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 郭贵祥
摘 要:本文深入实际调查了解顾客的乘坐体会,UBER公司、滴滴打车的司机运营体会,UBER公司、滴滴打车的经营状况及其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对UBER公司、滴滴打车公司兼并前的经营状况、兼并后的垄断经营状况分别进行了多层次、多维的SWOT分析与比较研究,对政府、公司、司机、顾客进行多角度需求研究,针对现实问题,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UBER 滴滴打车 SWOT分析 并购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9(c)-181-02
1 UBER并购之前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问题
1.1 价位
UBER在中国不同地区使用的价格定位也是不同的,UBER对于每个地区的定价也是不一样的。UBER为了争夺市场长期有5折的打车券,滴滴出行的长期优惠是4折,UBER和滴滴出行在中国的“烧钱大战”显得尤为激烈。UBER在中国的运营中价格也进行了不断的调整,不断使用低价的策略在中国抢夺市场份额。
1.2 车辆
UBER在进入中国之后明确规定车辆的裸车价最低为八万元,车龄不高于五年,并且要求是当地车牌照。UBER可以在UBER的官网上进行车辆的注册,司机只需要相关信息的填写,完成基本的测试,等待2~5个工作日,审核通过后,即可上路。UBER对于车辆的要求是十分严格的,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车辆就会对他进行查处,甚至是永久封号。
1.3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每一个乘客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很多人都在怀疑UBER的专车司机是流氓、罪犯、都是有前科的人。事实并非如此,UBER打造共享的出行平台,大多数的司机相对来说素质是比较高的。任何有过犯罪前科的人都不能够成为UBER的司机,UBER从源头上过滤和筛查,减少UBER司机犯案的可能性。UBER在不断的更新中还加入了“一键报警”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乘客的安全。
2 关于UBER的SWOT分析
2.1 优势
UBER开创了共享打车的先河。經过几年时间的发展,登陆全球70多个国家,400余座城市,在互联网打车领域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管理经验。2014年12月UBER和百度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及投资协议,达成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获得了百度在国内的支持。背后有着众多的资本大鳄的支持,对于初期占领市场有着极大的优势。UBER在进入中国的时候使用的是派单的模式,并且支持乘客对司机进行打分。而评分直接影响司机的派单质量和奖励的多少。UBER支持在全球范围内使用的,无论是何种版本的UBER都可以在异地、异国使用UBER。
2.2 劣势
非国内企业,本土资本支持力度小。UBER刚进入中国除了和百度达成全球范围内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外,在国内并没有其他更强有力的社会资源。UBER除了在中国进行UBER的运营,还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进行UBER的运行和宣传,但是UBER在全球各地区受到当地一些势力的抵制。在国内容易遭到恶意的诋毁和诽谤。例如:2015年6月,神州专车发布了以“Beat U,我怕黑专车”为主题发布了系列广告,矛头直指UBER。
2.3 机会
庞大的打车市场和充分的发展空间。中国是人口大国,有着庞大的市场。即使滴滴出行已经是中国最大的打车软件市场的龙头老大,但是对于UBER中国来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众多投资机构的投资意向,使得UBER中国有着强有力的资本在国内进行发展,迅速抢占国内打车软件市场。
2.4 威胁
国内有强大的竞争对手——滴滴出行。滴滴出行拥有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最大的市场份额,也是UBER中国在中国打车软件市场最大的对手。“烧钱大战”也是在滴滴出行和UBER之间进行的。国内的出租车市场有着强大的本土势力,网络打车的出现打破了出租车市场的垄断局面,出租车和UBER的矛盾在所难免。司机与客户端的失衡。UBER出现了乘客远远多于司机的现象,使得乘客对UBER的打车效率感到了质疑。
3 UBER中国在并购前后的竞争对手分析
UBER中国被并购之前在中国市场上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当前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迄今,滴滴的估值已超过165亿美金,拥有超过2亿用户。在2016年8月1日,滴滴出行并购了UBER在中国大陆的的品牌、业务、数据等。滴滴出行变成了国内网络打车领域不可撼动的行业老大,占据打车软件市场90%以上的用户群。基本垄断了网络打车领域。除了滴滴出行和UBER,易到用车、神州专车也是国内十分出名的打车平台软件,在UBER被滴滴出行并购之后出现了UBER+滴滴出行、易到用车、神州专车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无论是易到用车还是神州专车的定位都是高于滴滴出行+UBER的。那么以后的打车平台领域就不会再出现用低价换用户的局面,而是用服务和品质去换取客户的支持。
4 并购后UBER在苏州信息学院的情况调查
4.1 滴滴出行UBER上调价格
并购之后的滴滴出行和UBER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使消费者感触最深的就是打车价格的上涨。以苏州信息学院的学生为例,在滴滴出行并购UBER之前,滴滴出行的优惠是全城四折起,UBER的优惠是全城五折起。但是在并购案发生之后,滴滴出行和UBER的价格同时上涨,都达到了9元。而UBER更是在早高峰时期开始了2倍的加价,有时甚至达到了3倍的加价。这导致很多学生不再使用滴滴出行或者UBER。
4.2 滴滴出行对待UBER的方式
滴滴出行在2016年11月3日对优步APP进行了更新,名称虽然并未发生改变依旧是“优步—UBER”,但是2016年11月3日更新的优步APP上在优步的logo右下角增加了一个“新”字,并且UBER的旧版本于2016年的11月7日凌晨停止了在中国地区的服务。UBER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购之后的UBER和滴滴出行都是大幅降低了司机端的补贴,这对于兼职的司机们来说是很不划算的,所以出现了苏信学院学生打车效率低下的问题。
4.3 UBER软件更新后的优缺点及苏信学院学生的反响
苏州信息学院的学生在更新了新版的UBER之后,很多学生都在吐槽:还有免费的乘车机会和打车券没有用完,就这么没了;也有学生吐槽:更新新版UBER之后接单的司机多数是滴滴出行的司机,而并非是UBER的车,在打车体验上差了很多;当然也有学生认为UBER和滴滴出行联合之后,打车的效率相较于之前来说快了好多,这提高了大家的出行效率;剩下的一部分学生认为滴滴出行并购UBER之后,打车价格上涨是必然的,随着司机师傅的补贴变得越来越少,司机端只会变得越来越少,部分学生放弃使用滴滴出行或者UBER,去选择公共出行交通工具。
5 并购后UBER运营情况调查
滴滴出行并购UBER后坐实了中国网络打车的龙头老大,距离垄断网络打车更近了一步。被滴滴出行并购的UBER在2016年11月3日对优步APP进行了更新,名称虽然并未发生改变依旧是“优步—UBER”,但是在优步的logo右下角增加了一个“新”字,并且UBER的旧版本于11月7日凌晨停止了在中国地区的服务。UBER和滴滴出行被单方面打通,UBER乘客的订单可以被滴滴出行司机端进行接单,但是UBER的司机端却不可以接收来自滴滴出行乘客端的订单,这导致了大量的UBER司机卸载了“UBER司机端”APP,或者有的司机选择安装了滴滴出行司机端APP。在2016年的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开始实施。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苏州地区目前在长期运营滴滴出行的司机大约在2万多人,在吴江地区运营滴滴出行的司机大约在1000人。在苏州地区网约车新政正式实施之前,苏州地区符合网约车新政标准的车辆仅有10%。滴滴出行為了能够让滴滴的师傅们继续运营滴滴出行,滴滴出行和日产轩逸、大众宝来等多家4s店进行合作,通过团购的形式诱惑滴滴出行的师傅们进行换车,使自己的车辆合格之后再继续运营。滴滴出行经过了新政正式实施前过渡期的努力,截至目前,苏州全市已初审通过网约车运输证5090辆,发证2891张;全市取得巡游车和网约车驾驶员资格证者共有32386人。
6 关于滴滴出行和UBER的改进建议
6.1 滴滴出行和UBER改进建议
现如今的滴滴出行平台的利益分成模式是乘客车费的20%+5毛钱保险费用,综合起来的话大约是乘客车费的23%左右,这个费用对于滴滴出行的司机端来说是比较高的。对于并购UBER中国之后的滴滴出行来说,已经通过广告收入和平台的费用在逐渐进入赢利的状态,相对应的,滴滴出行可以在赢利之后,对司机端的整理平台费用进行相应的减免,这样才可以留下一批高素质的滴滴出行司机继续为滴滴出行服务。司机端审核制度是很多滴滴出行一直诟病的问题,滴滴师傅们会遭到恶意投诉,滴滴出行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审查机制。滴滴出行一直认为,有错的永远是司机。滴滴出行应该建立有效的审查机构,即使是对于恶意评价的乘客也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维护滴滴出行的秩序,更好地通过自身的调节,优化自己的客户。UBER的创意营销为自己获得了一批忠实的用户,而在滴滴出行并购之后,这些创意营销并没有在滴滴出行或者是优步那里被合理的运用。现在的滴滴出行变成了单纯的出租车公司,他的模式也不再是共享经济的模式。UBER应该继续自己的创意营销,将UBER和滴滴出行进行品牌上的差异,让二者有独特的差异性,这样UBER才不致于被完全忽视。
6.2 政府方面的建议
各地方新规实施的政策保护过于明显。在2014年和2015年,优步和滴滴出行在上海的烧钱大战是最火热的。很多传统出租车司机不再进行出租车运营,大街上出租车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少。现在如果滴滴出行的车辆仍在减少的话,那么最终不方便的是普通的市民。应该将用车标准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放宽会更有利于政府对于网约车的控制和监督,也增加了市民使用网约车的效率。政府应该对12万元的标准有适当的放宽,这样才可以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滴滴出行,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而且更方便普通市民的出行。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网约车进行合理的收取税务,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帮助网约车更好、更健康地发展,而不是一味地打压和查处。
参考文献
[1] 滕斌圣.Uber启蒙共享经济[J].商界(评论),2015(06).
[2] 何芸芸,孙亚杰.共享经济理论下的专车服务引发的争议[J].商,2015(06).
[3] 阮晓东.共享经济时代来临[J].新经济导刊,2015(04).
[4] 颜婧宇.Uber(优步)以跨界营销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实践思考[J].中国商论,2015(16).
[5] 滕斌圣.Uber启蒙共享经济[J].商界(评论),2015(06).
①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新类项目)课题(201614256014X)。项目主持:李坤;指导教师:郭贵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