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莉萍
摘 要:目前,我国地方债数据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统计口径比较繁琐、债务分散、数据敏感以及隐性债务等多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地方债数据的获取困难。在梳理地方债数据时,可以发现,官方公布的数据与传统测算出的数据有偏差,官方统计的数据往往比较笼统、不准确,地方债数据测算主要是针对融资平台,缺少其他方面的债务数据统计,另外地方债数据的统计注重于全国地方债数据,缺少地方几年来的数据统计。针对以上地方债数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债数据 问题 测算方法 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a)-123-02
我国对于地方债的概念及范围有了很明确的阐述,地方债主要分为三种,即地方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其他相关债务。迅速攀升的地方政府债务一直以来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地方债一旦失控,可能会影响到经济增长,甚至造成金融动荡。数据显示,目前部分地方债已超地方财政收入的数倍。所以针对这些地方债存在的问题,怎样合理统计地方债数据、使用怎样的测算方法,成为现如今亟需解决的问题。
1 地方债数据存在的问题
1.1 地方政府统计口径复杂
地方政府认为地方债的统计口径复杂主要是由于与学术界的解释有差异。学术界认为地方债可以分为显性直接、显性或有、隐性直接、隐性或有始终。也有学者认为,审计署公布的地方债与学术界认为的债务有相同之处,而存在差异的地方主要是审计署认为隐性债务主要是融资平台债务,而学术界认为,地方债务不仅仅是融资平台的债务,还包括了其他方面的债务,比如社保资金缺口等隐性债务的存在。另外,地方政府的各个主管部门的债务数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国家在统计地方债数据时,将其统计的范围涉及到与地方政府有关的所有融资平台。银行将债务统计涉及到企业的类型以及贷款期限,财政则将债务统计中现金流入等项目去除掉。由于地方财政有很大的波动,使得地方债务统计的数据缺少一定的准确性。
1.2 地方债数据敏感
地方政府对地方财政存在依赖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是依靠城投公司将土地抵押进行融资所获取。这种融资方式,对地方财政的运转与地方政府的债务数据有很大影响。因此,很大一部分地方政府都会将自身的债务状况隐藏,债务数据一般不会公布出来。由于地方政府的债务有一定敏感性,很多地方政府并未按时进行上报。
1.3 缺少隐性债务的统计
隐性债务是地方债务的重要组成,它主要包含了拖欠工程款债务、集资造成的债务或者新突破融资债务等方面。隐性债务往往牵涉的范围较广,且这种债务的增长十分迅速。目前对于地方债务的记录,只是将现金收支情况进行记录,对于那些隐性的或是有负债情况的却没有记录的情况,隐性债务的监管存在漏洞,对地方财政造成很大影响。
1.4 地方债务数据比较分散,统计困难
通常情况下,地方政府以融资平台从多家银行获取信贷,这就造成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复杂结构,这些融资平台紧密相连,可以相互借贷、抵押、担保,融资平台的债务往往牵涉的范围广、管理难度大,且较分散,地方政府无法搞清自身的负债情况,对于地方债务数据统计造成很大困难。
2 我国地方政府现有债务测算方法
当前,我国对于地方债的测算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通过专家学者在学术研究时对地方债务进行的测算;第二种是通过金融投资机构在投资时对地方债务进行分析测算;第三种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国家发展中心对地方债情况进行测算。而对于地方债的测算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大概匡算
21世纪初就有专家学者对地方债务情况进行了测算,而且这种测算主要针对地方债务与地方财政收入、财政赤字以及财政预算这三个方面进行的大概匡算。这三种方式比较笼统,早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地方政府债务的测算。财政赤字上的测算方法,没有考虑到各个省地方政府債务的不同;财政收入上的测算方法,缺少一定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财政预算上的测算方法往往无法全面概括。也有些学者使用分类测算方法,考虑到了地方债口径问题,并对地方债提出不同的口径体系,这种测算方法在当前的地方债务测算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2 测算国家审计署公布的数据
在对地方债测算上,可以根据国家审计署统计的数据进行测算。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主要有地方债的储存数量和增长率方面,将这两方面的数据进行推算。这种测算方法有一定的优势,侧算出的地方债数据与国家审计署的口径相同。当然,这种测算方法也有缺陷,测算方法不够准确,测算的只是全国范围内的债务数据,无法实现对地方债总量数据进行测算。
2.3 通过金融数据进行测算
金融数据的测算主要通过政府和银行以合作协议来测算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有学者认为,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很多都是来自银行贷款,在地方政府与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后,银行为地方政府提供相关的授信额度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测算出地方政府未来几年的债务状况。也有学者认为,通过银行中长期的贷款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差来测算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地方债务以金融数据进行测算,通过政府与银行签订协议的形式,主要注重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侧算,对其他方面的债务没有考虑到,测算比较笼统。而通过中长期贷款与投资资金差的测算方法,低估了地方债务的问题。
2.4 政府收支情况测算
对地方政府的收支情况进行测算,主要注重的是地方基础设施的债务、经常性债务等方面,只注重了地方政府的建设性债务侧算,却没有注意到这些建设性资金的来源并不是借贷这一方面。
3 提出相关地方债测算方法
根据地方债务情况以及现有地方债测算方法,下面对地方债提出三种测算方法。
3.1 金融借贷
(1)审计署将地方债审计口径增加了地方债资金来源,以此来测算地方债务情况。这种测算方法主要是通过采集相关的金融数据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总体概括分析。在最新地方債务的资金来源增加了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信托融资、集资等多达11种,过去公布的资金来源只有6种。另外,可以从银监会、央行或者信托协会等方面获取相应的金融数据,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概括,这些数据可以大概将地方债务情况进行测算。
(2)通过各省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和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差额测算出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
(3)债务抵押,测算地方融资平台的贷款情况。地方政府通常以土地作为贷款抵押,贷款的数额大概是土地价值估算的60%到80%。所以只要估算出土地的价值,就可以知道政府的贷款金额。
3.2 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从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与市级财政收支的差距可以知道地方财政赤字情况,从而获取地方政府债务。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测算出建设性债务的情况。
3.2.1 通过地方政府预算测算
这种测算方法可以测算出地方政府每年增加的经常性债务,地方政府的投资资金测算出每年增加的建设性债务,将这两种形式相结合,可以获取每年增加的地方债务的总量。
3.2.2 通过计量经济模型进行测算
对地方债造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概括,通过计量方程测算地方债务情况。而对地方债务造成影响的因素主要包括了实际利率、地方GDP、经济增长率、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率等,对这些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通过抽取部分省份,将这些省份的具体地方债务影响因素进行估算,对测算结果进行分析,然后使用这种测算方法对其他省份的地方债情况进行测算,最终得到全国范围内的地方债务总量。
3.2.3 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为依据
通过已知审计署公布的数据,将影响地方债务的因素作为调整因子,对各个省份的地方债务进行测算。
3.2.4 城投公司方面进行测算
地方债中主要以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为主,因此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测算可以知道地方债务的大概情况。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测算有两种方式:第一,收集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并以此测算出融资平台的债务金额。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通过融资平台在银行的贷款金额或者其他数据库中得到。第二依据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情况,测算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状况。上市公司的负债情况可从央行的统计中得到。
4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我国地方债数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现有地方债测算方法的局限性,下面对地方政府的债务数据获取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4.1 明确地方债的划分标准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对于债务的划分主要是直接债务与或有债务,而对他们的划分往往不够精确,灵活性较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与地方债的统计口径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从而使地方债数据难以获取。地方政府将地方债的划分标准进行明确,科学合理制定划分准则。在获取地方债数据时,通过严格的划分标准,才能了解地方债的具体数额以及结构类型。
4.2 加强地方债务核算,将地方债数据及时公布
通过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可以全面记录公共部门的经济资源、财务情况以及相关义务等,也能反映出地方政府的投资成本、收支情况。加强地方政府的核算,有利于地方债的管理。
4.3 加强金融数据整理
金融数据的获取途径比较多,且较分散,将其进行整理归纳可以测算出地方债务情况。现如今的金融数据主要分散在各银行机构、融资平台或者是投资机构等,加强金融数据的整理收集,对于地方债的数据获取有非常大的作用。
4.4 公开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的债务数据
城投公司的财务数据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城投公司的融资平台有其特殊性,财务数据的管理和公开都是保密的。加强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的债务数据管理,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完善,促进地方债务数据的公开化。
5 结语
由于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很难实现地方债数据的获取,根据我国现有的地方债数据测算方法,提出有关地方债的测算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有效地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杨灿明,鲁元平.我国地方债数据存在的问题、测算方法与政策建议[J].财政研究,2015(3).
[2] 魏加宁.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测算框架和风险评估研究[J].金融监管理研究,2012(11).
[3] 史宗瀚.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规模侧算与政策含义[J].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简报,2012(2).
[4] 马俊,张晓蓉,李治国,等.化解国家资产负债中长期风险[J].财经,2012(15).
[5] 刘少波,黄文青.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压力测试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