,硕士,从事高等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 2017-08-09
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是以实践教学为基础的,对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重大意义。目前,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实践教学中,在高职院校尤为广泛。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教学关系,通过聘请一些企业高层员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抑或让毕业在即的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为企业储备大量有经验的优秀人才。尽管这样,在普通高等大学的教育中,由于传统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且高等教育教师相对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等原因,校企合作在高等大学教学中的发展目前比较缓慢,尤其是生物类专业的教学。目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生物類专业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方式仍处于初级的起步阶段,需要加快发展步伐[1]。
1 开展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近年来,社会需求在教学模式选择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刚好能顺应这种潮流。该模式可充分利用校企双方资源和环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将课堂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2]。随着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高校的实施,适合我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不断被培养出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持续提升[3-4]。
2 生物技术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探索实践
2.1 “双能型”教学团队的建设和培养
建设“双能型”教学团队,一方面是将高校的专业课教师派出到相应企业进行培训亦或者挂职,得到在企业锻炼的机会,并且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展针对学生各种实践技能方面的培训。在积累生产和管理经验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企业选出经验丰富且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来承担学生技术能力的课程指导工作,这些人员工作能力强,能快速进入教学模式,在学生进入工厂实训时进行有侧重性的指导,能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企业实践能力。这样不仅是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保障[5-6],而且使工程技术人员的实践技能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
近年来,西南科技大学生物工程教研室每个学期都會派出2~3名专业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培训、学习和锻炼,希望借此来不断充实和壮大这种“双能型”教学团队的师资力量。
2.2 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建立
西南科技大学目前在生物类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建成了本科教学实验室、生物标本馆、苗圃基地、自动控制人工气候室和农业设施温室等实验实习基地。这些实验实习基地让学校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多元化,教学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学范围进一步拓宽,教学质量也能得到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西南科技大学建成了一个融合理、工、农三大学科门类的“现代生物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心”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西南科技大学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培训、科研训练、科研互助的教师队伍以及流动学习和固定训练相结合的实验技术团队;创立以“教育教学方式、辅助教学方法、教学考察途径、教学效果测评、教学实验层次”为内涵的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利用新型计算机信息处理手段,添加新的实践方式——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实验,构成了面向本科生的“验证性试验+设计性试验+综合性试验+毕业设计与实践”的全方位开放性实践教学体系,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研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现代化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实践教学框架
Fig.1 Practice teaching framework
2.3 构建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
构建产学研合作实践平台,发挥双方资源优势,协力建设科研实训平台和基地,不仅可以实现共建实验室的设施及资源由双方共享,还能为学校教学实验注入资金,完善学校的科研设施。成熟的联合实验室有能力可承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通过这些项目,高校导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可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校方获益的同时,科研机构通过合理运用参与实验室科研的高等教育教师及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不仅可以对因分学科建立实验室而造成的学科单一性问题进行弥补,而且还可以及时为实验室补充新的研究资源,由此可以实现教学、实践、生产和科研的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教学实践、生产环节、科研活动的有机循环,达到教研相长,并且科研与教学成果也可以通过生产过程得以转化。与此同时,生产环节也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掌握先进的技术,通过该平台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质量。学校教学方式的革新,使产学研协作模式构成一个高效且完善的系统,可以使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性得以提高,继而加强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最终实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目标。
2.4 优化学生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让学生直接参与生产过程,是属于专业实习的一种活动,也是学校完成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新发展形势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及本科生的多方面发展目标,西南科技大学实行了将校内集中实习和校外分散实习相结合的生产实习形式。目前学校学生的生产实习大致分为4个阶段:认识并了解实习、提高专业技能实习、深入性实习和毕业实习。在其中的第一和第二阶段,在同一个专业,由2位学校教师带队,然后学校统一安排实习单位,让学生集中实习。而第3阶段和第4阶段中采用的是分散实习方式,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多方考虑选择不同研究方向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入不同的实践基地,这样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四个结合”贯穿于整个生产实习过程中。首先是自我认知与社会思维相结合,通过生产实习的整个过程,让学生从校园思维中逐渐走出来,接触并了解现实社会,更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从而在学生身份和工作者身份中找到平衡。其次是生产实践与专业理论教育相结合,通过实习中的亲身体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以及相关行业现实状况的综合认识以及发展前景的深度展望,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关于专业结构的框架,学生便可以由此建立起更为明晰的专业意识,深刻理解自己
所学专业的应用前景。以此让学生和自己专业之间的联系
更加紧密,二者之间的纽带更加坚实,培养起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再次是生产实习与学生毕业设计相结合,这种结合形式不仅有利于解决学生最苦恼的毕业设计问题,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和科研能力。最后就是生產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学生在前面提到的第3阶段和第4阶段中,根据自身情况来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这也是选择将来可就业的单位的一个重要方向。学生可提前熟悉拟就业单位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状况,对学生毕业以后的就业非常有利。
3 完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具体建议
3.1 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规定
在高校对学生进行的培养过程中,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校企合作这种模式的应用对于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可根据校企合作这一原则制定一系列可促进双方进一步发展的政策,从而可以弥补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基地,为学校培养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温床。
3.2 推广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
要实现更有效、更便捷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采用创设实践教学基地和就业基地的方法,亦可不断推行和增强以下几种校企合作形式:①以“双能型”教学团队建设为根本,提高教师们的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同时提高企业专家在学校的教学技能,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起一座以学生为纽带的桥梁,学生在二者之间成为一份牵引力,使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②保证在校企合作教学的情况下,高校与企业针对具体情况共同制订学生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并共同担任教学职责,以确保教学质量。③高校的人才资源和企业的社会资源实现有效互补,达成双赢的局面。
4 结语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以实践创新为导向,不仅对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和生物产业发展需要有极强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明确学生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增强实践创新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国家以“人才兴国”为核心的人才强国战略的施行,高校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教学水平也能随之显著提高,形成多赢的结果。
參考文献
[1] 吴业卿,丁先锋,舒建洪,等.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生物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4):36-38.
[2] 陈文宾,黄小佩,马卫兴,等.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科技资讯,2009(31):147-148.
[3] 曹照洁.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5):69-73.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5号[A/OL].(2013-01-07)[2017-07-01].http:www.nea.gov.cn/2013-01/07/c_132085770.html.
[5] 卢森锴,刘迪,韦吉爵.校企合作是地方高校理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最佳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2(11):26-28.
[6] 何兵,覃铭.深化校企合作 创新地方高校工科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6(1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