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演进、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①

2017-05-30 18:36唐德淼
中国商论 2017年25期
关键词:演进众创空间机制

摘 要:“众创空间”是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是经济发展“蓄势”新动力的主要方式。本文通过对众创空间演进、生态成长机制和战略对策的深入分析,总结出众创空间的演进规律、构建了成长机制模型,提出了发展众创空间的对策。

关键词:众创空间 演进 机制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a)-185-03

1 问题提出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众创空间作为一个“多边”协同平台,是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的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孵化服务的机构。对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化创新和项目商业运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众创空间的演进、机制构建和战略定位显得很有必要。

2 演进历程

2010年10月,我国第一家众创空间(上海新车间)在上海成立。至2015年,各地众创空间数量已达2345家,其中有近100家众创空间纳入了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孵化器、创客空间是众创空间主要的两种业态,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演进历程是,1987年~1998年为起步阶段,特征为,完全政府主导:政策+资金,场地小、设备落后,提供注册,税收,政策咨询等基础服务,有1987年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者中心、1988年上海市科创中心、1989年南京高新区科创服务中心、1990年杭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等标志案例;1999年~2009年为成长阶段,特征为,政府主导,民营资本介入:政策+资金+投资,场地更大,设备更先进,孵化条件有改进,提供的比较周到的服务(知识产权辅导,营销方式等增值服务开始出现), 有1999年第一家民营孵化器——南京民营创业中心等标志案例;2010年~2014年为进化阶段,特征为,民营资本主导,政府管理职能突出:各种类型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为主,孵化条件完善:更专业的创业环境和技术设备,提供技术辅导,商业模式完善,投融资对接等专业服务,有2010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上海)等标志案例;2015年~至今为整合阶段,特征为,混合资本主导,政府规制:众创空间、创客空间为主,孵化条件更完善:更专业的物理和网络协作空间,提供全创业链的创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服务,有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众创空间的联盟组织等标志案例[1]。

3 众创空间生态成长机制

众创空间是早期创业者的重要孵化载体,为创客提供低成本的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与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等组成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一方面,众创空间的创建和运营商凭借产业供应链的优势,迅速搭建嵌入生产网络、孵化区域优势产业初创企业的新型产业载体[2]。其功能目标是,构建完备的创新创业商业生态,为创业公司、企业与个人提供联合办公孵化业态;解决从商业生态构建到企业事务性工作的专业服务;功能要素包括:空间规划科学合理,具有创业延伸服务;“双创”所需的税务、法律等方面配套服务;完善的商业生态配套服务包括考究的选址等。众创空间是由创客团队、企业或投资者、政府、发展规划、孵化过程、生产系统嵌入和产业价值链嵌入等要素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成长机制系统(见图1);能够使入驻企业、创业者可以和同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领域横向产业链进行创新创业全生态产业体系的协同交流、商务合作和创业发展。

4 发展众创空间的对策

4.1 加强对众创空间发展分类引导

研究表明,我国众创空间同质化建设严重,靠政府“补贴”行政推动的“痕迹”明显,并不完全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可能出现产能过剩情况,其发展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因此,政府要发挥统筹的作用,进行众创空间的分类指导;要引导众创空间主动对接市场需求,整合行业与产业资源,孵化创新创业产业运营项目[3]。对创客型众创空间,在完善办公配套设施及服务,降低商务成本等方面给予支持和补贴;对孵化型众创空间,要大力借鉴国外创客空间先进发展模式产业化创新方法,同时引导投资主体进行全产业链投资,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产业企业或项目的资源对接;对服务型众创空间,要发挥政策性公共平台的优势,协助做好创新产业辅导、技术支撑和品牌推广工作,认真搭好创业者与投资者等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舞台,促进创新创业成功率的提升。

同时,发展众创空间要去指标化,谨防“结构性过剩”,引导创业服务“控量增效”。政府应该通过政策设计,走市场化竞争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引导众创空间朝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方向发展,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产业特色、创新创业要素禀赋,有的放矢地进行“精准”扶持和引导[4]。

4.2 推进众创空间“四化”发展

众创空间的“四化”即专业化、差异化、垂直化和精益化。数据显示,从最早的“房东”时代到服务时代,众创空间只有不到15%的利润率。作为创新创业孵化机构,众创空间能否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垂直化、更加深入的服务,是其获取利润和稳健发展的核心所在。要汇聚国际高端资源,与全球的产、学、政、金、研等领域的创新要素紧密合作,形成“全球网状连锁”模式,建立起全球性的孵化培育体系;同时,进行线上线下网络平台建设,突破地域与空间限制,提供全方位的专业服务,打造真正的“精益创业”孵化平台。

4.3 推进互联网众创空间平台搭建

英国“硅盘”地区构建了(Silicon Roundabout meetup)等相关网站,打造了众创空间“区域创业服务平台”,实时查询各众创空间内的企业入驻、孵化、投资和商业运营等情况,以及对众创空间的建设和管理进行实时监测,防止众创空间过剩,以及预警潜在的不良商务模式。进行创造者、投资人和主体的有效对接,体现了众创空间发展的核心理念,即“连接与分享”[5]。因此,要通过推进“互联网众创空间平台”的搭建,把创业者、投资者和服务机构联系起来,在创意、创新、创业、商业要素等资源有效互联互通,为创业者及投资者快速、准确地提供各种全程创业链的专业服务[6];同时,建立一批涵盖研发设计、试验验证、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共享、信息及知识产权等公共服务的地区众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支撑;鼓励多主体的基础创新平台为大众创业提供支撑服务,支持 “创新创业大赛”,打造创新创业品牌[7]。促进“互联网众创空间平台”和“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对接。在创客空间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全方位资源协同融合,为创新企业成长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的专业孵化平台。

4.4 深化创新创业国际合作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链接国际创新创业资源,广泛开展与海外资本、人才、技术项目及孵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跨国技术转移,实现创新创业要素跨地区、跨行业自由流动[8]。深化与周边国家及国际友好城市间的合作关系,重点面向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通过建设国际创客实验室、共同设立风险基金、共建合作创新园、定期组织交流活动等方式,建立长久性国际合作机制,搭建国际创新创业平台。

4.5 完善众创空间供给侧制度

发挥政府公共政策的引导作用,将支持众创空间等创业孵化机构建设和发展纳入政府长期公共政策体系;发挥公共财政支持作用,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发展众创空间。政府不应再直接运用财政资金创立和运营众创空间,而是支持和动员社会力量发展众创空间,推进政府直属孵化器与众创空间向非营利组织或民营企业转制。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减少行政干预,杜绝政绩思维,充分尊重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发挥各类众创空间市场主体的积极性,遵循创业孵化规律,保障创新创业服务活动和相关要素在自由流动、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下有序开展。科学制定众创空间综合绩效考核指标,租金补贴、场地运营、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9]。完善创新创业投融资机制,发挥政府创投引导基金和财税政策的作用,培育发展天使投资,完善股权众筹融资机制;发展股权交易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等产品和服务;支持众创空间投资并购、股权合作,进行联合或联盟规模化协同发展。

5 结语

众创空间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载体,通过对众创空间发展演进规律、成长机制和发展战略等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区域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的特征,明确众创空间的功能定位和建设方向,科学规划,科学确定众创空间发展类型、数量以及模式等,加强对众创空间发展分类引导,推进互联网众创空间的平台搭建,深化创新创业区域或国际合作。

第二,发挥众创空间投资与孵化相结合优势,充分利用股权资本化方式,以資本为纽带,以股权增值为回报,确保众创空间和孵化项目的有效融资和资本性收益,促进区域众创空间可持续盈利模式的成熟。

第三,完善区域众创空间的供给侧各项制度,为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促进其快速稳健发展,推进众创空间“四化”发展,营造众创空间集聚区和众创“特区”。

第四,区域要对照众创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战略对策,重点发力完善功能,促进创新创业生态平台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刘春晓.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互联网经济,2015(8).

[2] 张玲斌,董正英.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间协同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4(5).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4] 王涛.高校众创空间的发展定位与建设路径探析[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5(5).

[5] 张玲斌,董正英.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内协同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4(5).

[6] 人民论坛编.中国制造2025:智能时代的国家战略[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7] 侯赟慧,刘志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9(12).

[8] 黄南.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M].区域: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9] 王晶,甄峰.城市众创空间的特征、机制及其空间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6(9).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社科精品重点资助课题新常态下基于产业供给侧转型江苏“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与路径优化创新研究(17SYA-002);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项目基于“中国制造2025”江苏高职创新工匠型人才培养机制、模式和路径研究(2017SJB088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理论与政策研究(11&ZD142);江苏省社科精品课题江苏“众创空间”的发展路径与成长机制研究(16SYB-040)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唐德淼(1973-),男,汉族,江苏连云港市人,复旦大学博士后,副教授、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二级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产业发展、经济转型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演进众创空间机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众创空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