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强
摘 要:“专业写作50篇”课程是中文专业为了突出其实践教学特色而在近年来在不少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第1学期至第4学期完成50篇文章写作任务。本课程实行全程导师制,采取个别指导教学的方式。本课程要求议论性文章20篇左右、抒情、叙事性文章20篇左右、其他文体10篇,总字数不少于4万字。本课程分为“专业写作50篇(一)”和“专业写作50篇(二)”,“专业写作50篇(二)”要求学生能发表一定数量和档次的文章。
关键词:专业写作50篇;实践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187-02
“实践是人类活动的最重要形式,也是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最根本方式。实践的观点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1]“专业写作50篇”课程就是中文专业近年来为了突出实践特色而在不少高校开设的一门课程。名称略有不同,主要体现在篇数上,有“专业写作30篇”“专业写作80篇”“专业写作100篇”等名称。文章从写作任务、教师指导安排、写作规程、评分标准、进度控制和收卷办法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写作任务
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生在第1学期至第4学期完成50篇文章写作任务。具体方式是,新生第5周左右,利用“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导论”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写作50篇”课程的辅导,并且给学生配备导师。从第8周开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始写作。在第1-2学期,为“专业写作50篇(一)”,完成22篇写作任务。第3-4学期,为“专业写作50篇(二)”,完成28篇写作任务。
从6年来的教学经验看,规定学生两个学期写作50篇文章,任务稍微偏重,一些学生有赶任务甚至严重抄袭的现象。同时收藏也颇为不易:每人50篇,装成两个文件袋,一个年级如按120人计,就是240袋,数年以后,便会堆积如山。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计划试行篇数减免制度:凡在院级纸质刊物发表文章1篇或在有审稿要求的大型文学网站上发表文章4篇,减免篇数2篇;凡在校级纸质刊物发表文章1篇,减免篇数4篇。具体细节尚待研究。
二、教师指导
本课程实行全程导师制,采取个别指导教学方式;第1學期第8周确定每位学生的指导教师,凡本系教师均有完成“专业写作50篇”指导平均工作量的职责。对于未完成“专业写作50篇”指导平均工作量且不服从系里调剂者,纳入学院教学工作一票否决范畴。每位教师每届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7人。
考虑写作指导对教师的要求不高,所以教师不区分学历、职称。考虑教师精力有限,规定指导7人为上限。亦可统一平均分配。
指导教师职责有:1.负责指导、督促学生按照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阶段写作任务;2.教师为每位学生详细批改10篇作业,其中议论文占4篇,抒情、记叙文4篇,其他文体2篇;“专业写作50篇(一)”结束时至少批阅4篇文章;在文章中给出具体批注,督促学生修改、完善文章,形成定稿;3.教师要认真开展对学生的面谈指导工作,原则上要求每学期师生面谈交流不少于2次。4.教师要对刊物进行研究,指导学生将稿件投到合适的刊物。5.填写“专业写作50篇”评分表,评定并上报课程成绩。
指导教师职责主要靠教师自愿完成,不便于监控,监控也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根据我们的经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敬业的,而且工作是积极主动的,我们要求批阅10篇,却有不少教师做到了全批全改,甚至还单独向学生提出在大一大二背诵唐宋诗100篇的特殊要求。
三、写作规程
文体要求有:1.议论性文章20篇左右(可以全为书评);2.抒情、叙事性文章20篇左右(包括散文、古典诗词、新诗、小说、剧本等文学性文体);3.其他文体10篇(包括新闻报道、调查报告、说明文、策划方案等应用性文体);4.教师可以依据自身的研究专长适当调整上述文体要求;5.习作题目在导师指导下自拟。
之所以提出文体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得到全面训练。但如果一个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比较多,达到10多名,那么教师可能没有精力去区分和登记每篇文章的文体。
字数要求是50篇总字数不少于4万字,单篇文章则不做要求,也无法要求。而且总字数也不是很好把握,不少学生交的是纸质文章,不便计算字数。如果一律要求学生交电子文档,则学生的书写水平无法得到提高,而“书法艺术素质教育是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必须注重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一个人的素质是文化、教育、谈吐、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体现,书法艺术是其中之一”[2]。字数、书法二者不可偏废,因此是个两难问题。
文章的格式要求有:1.文章题目及作者姓名、学号;2.正文;3.注释与参考文献(适用于学术性论文、书评等);4.文章打印稿和手写稿均可。打印稿正文用小4号宋体字;标题用4号黑体字;页面设置:版面上空2.5cm,下空2cm,左空2.5cm,右空2cm,页码一律用小5号字于页面底端居中标明。手写稿要求用方格稿纸誊写,用黑色或蓝黑墨水书写,字迹清晰,卷面整洁。
四、评分标准
“专业写作50篇(一)”评分方式是:1.作文数量分20分;作文总数不足22篇者,不予评分;满足22篇者,计20分;不按规定的时间提交习作者,每迟交一次可以扣5分。2.质量分80分。
评优的标准为:1.文章富有创意或对某些问题有深刻的分析,学术水平高或实用价值大;2.文章论点鲜明,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3.态度认真,文章符合规范。总的原则:优秀率的上限为35%。当教师的考评分优秀率超过中文系规定的上限时,由中文系组织教学仲裁委员会对优秀成绩候选人的作品进行全面审查、考评和投票。
评良的标准为:1.文章较有创意或对某些问题有较深刻的分析,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2.文章论点鲜明,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3.态度认真,文章基本符合规范。每位教师在自己所指导的范围内一般应使优良率低于85%。
“专业写作50篇(一)”主要是看写作质量,各指导教师很容易误认为是看指导质量,所以打分难免偏高,有“放水”嫌疑,有必要实行一定的监控,使成绩保持正态分布,因为“在自然界里,有许多变量都服从正态分布。在教育实践中,反映出人的能力、智力一般都服从正态分布,如考试分数这种随机变量也符合正态分布”[3]。
“专业写作50篇(二)”的评分方式为:1.作文数量分20分;作文总数不足28篇者,不予评分;如有抄袭现象,不予评分。2.作文文体分5分,文艺性作文与应用文文种都有才给满分。3.质量分75分。
评优的标准是:1.必须满足发表文章2篇(其中1篇发表在校级及以上纸质刊物)的基本条件;2.28篇文章总体上看(以下均同),富有创意或对某些问题有较深刻的分析,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3.文章论点鲜明,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4.文章符合规范。总的原则:优秀率的上限为35%。当教师的考评分优秀率超过中文系规定的上限时,由中文系组织教学仲裁委员会对优秀成绩候选人的作品进行全面审查、考评和投票。
评良的标准为:1.必须满足在院级纸质期刊发表文章1篇,或网络上发表4篇文章,或1篇文章获奖的基本条件;2.文章富有创意或对某些问题有较深刻的分析,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或较大的实用价值;3.文章论点鲜明,材料翔实可靠、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层次清晰;语言流畅;4.文章符合规范。
未发文章者,评分不得超过79分。
所发文章必须是大学学习期间所写(大一、大二均可)。发表署名均限第一作者。发表的范围包括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电台、有审稿要求的文学性网站等媒体上(含学校的刊物与广播臺等),学生要提交用稿通知、文章复印件等相关证明材料,以证发表,并装入档案袋。如文章未发表,则只认可省级及以上刊物的用稿通知。
我们非常赞同“在语文教学和督促学生学习语文以培养其语文能力的过程中,把辅导学生写文章(不仅是常规意义上的作文)并鼓励、推荐学生交流、发表文章作为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的一个目标任务”[4]的观点,因此我们把发表文章作为“专业写作50篇(二)”的主要要求。为此,我们建立年级QQ群,对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对刊物(《此岸阳光》、《云影湖畔》、《长沙理工大学报》)和大型文学性网站(散文网、青年文摘、故事中国、榕树下、短文学网、校导网、雨后初晴文学网、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红袖小说网、十指文学、小说阅读网、白鹿书院、潇湘书院、萌芽、檀香书网、子规原创文学网、中国文学网)进行专门介绍,将上一届发表文章的文章名称、刊物列表公布。实践证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届学生平均发表文章达4篇左右(包括有审稿要求的网站上发表的文章),个人最多的达到了30多篇,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写作进度、收卷要求
1. 写作进度要求是,第一学期的第16周交8篇,其后每学期第8周交7篇,第15周交7篇;写作进度不能滞后,亦不能超前过多。之所以做此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养成把写作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的习惯,而不是任务。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5]我们就是要让学生达到“写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境界。
2. 收卷要求是:(1)学生第二学期第17周以前将“专业写作50篇(一)”22篇文章按照规范装订成本(打印稿或手写稿均可),用统一的资料袋装好,上交系里统一收存。具体包括:22篇习作1本:目录+习作(教师评阅稿);4篇修正稿1本:目录+修正稿;评分表1份;总结一份。(2)学生第四学期第17周以前将“专业写作50篇(二)”28篇文章按照规范装订成本(打印稿或手写稿均可),用统一的资料袋装好,各班班长将本班资料袋上交教务办。具体包括:28篇习作1本:目录+习作(教师评阅稿);10篇修正稿1本:目录+修正稿;发表文章1本:目录+文章复印件;评分表1份;总结一份。
提出这些具体的收卷要求,一是为了便于自己总结,二是为了便于教学检查,三是为了收藏以便给校友返校提供美好的回忆。
参考文献
[1]陶德麟,汪信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9):55-56.
[2]周燕弟,曹鸣喜.论当代大学生的书法艺术素质教育[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61.
[3]王肇.正态分布在学生学习成绩评估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4(6):19.
[4]童冬英.语文教师的责任——辅导学生发表文章[J].学问,2003(11):57.
[5]张燕婴.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3):2.