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会芸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也要及时改变,满足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求,提高教学质量。文章主要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思路与方法进行分析,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以期给同行工作人员提供借鉴。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思路;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83-02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变化。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灵活应用各项技术,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服务于各个行业。高职高专计算机技术教育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现状来看,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水平较低下,必须及时进行分析,更新教学思路,利用全新的方法实施教育,提高計算机教学质量。
一、高职高专实施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意义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与计算机技术产生了密切联系,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储存、分析、处理及应用操作,已经成为衡量人们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考核人才的重要指标,对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开发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此种要求已经成为培养现代人才的主要方式,与现代会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因此,高职高专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让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知识,及时解决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各项问题,在长期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能力。
二、了解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状况
经过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没有做好计算机技术教育衔接。现阶段,高职高专进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是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及多媒体应用等技术,学生在高中或初中就已经对这些知识有所接触,虽然中学学习的计算机内容与高职高专要求的计算机基础内容不符,但是由于这些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学生利用自学完全可以实现灵活应用。从当前计算机基础知识测试结果来看,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计算机基础内容,但是由于教学衔接不到位,导致学生重复学习熟悉的知识,教学重复性较强。随着中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开展,提高了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起点,导致大学计算机开始向纵向发展,要求高职高专在进行计算机教育时,及时调整教育内容,满足计算机教学需求。
第二,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实践动手能力较差。虽然学生已经掌握了较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但是课程内容较理论,没有体现操作性,与日常生活相脱离,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尤其是日常生活中计算机知识点的灵活应用,如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及计算机安全等问题。同时,现在很多学生和家庭都购置了计算机,在日常使用中,难免会出现计算机系统崩溃、内部软件损害及病毒侵入等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却不能进行实际分析,难以解决计算机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造成了很大影响,必须及时改变课程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三,教学方法和手段较单一。经过实际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教学:一种是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教师首先在多媒体上演示教学内容和方法,然后下节课在机房演练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此种方法在各个学校中应用的较多。该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后,学生不能与教师同步操作,等到下一节课程时,学生已经忘记了操作内容,教师又需要重复讲解内容,占用了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教学质量。另一种教学方法是机房直接授课,教师完成机房知识讲述后,学生可以及时进行练习,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针对性的讲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此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较理想,但受教学条件影响,不能保证所有的计算机基础教学都可以在机房进行,所以计算机基础依然有待完善。
第四,教学考核目标较单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操作较强的课程,对学生计算机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但是很多学校都是利用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虽然一些学生通过了计算机等级考试,但是依然不能保证完全掌握了计算机应用技能,考核目标较单一,难以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第五,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从近几年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可以熟练的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及文字编辑、浏览网页及收发邮件等操作;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计算机基础的时间较短,只能简单的回答计算机相关的问题,不能熟练进行计算机相关操作;来自偏远山区的学生从未接触过计算机,更不能熟练的应用计算机[1]。此种问题的出现,导致我国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发展失衡,而且要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必须提高思想认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
三、了解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
(一)创造计算机基础学习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得到的教学效果较理想。经过分析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机都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校安排的上机机会较少,或者上机任务不明确,导致学生缺少实践应用能力。上机机会少与学校计算机硬件环境不健全密切相关,上机任务不明确与软件环境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学生很难对幻灯片产生兴趣,所以必须及时构建软件与硬件环境,利用硬件环境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计算机基础学习机会;在软件的健全上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给学生营造一个健全的软硬件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
(二)改革课程设置
在进行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学时,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给学生增加一些实践操作较强的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课程学习掌握更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领域技术改革力度较大,更新速度较快,远远高于其他专业课程。因此,在进行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不仅要要体现实用性特点,还要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到用人单位学习,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大胆创新所学的专业知识,在长期的学习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例如,积极学习Photoshop数据库、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及网页制作等基础内容。从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计算机能力较突出的学生更能得到用人單位青睐。所以必须结合学生兴趣实施计算机教育,培养出实践较强的高职高专人才。设置高职高专教材时,多选用一些实践操作较强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了管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满足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设置教材时应该遵循“实用”原则,提高教材的应用型,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给学生提供较多的计算机操作机会,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2]。
(三)改进教学方法
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相符。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特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趣味诱导法。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同时还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所以可以将兴趣诱导法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例如,进行指法训练时,可以利用指法学习软件,利用软件对字母与单词速度及正确率进行测试,让学生掌握自己指法的程序,进而规范的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二,启示教学法。学习PPT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蕴含声音、图像及动画的演示文稿,然后上课时演示给学生观看,鼓励学生思考编辑方法,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该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利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进行逐步解决问题[3]。例如,学习制作电子表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表格,并对数据进行筛选,之后用图形方式表示出来,展示数据发生的变化。
(四)改革考核模式
传统教学中,学生只能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影响了学生计算机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改革考核模式,不仅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考核,还要考核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实现考试方法多样化变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设计解决问题的途径。虽然现阶段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考核增加了实践操作能力,但是依然利用传统的固定答案方式进行考核,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所以考试方式应该多样化发展,增加一些实践解决问题,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除此之外,还要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
四、结束语
目前很多学校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时,都将教学重点停留在操作步骤上,认为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后,就实现了计算机教学目的,主要从计算机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以及Excel表格制作等进行教学,只能让学生机械的掌握计算机内容,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难以实现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所以必须从教学方法、教学考核、课程设置及教学环境等进行改善,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俊丽.民办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机制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3(04).
[2]孙燕.改革职校计算机教学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J].中等职业教育,2011(14).
[3]谈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技信息,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