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科技与产业革命也在加速融合,这也促进了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城市,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已经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此形势下,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都对加快推进统计制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做好“三新”统计是新形势下统计部门的历史担当。本文就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统计制度 三新 思考
中图分类号:F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72-02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因此,这就需要对统计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以此促进统计制度符合新常态下的需求。建立健全完善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以及开展新经济统计,是当前统计系统推进统计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党中央和国务院对于“三新”的改革和发展高度重视,并对于“三新”统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因此,探索和建立满足需求以及操作可行的“三新”统计制度是广大统计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更是统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1 “三新”概述
所谓“三新”指的就是我国新兴产业、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的统称。之所以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个方面,是因为这三个方面可以分别从经济活动的性质、服务业载体的形态以及要素组合的模式等方面对新出现的经济活动作出总体描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新兴的经济活动层出不穷,首先,新产业是指应用新技术而形成的新型经济活动,比如可以指电子、生物、新能源等多方面的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产业部门[1]。新产业不仅仅是指由新的技术发展而形成的产业,也是传统技术在高新技术的改造下形成的新产业。其次,新业态是指一种产业形态,比如在产业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活动、新形势等形态就是新业态。电子商務产业是传统的零售批销业务的产业更新,其中衍生的新购物模式就是这个产业的新业态。总体来说,新业态就是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新业态。最后,新商业模式就是指为了产业能够实现价值以及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革和整合,从而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2]。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很多企业的商业模式都需要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对商业运行模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只有不断的创新和改革,才能与时俱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而企业对企业经营模式做出的整合和重组所形成的就是新商业模式。
2 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创新层出不穷,这些技术也在加速与各类经济活动相融合,其不仅带动了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在此发展过程中,技术与产业不断的分化、融合、跨界以及加上信息技术的嫁接,也产生了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简称“三新”[3]。“三新”企业的大量涌现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经济发展,同时也激发了市场活力以及市场主体创造力,“三新”经济成为了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点。在此背景下,做好“三新”经济的统计工作尤为主要,因此,建立“三新”统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统计制度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到“三新”的发展形势,通过“三新”的发展进而可以对经济运行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规律进行分析,从而为市场经济形式、科学决策等提供有力的依据[4]。由此可见,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三新”统计容易存在的问题
首先,“三新”企业与传统产业的分类不匹配问题。由于“三新”分别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的,虽然有分类但是这三者之间是存在交集的,一方面是“三新”企业与原有的统计名存在重复,容易存在重复统计问题,另一方面是“三新”企业十分灵活,对于统计监测而言容易出现不适应问题。其次,“三新”企业报表与原有报表不匹配问题。原有统计报表制度是根据产业来划分的,而“三新”企业的生产经营与传统的生产流通方式不同,所以专业统计报表制度无法涵盖“三新”企业发展的过程是很容易发生的问题,其会为准确统计、全面统计等工作留下隐患[5]。最后,“三新”企业抽样法与原有抽样法不匹配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业的人才越来越多,所以“三新”企业中的企业主体大多都是小型企业。就现有的统计报表制度来看,其采用的中小企业抽样调查设计与“三新”企业还有一些不同之处,而如果在方法制度上不能与企业匹配的话,那么则无法准确地推理出抽样的结果。
4 建立“三新”统计制度的几点思考
4.1 完善统计制度方法
想要完善统计制度,首先就需要修订完善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通过认真整理将“三新”经济行业进行分类,其分类可以按照行业级别进行大类、中类、小类划分。这样就可以让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有明确的分类,进而便于统计对象能够对号入座。其次,统计制度中要根据“三新”统计什么、具体指标是什么、要素是什么等问题,来制定一个科学、准确的统计制度方法,以此来保证统计调查对象不重不漏。最后,相关统计部门要加强调研力度,做好顶层设计,针对于“三新”统计综合报表制度、配套专项调查制度等,要做到符合实际情况,并满足不同层次需求。通过不断地分析“三新”经济的效益,做到全面及时的反应“三新”经济的发展结构、规模等情况。
4.2 加强统计分析研究以及预测预判
统计部门肩负着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推动统计制度发展的重任,为了能够有效促进“三新”统计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计部门要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改变。比如要强化对“三新”数据的综合应用和开发,进而使得“三新”数据成为科学决策、企业谋划等有力的信息依据。统计部门可以利用媒体、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渠道深入挖掘“三新”企业统计调查数据,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挖掘的信息数据可以更加全面的反应“三新”企业的规模、结构、效益等,进而保证统计分析的准确性。另外,对于“三新”企业经济的发展形势和发展前景要做好预测预判,通过科学研 究的方法判断“三新”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结构变化等,进而使得“三新”企业统计能够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有效的监测。
4.3 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
统计部门要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在共同配合协调下统计工作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比如统计部门可以充分利用税务、工商、质检等部门的信息,提高“三新”统计工作的效率。为了部门之间能够有效的配合和协调,可以共同建立“三新”信息共享平台,并明确信息共享的内容、方式以及应具备的责任等,以此来保证“三新”经济信息及时全面共享,同时保证共享信息的安全。
5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促进“三新”统计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提高对“三新”统计工作的高度重视,每一位统计工作者都应该将“三新”统计工作视为己任。从政府层面来看,各部门各机构都应该加强监督和管理,做好组织和协调,相关领导要承担起领导责任,相关人员要保证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各部门机构应该针对李克强总理和张高丽副总理对加快推进统计制度提出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以此来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从而更好的促进“三新”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琳,吴珺.关于建立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制度的思考[J].浙江经济,2016(12).
[2] 徐燕,张怡轩.关于如何做好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工作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2016(08).
[3] 赵顺招.做好“三新”统计[J].中国统计,2016(08).
[4] 赵顺招.关于做好“三新”统计的思考[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07).
[5] 朱克力,牛禄青.新经济统计的困惑[J].中国金融,2017(06).
①基金项目:黑龙江省统计局项目:利用大数据进行“三新”统计研究(2017B04);黑龙江省教育厅备案项目:“互联网+”时代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战略研究(1351MSYZD012)。
作者简介:窦强(1986-),男,黑龙江牡丹江人,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东北亚服务贸易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